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是指HBV在亲子代之间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和遗传传递。1.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患乙肝或者携带HBsAg的母亲于产前(宫内)、产程中(产道内)或产后不久将HBV传给婴儿,并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低可能与两种因素有关:母体血液中HBsAg滴度的高低和母体血液中是否含有HBe抗原(HBeAg)。唐氏[1]采用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研究35例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结果从胎心血中检测到HBsAg和抗-HBcIgM,从胎肝组织查出HBcAg和H…  相似文献   

2.
对携带乙肝病毒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尤其是当母亲HbsAg阳性时母婴传播率达92%~97%。另有资料表明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增加了家属感染HBV的机会,自1999年以来,我院重视了对携带HBV的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胎儿宫内感染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荣城  陈彪  曹晓兰 《肝脏》2006,11(1):64-65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我们对我院164例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住院病例作了以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携带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HBV相关肝病合并症的关键。HBV母婴传播有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3种途径,其中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带血乙肝标志物用于筛查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175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脐带血及24 h外周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6月龄时随访查外周血HBsAg。结果脐带血HBsAg阳性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均为阳性,6月龄随访HBsAg阳性率均为100%。7例出生时注射了HBIG和乙肝疫苗的HBV DNA阳性的新生儿HBsAg随访阴转;8例脐带血HBsAg和HBV DNA均阴性的婴儿因直接母乳喂养HBsAg随访阳转。结论脐带血表面抗原可以作为筛查胎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分娩前,治疗组孕妇HBV DNA为3.3±1.6lgcopies/ml,比用药前7.5±0.6lgcopies/ml明显下降(t=9.58,P〈0.001),对照组孕妇HBV DNA水平无变化;治疗组无,而对照组却有4例(13.3%,x2=4.15,P〈0.05)发生新生儿宫内HBV感染;两组孕妇分别有3例和2例血清CK轻度升高。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dT能有效降低宫内HBV感染发生率,且对孕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术对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风险的影响,为产前诊断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504例HBV携带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126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其余未行羊膜腔穿刺术的378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HBeAg携带状态、HBVDNA载量、穿刺术中出血状况、操作者资质和经验下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504例HBV携带孕妇中胎儿宫内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17%(21/504),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7.14%(9/126),对照组感染率为3.17%(12/378);在HBeAg(+)与HBVDNA>1.0×10^7cps/ml2种情况下,观察组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6/39)、70.00%(7/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HBeAg(-)与HBVDNA为l.0×10^3~1.0×10^7cps/ml情况下,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穿刺出血情况、操作者资质和经验、分娩方式等对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HBVDNA载量>1.0×10^7cps/ml、羊膜腔穿刺术是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HBeAg(+)、HBVDNA载量>1.0×10^7cps/ml、羊膜腔穿刺术是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当HBV携带孕妇的HBeAg(+)、HBVDNA>1.0×10^7cps/ml时,羊膜腔穿刺术可能增加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HBV携带孕妇需要在产前诊断前对HBeAg状况和HBVDNA载量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行羊膜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8.
100例HBV携带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母婴传播.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00例)的HBV宫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是我国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发生的重要原因。胎儿期的HBV感染不仅易形成以后的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对HBV宫内感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区,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加强围产期的保健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围产期保健制度,对HBV感染孕妇进行筛查和监测,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检测和随访,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重免疫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已越来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HB-sAg携带者高达1.2亿.其中50%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因而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于1995年12月至2001年12月对676例HBsAg、HBeAg、抗-NBc 3项阳性的孕产妇采用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胎儿出生后注射HBIG、乙肝疫苗双重方法来阻断HBV母婴传播,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细胞免疫损害的分子机制余永胜侯英勇陈有华随着相关学科特别是免疫学发展,免疫效应细胞尤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在识别靶抗原的同时,不仅受MHC分子限制,而且需要其它共刺激信号,粘附分子特别是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参与了此...  相似文献   

13.
贾青青  顾扬 《肝脏》2001,6(1):30-31
已经发生宫内感染的胎儿出生后使用乙型肝炎疫苗 (或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联用 )预防感染无效 ,这些新生儿极易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和HBsAg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促使免疫系统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我们在妊娠晚期给HBsAg阳性孕妇肌注HBIg ,观察其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 ,同时探讨其使用的指征。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10月产前门诊筛选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孕妇 86例为研究对象 ,排除甲、丙、戊、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年龄 2 2~ 33岁。…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首例新生儿经母婴传播感染HIV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自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04年3月末,全省共报告HIV感染者134例,除近日发现1例新生儿经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外,其余均经性和血传播途径感染。现将首例母婴传播途径感染新生儿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400例丙肝病毒感染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丙型肝炎(HCV)与乙型肝炎(HB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反复接受血液或血制品、静脉内吸毒或不良性行为是造成HCV与HBV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作者对400例HCV感染者和458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作HBV5种标记物检查,了解HCV感染者的HBV感染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应用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肝病科和妇产科就诊的慢性HBV携带孕妇120例,在孕28周时,其中40例接受拉米夫定,4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分娩后立即停止抗病毒治疗,另20例在孕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按计划接受标准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随访1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结果 入组时,三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时,接受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转阴,显著低于对照组【(7.6±1.5)lg copies/ml,P<0.05】,在分娩后3个月,两组抗病毒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再次回到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生时,40例拉米夫定治疗、40例替比夫定治疗和2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5.0%和9.5%(P>0.05),在出生后1年,他们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5.0%和14.3%,而血清抗HBs阳性率则分别为92.5%、95.0%和85.7%,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拉米夫定组孕妇发生皮疹、一过性ALT升高和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5.0%、2.5%和2.5%,与替比夫定组的2.5%、7.5%和5.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后期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均可有效降低HBV携带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对阻断新生儿HBV母婴传播是否有必要,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22例HBsAg( )孕妇分成四组,HBVac治疗组29例,HBIG组29例。左旋咪唑涂布剂与以上两者联合应用30例。未治疗组34例。均在孕26周开始干预观察,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法,122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随访产妇及新生儿HBVM变化。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治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10.35%。联合治疗组为3.33%。未治疗组为23.53%。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13.04%,行择期剖宫产者为0,经阴道分娩者为16.67%。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以上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不同分娩方式也影响传播,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不同阶段给予替比夫定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清HBsAg阴性父亲,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孕妇180例,干预1组60例,在孕前口服替比夫定,直至HBV DNA阴性后受孕并继续服药至新生儿出生; 干预2组60例,在孕24 w时口服替比夫定至新生儿出生;对照组60例不进行抗病毒处理。观察婴儿0 w、24 w和48 w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情况。结果 干预1组婴儿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0%,干预2组出生时、24 w、48 w时 HBV DNA阳性率为5.0%、3.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20.0%、18.3%、16.7%,与干预2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未发现与应用替比夫定相关的不良反应;三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替比夫定至HBV DNA阴性时受孕可以完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且有较好的孕妇和新生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宫内感染HBV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阻断母亲乙肝病毒对胎儿感染,对50例乙肝病毒双阳母亲实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前注射,获得较好的阻断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乙肝病毒携带的妊娠妇女,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标准,HBsAg 、HBeAg 、抗HBc 35例。HB-  相似文献   

20.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HB)疫苗失败的原因,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42例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32例进行外周血T淋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无反应组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CD^+8值在宫内HBV感染接种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