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番禺区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4年来,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5.83‰;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3.18%和70.62%;男童死亡率大于女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仍有24.19%的儿童死前未接受治疗。 【结论】 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2.
董月莲  周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1-437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因及顺位,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43‰,婴儿死亡率为8.95‰,新生儿死亡率为6.52‰,均低于全疆及全国平均水平;前5位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死亡、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主要为婴儿死亡;流动人口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加强人群保健意识、安全意识的宣传等干预措施,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萌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4970-4971
目的:研究近3年郑州市活产数对城市流动和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影响。方法:对2007~2009年郑州市流动和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各类活产数、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郑州市城市流动和常住人口活产数虚高,引起常住人口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过快,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违反常态。结论:建议国家对流动人口活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统计上报重新界定,建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沈阳市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07年沈阳市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56‰,年度间死亡率无差异,不同时期死亡率差异显著。新生儿死亡161例,死亡率为8.46‰;29天~1岁死亡100例,死亡率为5.26‰;1~4岁死亡92例,死亡率为4.84‰(χ2=24.36,P0.05)。主要死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它畸形、败血症、意外死亡、心肌炎、流脑、病毒性肝炎。结论:降低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并提供专项经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和特需卫生服务,加强社会宣教等措施,确保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的妇幼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乡街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趋势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西乡街道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与2007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χ2=16.73,P=0.000),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t=6.73,P=0.000).新生儿的死亡率最高,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46.15%.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首位死因,婴儿首位死因是先天性心脏病,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加强孕产期的保健管理,加强新生儿急救中心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的管理,主意安全防范,减少造成儿童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蔡妙玲  曾红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24-3227
目的:了解罗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与2006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χ2=5.681,P<0.05),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χ2=6.697,P<0.05)。新生儿死亡率最高,主要是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4.67%)。先天性心脏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早期新生儿的首位死因是早产低体重,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是意外死亡。结论: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孕产期的保健质量和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49-3352
目的:分析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1~2005年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6‰,新生儿死亡率为7.13‰,婴儿死亡率为9.38‰,1~4岁儿童死亡率为2.17‰。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先天畸形、意外事故、出生窒息、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在户籍类型和地区之间比较(经χ2检验),P值<0.005,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早产和低体重儿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预防意外事故,加强农村和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服务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永康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永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方法:对2003-2007年永康市21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5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83‰,新生儿死亡率为4.23‰,占总死亡的61.93%,婴儿(0~1岁)死亡率为5.58‰,占总死亡的81.65%.新生儿(0~27天)死亡以早产低出生体重为主,28天~1岁婴儿(28天~364天)死亡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1~4岁儿童(1岁~4岁)死亡以溺水、意外窒息和其他意外为主.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以新生儿死亡为主.死因顺位前5位为: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意外窒息和其他意外、出生窒息.外来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结论:重点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与婴儿期保健工作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和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死因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5-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2007年该区所有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进行监测及统计分析。结果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7%,流动人口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暂住人口,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6、2007年流动人口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低于2005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消"项目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之一;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流动人口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系统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奄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绍兴市2007年97例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死前保健服务与本地户口死亡儿童进行比较. [结果]省外流动人口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高于本地户口儿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类死因以新生儿疾病、意外和中毒为主;死亡儿童住院出生比率低于本地户口儿童,死亡末治疗比率高于本地户口儿童,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户口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流动人口保健服务利用低于本地户口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拱墅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因变化,分析其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年来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婴儿死亡率3年间变化不大;前5位死因主要为意外死亡、先天异常、早产、出生窒息、肺炎。结论:杭州市拱墅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逐渐接近上海等发达城市。今后工作的重点应预防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并控制先天畸形和早产的发生率,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0~2008年甘南藏族自治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观察分析死亡动态及死亡原因,预测其死亡率。方法:对甘南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并使用曲线回归分析法对死亡率进行拟合及预测。结果: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2008年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58‰、10.81‰、21.74%和24.79‰(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为主,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原因均以新生儿窒息和肺炎为主,1~4岁儿童死因主要是意外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拟合效果较好(R2=0.775,0.826)。结论: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加强围产保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是预防的重要环节;曲线回归分析法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下关区非南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中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为流动人口儿童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下关区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2009年,下关区5岁以下流动人口的死亡率分别为6.85‰、8.45‰、14.71‰,流动人口占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重分别为16.7%、21.4%、21.4%。结论 2007年~2009年5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占全区5岁以下儿童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转变其传统的生育观和健康观。  相似文献   

16.
陆兰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1-2782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发展情况,以便作出针对性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并为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每年收集统计的儿童死亡资料,包括:2000~2009年的出生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死亡原因等资料,并作详细核查,对宁波市江北区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再与1990~1999年的死亡资料作对比。结果:①本地户口2000~2009年儿童死亡率比1990~1999年的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②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人数逐年升高;③儿童死亡原因: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意外死亡等为20年来的主要死因,20世纪90年代肺炎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近10年死于该病人数明显减少,与之相反的是,死于恶性肿瘤的儿童却明显增加。结论:宁波市江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目前已降到历史最低,今后要进一步降低死亡率,重点仍是加强孕期保健,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及畸形儿出生,预防新生儿窒息。关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头沟区2007年-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死亡原因,讨论和研究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搜集门头沟区2007-2017十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对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整理,了解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年龄构成比相关数据,从而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结果:(1)2007-2017年门头沟区活产数共2087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84人,死亡率为4.02‰,其中婴儿死亡65人,死亡率为3.11‰,新生儿死亡40人,死亡率为1.92‰。(2)门头沟区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上逐年降低。(3)在该年间,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主要包括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与出生缺陷。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和出生缺陷预防,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区1995—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方法]以流行病学统计法分析。[结果]①1995年新生儿死亡率7.6‰、婴儿死亡率12.5‰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3.9‰分别下降到2004年的4.4‰、6.1‰和6.1‰,各年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50%。②出生窒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畸形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孕前与孕期健康教育,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各医院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医护人员识别高危和处理重症的能力,加强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酒泉市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酒泉市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分别占70.07%、87.39%;各年龄组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窒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应将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年龄构成及主要死因顺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克拉玛依市2007-2011年全人群死因回顾性调查中,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结果 2007-2011年共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110例,死亡率为10.59‰,其中婴儿死亡96例、死亡率为9.24‰,新生儿死亡60例、死亡率为5.78‰,早期新生儿死亡48例、死亡率为4.62‰;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的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总体无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死亡(并列第三)、出生窒息、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占87.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2.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的80%。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出生窒息和意外死亡严重威胁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科质量,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等防控措施,普及儿童安全宣教,从而有效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