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1.81/10万~13.32/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24%.男女性别比为1.34:1.<15岁病例占81.73%,爆发病例占29.90%.8月龄~14岁病例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32%,有1剂免疫史的占29.75%,≥2剂免疫史的占6.38%,免疫史不详的占30.56%.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局部地区麻疹疫情控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色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百色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 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其次为8~14岁组,各占总病例数的49.79%、30.70%;流动人口病例占30.27%;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4月达到高峰;人口密集及流动性大的隆林、平果、田东等3县发病较多,占全市发病数的47.27%;对777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5.80%、37.49%、36.71%。结论百色市近年麻疹仍呈高发病状态,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的MV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重庆市渝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200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重庆市渝北区2004~2008年麻疹发病723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12.66/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5例,占35.27%;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45:1;发病居前两位的职业为散居儿童和学生;≥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21.99%、33.89%、16.74%,发病年龄呈双峰性;对723例麻疹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0.75%、37.21%、42.04%。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汕头市龙湖区2004-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5年龙湖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的发病情况。结果2004-2005年共报告麻疹99例,其中2004、2005年分别为43、56例。病例中外来人口为92例,占总病例数的92.93%。2004、2005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9.24/10万和11.83/10万。两年流动人口、常住居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6.67/10万、1.98/10万。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占全年病例的79.80%(79/99),病例年龄集中在1~、5~岁组,共占总数的65.7%(65/99)。全部麻疹病例中,无MV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5.35%、52.53%。流动人口中无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为32、51人,共占90.22%。结论该区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存在免疫空白和发病隐患,是控制麻疹流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都市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2009-2014年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发病日期统计。结果 2009-2014年成都市麻疹病例中本市人口280例(67.80%),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流动人口133例(32.20%),年平均发病率0.73/10万;流动人口发病高峰落后本市人口2个月;本市人口中,<1岁组发病最多,占48.21%;流动人口15~30岁组发病最多(36.84%);本市人口青少年病例,有免疫史占45.45%,流动人口均无免疫史。结论成都市麻疹疫情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成为重要因素,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对常州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11月常州市开展MV SIA后,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4.13/10万,较2007年上升91.66%;在常州市所辖的7个区(市)中,除金坛、溧阳市外,其余5个区麻疹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5~9岁麻疹发病率稍有下降,其他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为216.92/10万,20~30岁人群为发病的另一小高峰。2007、2008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47%、54.38%,其有MV免疫史的比例分别为7.37%、4.18%。2008年常住和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均高于2007年,其中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68.05%。结论2007年MV SIA质量和MV常规免疫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做好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和MV SIA,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病例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沙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 方法 对2000-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长沙县2000-2008年共报告麻疹293例,其中不到初免月龄和大年龄组病例的比例相对增加,<8月龄病例占0~1岁组病例的50%;≥18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2.66%.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86/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39.92%;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44.44%.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分别占27.30%、32.42%.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6.9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累计占73.04%.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 结论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长沙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卫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5~1985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4 4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0.07/10万,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55%,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1986~2004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80例,其发病率波动在0.41/10万~7.26/10万;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4.44%;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75.56%;≤7岁的麻疹病例由1990年以前的91.01%下降到1991年后的36.42%;对1986~2004年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29.45%未接种麻疹疫苗(MV),22.78%免疫史不详。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疫点,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6 0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47/10万、1.81/10万、4.64/10万、8.66/10万、14.21/10万;期间共报告123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0%;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广州、深圳、东莞等6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发病数的67.93%;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8.72%;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8.58%;病例中外地户籍占62.64%;8月龄至15岁儿童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广东省近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发病仍以小年龄为主,1岁以下儿童麻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3~6月为发病高峰。对2008年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7.96%、45.35%、26.69%。结论保证2剂次以上MV接种率和首剂MV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预防医院内感染,控制大年龄人群发病,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是控制乃至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唐金芳  梁灵芝  徐斌  张晗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1-1873
目的通过了解南宁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制策略,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6—2011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宁市2006—2011年共报告525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青秀区,占全市的77.5%(407/525);3—8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占86.86%(456/525);≤15岁病例占77.33%(406/525)。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有445例,占总数的84.8%;流动人口的麻疹病例占总数的31.6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初始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活动,提高流动人口麻疹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4 -2009年攀枝花市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攀枝花市2004 -2009年麻疹专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麻疹发病呈现为2个高峰,2004年报告麻疹413例,报告发病率38.75/10万,其中225例为暴发病例;2007年麻疹报告643例,报告发病率59.54/10万;2009年发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0.92/10万.以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总体以巧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但小于8月龄和大于15岁病例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和免疫史不详的占全部麻疹病例的66.32%,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其病例的10.68%.结论 2004-2009年攀枝花市麻疹发病率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出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资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资兴市2006~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4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7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7.59/10万、1.08/10万、5.69/10万、42.7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人群主要是6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3.06%(206/248)。其中≤8月龄的婴儿占病例总数的16.53%(41/248);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区、东江、鲤鱼江等地区,占全市发病人数的62.90%(156/248);1~5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率的82.26%(204/248);8个月以上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5.02%。[结论]资兴市近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为降低麻疹发病率,特别是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减少麻疹暴发,除应对全市8个月龄至6岁儿童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外,建议对8个月龄以下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其保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博白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白县2001-2005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2001-2005年博白县麻疹报告病例209例,年平均发病率2.81/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1年为4.80/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呈高度散发,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7岁的病例有169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0.86%;全部病例中,无MV免疫史88例,占42.1%;免疫史不详37例,占17.7%;其中≤7岁儿童无免疫史103例,占60.9%。[结论]博白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6-2016年宁波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2006-2016年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宁波市共报告麻疹4 226例,年均发病率为5.16/10万,各年发病率在0.09/10万(2012年)-31.30/10万(2008年)之间。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出现在夏季,其他年份的麻疹发病高峰则主要集中在春季。城区、县(县级市)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54/10万和3.57/10万。≥15岁病例占52.44%。散居儿童病例占43.23%。流动人口病例占43.02%。有、无、不详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病例数分别占13.20%、50.97%和35.83%。结论宁波市距离消除麻疹目标仍有差距,应加强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扩大MCV的覆盖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孝感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8例,确诊263例,麻疹发病率为5.2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71.48%(188/263)。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13.69%,主要发生在小学。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的占60.46%。在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43%,无免疫史占38.02%,免疫史不详占39.55%。结论该市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流动人口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1 8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33/10万。8月龄~14岁病例数占65.18%;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1.10%,无免疫史的占25.57%,免疫史不详的占53.33%;发病高峰在3~6月。青南地区发病率高于环湖地区,环湖地区高于西宁和海东地区。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免疫覆盖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0-2004年成都市金牛区流动人口麻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4年金牛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全区报告疑似麻疹病例70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57/10万,其中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发生的病例占60.23%,在5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占88.68%,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3~6月高发,报告病例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占6.86%,7.55%无免疫史,85.59%免疫史不详。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流动人群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