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对老年鼻饲患者鼻饲后血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老年科鼻饲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5例,常规组患者一天4次鼻饲平均分配,时间分别为每天07∶00,11∶00,15∶00,19∶00,观察组患者1天12次鼻饲平均分配,间隔2 h一次。观察两组在07∶00鼻饲前后患者的血压、脉率波动情况。结果常规组的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93.3%(14/15),而观察组的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仅为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71,P〈0.01);鼻饲后,观察组在30 min、60 min时的SP降幅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在30 min、60 min、90 min时脉率波动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老年鼻饲患者采用每天12次鼻饲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老年鼻饲患者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单独使用匀浆膳与添加全营养素对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144例老年鼻饲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按照是否添加全营养素分为匀浆膳组(n=75)和添加组(n=69)。记录摄入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物质,检测各项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匀浆膳组相比,添加组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P<0.01)。匀浆膳组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均达不到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标准,添加组摄入的匀浆膳少于匀浆膳组(P<0.01)。匀浆膳组的血红蛋白(Hb)营养不良率高于添加组(P<0.05)。添加组的白蛋白(ALB)和Hb较匀浆膳组高(P<0.01和P<0.05)。结论匀浆膳基础上添加全营养素可增加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物质摄入,提高机体蛋白水平,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影响,探讨提高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同期老年鼻饲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专科护理下给予鼻饲,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下给予鼻饲,比较两组患者鼻饲2周后的营养状况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鼻饲2周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及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患者鼻饲过程中应积极加行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鼻饲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缺血缺氧脑病为主,由于脑缺氧、脑疝或脑干损伤等造成吞咽功能不全患者全部需要鼻饲饮食[1].现将近年来鼻饲的体会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6.
邝文晶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6):60-62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硅胶胃管在胃内留置的安全时间,确立适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方法选择我院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62~70岁组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1;71~80岁患者分为实验组3、实验组4和对照组2。每组患者20例。所有组别均在置管方法、鼻饲液成分、鼻饲体位、符合营养热卡的治疗条件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实验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观察6组患者鼻饲并发症、6h血清白蛋白、微量血糖值、总蛋白、体重情况。结果 6组老年鼻饲患者在不同鼻饲量与时间间隔下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状况、白蛋白及总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需要注意每次鼻饲量和间隔时间,才能使老年人胃内置管达到安全、适宜的生理需要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均寿命不断增长,老年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而独立的学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也显得尤其重要。老年患者由于脏器的老化,多种脏器发生退行性病变,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较复杂。患病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强化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强了心力衰竭诱因的控制、家属教育、服药依从性、出院指导及就诊指导方面的内容,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出院评估和随访评估显示强化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强化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24.2% vs 48.3%,P〈0.01)和死亡率(8.1% vs 13.8%,P〈0.05)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74例老年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持续状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重症内科疾病,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各器官老化、生理功能减退,并存有多种慢性疾病。在哮喘发作时呈持续状态,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加强监护,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哮喘治愈率、减少死亡的关键。我科从1988年以来,收治74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其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持续泵注与多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A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B组),每组3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先注入实验量3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征象后,A组以0.13—0.15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10—12ml,2—3min内分次注完,术中未再追加药物。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P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PO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可靠,BP平稳,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空肠管鼻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73例,根据鼻饲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持续泵人肠内营养制剂鼻饲,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比较两组鼻饲前及鼻饲后2周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鼻饲后2周,观察组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反流、呛咳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鼻饲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和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补充液体和药物是治疗和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将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 ,对 6 0岁以上的患者静脉注射和输液过程进行的观察和体会总结如下。1 穿刺方法对穿刺有困难的患者 ,穿刺前轻轻拍打或热敷局部 ,以利于血管充盈 ,摸清静脉的走行和特点 ,再进行穿刺。穿刺前不要过早、过紧的扎止血带 ,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 ,若过早充盈 ,则进针时易穿破血管。2 挑选合适的注射针头细而表浅的静脉一般可选带有 5~ 6号针头的输液器 ,进针时不可过深 ,只要有回血即可固定。需多次输液者 ,应从远端细小静脉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最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抑郁状况以及睡眠质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此时间内所治疗的ICU重症患者共计200例,将其视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对抑郁状况以及睡眠质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1)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况以及睡眠质量水平的变化情况之比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其抑郁分数与睡眠质量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分数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之比可知: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00%,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86.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抑郁状况的同...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年龄≥60岁的行起搏器植入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给于常规的心理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手术前后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及患者之间互相治疗。并进行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抑郁焦虑诊断均符合中国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的构成比以及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的症状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情绪障碍(SAS28.09±5.12,SDS26.35±4.91)较对照组(SAS37.60±5.53。SDS34.62±5.72)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8.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应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改善病房环境,构建医疗安全氛围等方面入手.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趋延长,我国已逐渐步人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目前,我国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欠缺,据统计,全国老年病医院三级仅有1家,二级仅有19家,总床位数仅为7191张。由于养老结构的短缺,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政府提倡居家养老。大部分患慢性疾病的老人仍需在家庭护理。因此,家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下面,谈谈如何对居家老年患者做好心理及生活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