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6 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的 76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VUS检测。结果 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斑块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与IVUS相比 ,CAG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P <0 .0 0 1)。CAG示冠脉内斑块不明显 ,IVUS检测显示需要手术干预的病变血管 37处 ;CAG示冠脉内斑块明显但不需手术干预的病变血管 31处。结论 IVUS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适应证 ,帮助选择支架大小 ,IVUS是目前冠心病诊断及指导支架置入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检查的结果,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在显示和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方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5例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MSCTCA检查,获取相关的数据,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评估分析,并以3周内实施的IVUS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同时,对2种方法所获得的计量资料(即:血管段某一点的血管腔内面积、血管截面积)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直线回归方程(Y:IVUS值,X:64层MSCT值)。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86个无明显狭窄冠状动脉样本中,IVUS显示有斑块病变的血管段为38段,64层MSCTA显示36段,2段诊断为正常血管。64层MSCTA对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节段诊断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100.0%,总符合率为97.7%,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5.3%,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6.0%。经Kappa检验,Kappa值为0.953,P〈0.05。直线回归方程对于2种方法所获得的管腔内面积:Y=0.817+0.832X,P〈0.01;血管的截面积:Y=-0.331+1.019X,P〈0.01。结论64层M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时,能较为清晰地显示管壁斑块病变的构成情况,对于病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比较准确和客观。对于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门诊筛查和初步诊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支架精显(StentViz)和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评价支架可视性和膨胀性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同时接受StentViz和IVUS检查的PCI患者30例。分别在QCA、StentViz和IVUS图像中对植入的33枚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并进行不同方法间比较分析。对33枚支架共143幅StentViz影像作支架可视性分级评价。 结果 QCA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均显著大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支架偏心指数均显著低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StentViz测量的上述指标与IVUS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ntViz与IVUS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相关性(r = 0.956)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相关性(r=0.776)。StentViz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与QCA测量相比,同IVUS测量具有更好的一致性。143幅StentViz图像中支架可视性评价显示,支架显示优82.1%(评分4分),良15.3%(2~3分),差2.6%(0~1分)。 结论 StentViz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可视性,与QCA相比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特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的影响。方法 271例接受PCI术及IVUS检查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非钙化组(n=101)、钙化组(n=170),钙化组根据临床表型又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1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47)。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管造影和IVUS检查结果,分析支架膨胀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 钙化组患者当前吸烟、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PCI术中钙化组旋磨术(RA)、切割球囊(CB)应用比例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均P<0.01),非顺应性球囊(NCB)扩张压力高于非钙化组(P<0.01),支架长度明显长于非钙化组(P<0.01)。SAP组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最大钙化弧度指标高于ACS组(均P<0.05)。ACS组血栓性病变比例高于SAP组,且靶血管存在明显正性重构(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浅层钙化弧度(OR=2.093,95%CI:1.144~3.829,P=0.017)和支架长度(OR=5.371,95%CI:1.696~16.534,P=0.023)与支架膨胀不全密切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最大浅层钙化弧度和支架长度与支架膨胀不全密切相关。IVUS对冠脉钙化病变特征判断、PCI术中指导及支架膨胀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支架断裂是药物洗脱支架失败的一种表现。本文报道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明确诊断的5处支架断裂。2例患者均植入多枚支架且复查造影发现多处支架断裂。5处支架断裂均发生在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冠脉造影中3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伴断裂处支架移位。血管内超声(IVUS)证实,3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2处为部分断裂,1处断裂靠近支架重叠处,1处支架断裂伴有血管瘤形成。冠脉造影和IVUS可以帮助确定支架断裂的诊断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特点研究及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应用IVUS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以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后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观察支架的位置,测量支架的对称指数、支架的贴壁程度及支架展开满意度.结果 28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36枚支架,在支架置人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能完全覆盖病变,两端无夹层,30例支架扩张满意,3例未充分扩张,3例贴壁欠佳,占支架置入的16.7%,在更换大一号低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或用原球囊更高压力扩张(18~22 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结论 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IVUS为参照,研究冠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2006-09~2007-07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WUS)的24处血管段(1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回顾性分析冠脉三维重建测量分叉病变各血管段的参数值,评估其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处分叉病变的主支、分支参考血管直径、分叉/开口处血管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在冠脉三维重建和IVUS两组测量值之间无差别.以IVUS为标准,三维重建对分支开口狭窄的检出及分叉病变类型的判断各出现1例偏差.