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草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主治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诸病,为常用方剂。但临床若辨证得当,其效犹如鼓应桴。多年来,笔者以此方加减用诸临床治疗疑难症,皆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苟臣 《中医临床研究》2014,(19):116-117
通过两个病例介绍了龙胆泻肝汤功效,证明其在清热泻火,疏肝护胆、燥湿热,利尿疏通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清利下焦湿热上是一处良方,全方药物结构严谨,寓意深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丸),始见于《医方集解》一书。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火盛上扰,证见目赤肿痛、心烦口苦、胸胁疼痛、耳鸣耳肿,或者湿热下注,证见阴肿阴痒、筋瘙阴汗、小便淋浊、女子湿热带下等。笔者在皮科病防治中,尝用本方治疗多种常见皮肤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病初起皮肤发红作痒,继而出现丘疹、水疱,搔破后糜烂成片、再后红肿渐退,结痂脱屑而愈。如重新搔破,则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中医称之为湿毒疡,乃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营血不足,以致血虚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治宜清热解毒止痒,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泽泻、栀子、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笔者以该方为主,  相似文献   

6.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7.
皮肤病有的病证顽固难愈,容易复发,治该病有效方很多,笔者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外耳道湿疹李某,女,17岁,中学生,1996年8月2日初,患者外耳道及耳后刺痒结痂,去痂有渗出液,露出肉芽组织,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且加重,疹范围扩大。患者就诊自述,学习紧张,唯恐高考落榜,努力学习,心情压抑,20天前外耳道刺痒,抓破后渗出淡黄色液体,去医院治疗无效,皮肤瘙痒的范围扩大到耳后部位,严重影响睡眠以致学习不集中,情绪烦躁,口干口苦,小便赤涩而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证属肝胆郁火,复加湿邪上攻而致外耳道湿疹。治宜清肝胆郁火,祛湿止痒。处方:龙胆草18g,黄芩10g,栀子10g,木通10g,柴胡6g,生地10g,当归10g,苦参15g,蝉蜕15g,泽泻10g,车前子10g,甘草6g。6剂后,病情得以控制,痒减轻,部分结痂脱落,新生上皮组织,继服上方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随访再无复发。按:湿疹发病与湿热有关,耳道、耳后均为胆经所循之处,湿热郁滞胆经,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疏,情绪急躁,郁而化火,故加重病势,龙胆泻肝汤本为清利胆肝实火,利湿邪之剂,复加苦参,蝉蜕加强除...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功能: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减,运用于皮肤病临床,屡获效验,列举验案数则于下: 一、带状疱疹周××,女,30岁。1982年7月初诊,右腰胁部皮肤发红,搔痒刺痛两天,两日后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近代方有黄芩、栀子、甘草。功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多种血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杏萱 《陕西中医》1989,10(1):29-29
<正> 一、急性湿疹:赵某,男,43岁。1986年5月14日诊。全身出红色小丘疹,流水,痒半月余。周身分布大片状潮红斑,伴有红色小丘疹、水疱,部分糜烂、渗液,呈对称分布,可见抓痕及血痂。尿赤,大便干,口渴苦,思冷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急性湿疹。多为湿热蕴久化热,湿热并重。治以清热利湿,药用:龙胆草黄芩生梔子竹叶生白术白藓皮大青叶泽泻各10克,生石膏(先下)30克,茵陈木通各6克,双花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分服。局部渗液处用马齿苋120克,分6次,水煎待冷湿敷,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然后外用氯氧油(自制),丘疹处用炉甘石洗剂。连用3日后,渗液止,瘙痒减轻,水疱吸收,口渴、口苦除,大便通。停外用药。上方去生石膏、茵陈,加云苓30克,生薏仁30克,续服5剂而告愈。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常用之方。方名同而药品不尽相同者共五方。一方出于李东垣《兰室秘其》,由龙胆草、泽泻、木通、前仁、当归、柴胡、甘草、生地共八味组成;二方见于《证治准绳》,由龙胆草、甘草、人参、天冬、麦冬、黄连、栀子、知母、柴胡、黄芩、五味子共十一味组成;三方见于《沈氏遵生书》,龙胆草、木通、黄连、连翘、栀子、大黄、柴胡、白芍、青皮、滑石共十味组成;四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龙胆草、甘草、连翘、生地、泽泻、前仁、木通、黄连、黄芩、栀子、当归共十一味组成;五方见于《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是由东垣…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以清营解毒、泄肝胆湿热法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3 8例 ,获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 8例患者中 ,年龄 17~ 49岁 ,平均年龄 3 3岁 ;病程 1周~ 6个月。临床上均表现为躯干部先发皮疹 ,色鲜红 ,痒甚 ,逐步向躯干远端及四肢扩散 ,皮疹间有融合趋势。触之高出皮肤 ,有脱屑。 3 8例中 ,玫瑰糠疹 16例 ,荨麻疹 10例 ,银屑病 5例 ,其它 7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清营汤合龙胆泻肝汤 )麦冬、玄参各 15 g ,生地、连翘、竹叶、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黄芩各 10g ,黄连、龙胆草、甘草各 8g ,丹参 2 0g、柴胡 4g。加减…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主要是泻肝胆实火 ,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的病证。在皮肤表现为红斑、灼热、肿胀 ,其上可有水疱、糜烂、渗液 ,如阴囊湿疹、带状疱疹等。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应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 ,药味和药量必须酌情加减 ,方能恰到好处。本方药物泻肝胆实火之力甚强 ,凡肝胆实火之症 ,津液未伤者可用。此方药物苦寒直折 ,在使用时 ,也要注意到大苦大寒 ,苦能化燥伤阴 ,寒能伤脾败胃。凡胃气虚者 ,服之多呕 ,脾气虚者 ,服之多泻。故使用此方时 ,中病即止 ,毋使过剂。现将我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 缠腰火丹 (…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无论是内科杂病还是妇科等杂证,只要因肝胆湿热的病因病机所至的病证皆可用本方灵活的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综观全方,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严谨,实为泻肝之良方.加减应用于临床,凡属肝胆之经实火及湿热循经上炎或下注所致病证,用之皆可相应而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玉堂  朱富华 《陕西中医》2002,23(2):168-168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方 ,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利肝胆经湿热良方。组成 :龙胆草、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甘草等。近年来 ,笔者在治疗较多的肝胆病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对于纠正房颤消除症状 ,改变心电图有一定的价值。现举例如下 :  患者王某 ,男 ,6 2岁 ,南京市水电局离休干部。初诊 1 995年 1 0月 3 1日 ,患者主诉 :肝区疼痛1 5年 ,伴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加重 2 d。患者 1 5年前因肝区疼痛经常发作 ,伴有肩背疼 ,尚能坚持工坐 ,一直未重视。 1 985年 5月 ,因肝胆区剧疼、恶心、呕吐、胃疼、不能进食、…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系金远四大医学家李东垣所创。自1994年5月-2000年9月,用该方治疗口腔炎症2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医诊断、辨症标准及其依据:牙绞痛(冠周炎)即急性智冠周炎,按1991年版“实用中医口腔学”的病因分为胃热证和肝胆实火证。  相似文献   

18.
19.
柴键 《北京中医》2006,25(7):429-430
龙胆泻肝汤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泻肝胆实火、湿热的代表方剂。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外眼疾病,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弥可保、消炎痛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泡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病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止痛时间、病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对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