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测量及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接受双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IVUS组(3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组(3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近端和远端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参照管腔直径(RLD)及病变长度、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并记录术后12个月支架内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IVUS组主支和分支MLD 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MLA、RLD、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IVUS组支架内血栓、TLR、MACE发生率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IVUS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优化支架植入,改善PCI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贾小伟  张蛟 《武警医学》2014,(11):1167-1170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和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依靠光的相干性来获取人体器官断层图像的成像方式。1990年发明OCT后,即于1991年被首次用于体外对视网膜和冠状动脉进行研究,并于1996年首次用于眼科临床,现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1]。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相比,OCT(10~20μm)的分辨率大约是IVUS(100~150μm)的10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探讨踝臂指数(ABI)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137例uA患者依据ABI检查结果分为ABI正常组(0.9≤ABI≤1.4)及ABI升高组(ABI〉1.4),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IVUS及ABI检查,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结果ABI升高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吸烟比例、血肌酐、总胆固醇水平高于ABI正常组。病变血管分布及病变部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US—VH检查,斑块长度、钙化百分比ABI升高组高于ABI正常组;坏死核心百分比、易损斑块数、斑块破裂血栓、血管重构指数ABI升高组低于ABI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ABI升高(ABI〉1.4)相关。年龄、糖尿病和ABI升高与冠脉钙化、病变长度相关。结论ABI升高同UA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病变长度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二甲氧丙基膦基乙基)-乙氧乙胺]-[二(氧-乙氧乙基)二硫代氨基]锝氮配合物(^99Tc^m-N-DBODC5)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岁]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同一患者随机分配进行^99Tc^m-N-DBODC5和^99Tc^m-MIBI运动-静息MPI检测冠心病及病变血管,2种显像剂的MPI在1周内完成,并在4周内行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99Tc^m-N-DBODC5和^99Tc^m-MIBIMPI结果分别与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不同显像剂诊断效能的比较行χ^2检验.结果 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CAG阳性29例,阴性17例.^99Tc^m-N-DBODC5和^99Tc^m-MIBI 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为86% (25/29),特异性分别为88%(15/17)和65%(11/17),两者诊断冠心病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13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CAG阳性48支,阴性90支.^99Tc^m-N-NDBODC5与^99Tc^m-MIBI MPI诊断病变血管效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79,P>0.05).诊断冠心病方面,^99Tc^m-N-DBODC5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3),^99Tc^m-MIBI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结论 ^99Tc^m-N-DBODC5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共35例连续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及16层MSCT检查,其中30例MSCT成像成功。对94支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及IVUS图像行对照研究,逐一分析每支冠状动脉节段是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IVUS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和软斑块,MSCT则测量斑块密度,以CT值表示。结果对照IVUS结果,MSCT对出现任何粥样硬化斑块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82.1%(46/56),特异性为89.5%(34/38)。对于含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92.1%(35/38),特异性为96.4%(54/56)。对于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73.2%(30/41),特异性为88.7%(47/53)。对于仅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66.7%(12/18)。MSCT分析54个斑块平均CT值,按照IVUS分类,钙化斑块19个,纤维斑块19个,软斑块16个,对应CT值分别为:钙化斑块(489±169)HU(196~817HU),纤维斑块(69±21)HU(25~117HU)以及软斑块(23±18)HU(-12~47HU)。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3组斑块MSCT测量密度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具有相关性(r=0.58,P〈0.01),MSCT测定斑块平均面积为5.3mm^2,IVUS为5.6mm^2。结论MSCT对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良好的探查能力。根据斑块密度(CT值)差异,MSCT能区分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对斑块面积测量,MSCT与IVUS结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涂层球囊(DCB)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DCB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大血管组(n=40,血管直径≥2.75 mm)和小血管组(n=24,血管直径<2.75 mm)。比较两组患者DCB治疗前后IVUS检测指标,术后10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血管组、小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3.60±0.89)mm、(3.09±0.7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前,斑块负荷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随访10个月CAG复查时,大血管组、小血管组LLL分别为(0.15±0.08)mm、(0.12±0.0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均无MACE发生。结论IVUS指导和充分预处理后DCB介入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关于FFR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英文文献。以FFR≤0.8为心肌缺血阈值,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1.4软件和Stata12.0软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式,汇总诊断效应量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结果:共纳入中英文文献10篇,纳入研究的患者共830例,血管1793支,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在血管水平汇总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4(0.81~0.87)、0.76(0.74~ 0.79)、3.76(2.69~5.26)、0.22(0.17~0.29)、19.03(10.48~34.54),汇总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在患者水平汇总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9(0.85~ 0.92)、0.72(0.67~ 0.76)、3.00(2.60~ 3.47)、0.16(0.12~0.22)、19.69 (13.40~ 28.93),汇总SROC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以FFR≤0.8为心肌缺血阈值,在血管水平和患者水平上FFR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FFRCT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筛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熊青峰  马小静  陈艳  吴洋  许娟  张甜  何俊  刘整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27-1331
【摘要】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血流指数(CCTA-MFI)对冠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门诊首诊疑似冠心病、GRACE院内死亡风险评分为低危、行CCTA检查的5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图像质量优秀、CCTA检查发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管壁钙化斑块、且随后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间隔10分钟,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在CCTA图像上测量狭窄血管的直径,计算血管狭窄率(RCCTA);运用CT后处理软件计算左心室心肌容积和MFI值。CCTA图像上按照管腔重度狭窄(RCCTA>70%)或疑似重度狭窄(RCCTA>50%)判为阳性结果,MFI按照其数值小于2倍标准差即为阳性结果(提示心肌缺血)。以ICA为金标准(血管狭窄程度>70%诊断为冠心病),分析RCCTA和CCTA-MFI诊断结果与ICA的一致性,并进行ROC曲线分析,两个指标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94例患者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63.3±9.31)岁。ICA诊断62例(65.96%)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70%,RCCTA和CCTA-MFI与I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4(P<0.05)和-0.4351(P<0.05),截断值分别为40%和0.110,据此两者判断阳性病例分别为85和61例,以ICA为金标准,两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1%、28.57%和81.54%、82.7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8%、90.91%和91.38%、66.6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09%和8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2,P=0.00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9和0.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179)。结论:CCTA检查中测量MFI可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脉钙化严重且伴有MFI减低的冠心病疑似患者可能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对冠脉造影 (CAG)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的 17例患者 6 2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 ,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 ,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AG检测发现偏心性狭窄 2 4处 ,向心性狭窄 38处 ;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 4 8处 ,向心性斑块 14处 ,软斑块 4 4处 ,硬斑块 18处 ,血栓 2处。CAG不能显示管腔形态及斑块特点 ,而IVUS能清楚显示。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显高于CAG ,分别为 4 6 %± 2 1%与 14 %± 2 2 %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对于CAG显示的轻度狭窄病变 ,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D0)、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等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股动脉(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探讨肱动脉、颈动脉以及股动脉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表窗口的可行性.结果 对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的对照组的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组的D0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冠心病组的FMD和NM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5.36、4.95,P<0.05).对冠心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多支病变组的FMD和NMD则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4.36,P<0.05).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和股动脉IMT均明显低于多支病变组,而这两组的颈动脉IMT和股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5、2.85,P<0.05).结论 超声检测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治疗和预防冠状动脉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左前降支(LAD)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LAD近段或中段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例。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与IVUS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以IVUS获得的参数作为最终置入支架参数。结果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30.5±11.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2±11.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3±0.3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4±0.3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造影和IVUS提示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不同的患者,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5±11.2)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3±11.5)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1±0.35)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3±0.4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行LAD介入治疗,获得的支架直径大于应用造影指导获得的支架直径。获得支架长度两种方法无差异。少数情况下,应用IVUS发现的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前降支( LAD)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LAD近段或中段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例。比较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和应用IVUS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以IVUS获得的参数作为最终置入支架参数。结果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30.5±11.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2±11.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3±0.3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4±0.3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造影和IVUS提示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不同的患者,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5±11.2)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3±11.5)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1±0.35)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3±0.4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行LAD介入治疗,获得的支架直径大于应用造影指导获得的支架直径。获得支架长度两种方法无差异。少数情况下,应用IVUS发现的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黄增发  王翔 《放射学实践》2018,(10):1017-1021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8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常规行CCTA扫描,对上传至后处理Sigovia工作站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生进行手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的图像处理、完成报告和由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工作站的自动识别图像中的血管和病变并生成报告。评价AI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诊断中,与常规高年资医生相比,AI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70%,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0%。AI对冠脉病变定位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1%,82.69%。AI对冠脉病变斑块性质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35%,81.73%。在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中,AI和高年资医生对冠脉狭窄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对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7%,80.77%。结论:与高年资医生相比,AI辅助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