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0个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FNH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病灶大小1.8~13.5cm;CT检出11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6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示6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5个病灶呈稍低密度;5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MRI检出12个病灶,病灶均呈稍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7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增强。结论:CT和MRI能够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MSCT和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FN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CT平扫显示病灶均呈稍低密度灶,1例在脂肪肝背景下呈相对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均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可见扭曲扩张的供血动脉,8例病灶中央可见瘢痕区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示病灶稍高于、等于或低于周围肝实质,中心瘢痕灶延时期强化。MRI检查示病变呈等信号或稍低T1信号及稍高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时期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11例显示病灶中央疤痕呈延迟强化。1例行MRS检查提示Cho峰明显升高。4例行DWI检查,病灶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结论:MRI较CT能更全面地显示FNH的病理特征,DWI和MRS检查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个病理证实的FNH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CT检查8例,MRI检查10例,2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病灶大小2.0~14.5cm;CT检出9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4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示5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4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MRI检出11个病灶,病灶均呈稍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5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增强。结论:CT和MRI能够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 ,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 8例 ,MRI检查 6例 ,其中 1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疤痕外 ,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 ,其中 4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4例伴有中心疤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 6例 ,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 信号 ,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 ,4例MRI平扫显示中央瘢痕者有延迟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 ,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FNH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个FNH.螺旋CT检查32例,MRI检查30例,其中2例同时做了CT和MRI.结果:CT发现33个病灶,MRI发现35个病灶,其中平扫中CT31个为均匀的低或稍低密度,2个为等密度,T1WI30个为低或稍低信号,5个为等信号,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裂隙状更低密度/信号:CT11个,T1WI16个,T2WI19个为更高信号.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强化,病灶周围有增粗,扭曲血管影:CT7个,MRI10个.门脉期呈高或稍高密度/信号:CT21个,MRI33个.呈等密度/信号:CT10个,MRI2个.呈稍低密度:CT2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强化:CT1个,MRI6个.延迟期呈高或稍高密度/信号:CT4个,MRI30个.呈等密度/信号:CT24个,MRI5个.呈稍低密度:CT5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强化:CT10个,MRI15个.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提高了和其它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肝脏不同肿瘤性病变中央瘢痕的CT及MRI表现,探讨中央瘢痕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经CT和(或)MRI检查的173例肝脏肿瘤,其中具有中央瘢痕者59例:肝血管瘤1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2例、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11例、肝细胞肝癌(HCC)和肝转移癌各1例。结果含中央瘢痕的血管瘤和FLHCC通常直径5cm,FNH直径多数5cm。FNH中央瘢痕较小、典型表现呈"星芒状",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MRI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延迟强化;FLHCC中央瘢痕大而宽、可达病灶边缘,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MRI各序列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延迟强化;巨大血管瘤中央瘢痕形态多样,平扫:CT表现为更低密度,MRI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HCC中央瘢痕延迟扫描无强化;转移癌的中央瘢痕类似液化、坏死,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中央瘢痕的不同形态及特征性强化方式结合瘤体主体的强化特征对肝脏肿瘤的定性和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国礼  程红岩  龙行安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20-1222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SN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行螺旋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检查,2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发现11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CT平扫示病灶均呈低或稍低密度,6例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延迟期4个病灶有边缘强化。MRT1WI示23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10个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更低信号;T2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8个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8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16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见强化。结论:CT平扫和动态增强及MRI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对SN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SN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8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39/47,83.0%),肝左叶8例(8/47,17.0%);分布于肝实质边缘42例(42/47,89.4%),肝脏深部5例(5/47,10.6%);病灶最大径≤2.5cm者25例(25/47,53.2%)、>2.5cm者22例(22/47,46.8%);形态不规则29例(29/47,61.7%),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18/47,38.3%)。MRI示所有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32例病灶T2WI上呈等信号-稍高信号、8例呈稍低信号。CT平扫示所有病灶内部呈稍低-低密度影,1例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内部无强化,周边有薄环状延迟强化,其中18例病灶内间隔有轻度强化。结论:SNN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尚文  陈自谦  钱根年  钟群   《放射学实践》2009,24(5):506-509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平扫21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14个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19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10个病灶呈略高密度,6个病灶呈等密度,5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平扫显示7个病灶伴有中央星状疤痕者,多期增强CT显示15个病灶有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DSA及18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表现,认识FNH的多种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10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多种影像学表现.1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SA肝动脉造影,2例行18FDG PET显像.结果 10例FNH均为单发性结节,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2例.肿瘤直径1.1~9.3 cm,平均5.1 cm.CT检查10例,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直径均>3.0 cm)中央区有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9个结节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2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增粗迂曲血管,其中1个尚可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现象;门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8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7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个低于肝实质,5个病灶中央更低密度有强化.血管造影:4例FNH的供血动脉均来自肝动脉系统,供血动脉增粗、扭曲, 1例血管分支放射状分布,周围呈环绕状聚集染色,中央局限性缺损,另3个分支血管紊乱并呈抱球征,1个尚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2例18FDG PET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结论 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而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扭曲,呈轮辐状向周围发散.这些影像特征有利于FNH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建良  刘淼  陈达伟   《放射学实践》2011,26(7):736-738
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CT平扫示肝脏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病灶边缘可见条状钙化灶。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后肿瘤实质部分无明显对比剂进入,而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肝内多个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缘有低信号晕环。结论:EHE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和MRI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的CT、MR及DSA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例经证实的FNH ,均行CT、MR及DSA检查。结果 :6例病灶CT平扫低密度者 4例 ,均匀或不均匀 ,2例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 ,3例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病灶为等密度 ,2例为略高密度。 3例伴有中心瘢痕 ,1例无强化 ,2例延迟强化。 2例行DSA检查 ,病灶内分布较均匀的新生血管团。MR检查 4例 ,T1 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略高信号。 1例行Gd DTPA增强延迟期呈略高信号 ,中心瘢痕无明显强化。结论 :CT、MR及DSA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动态增强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CT和MR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HAML的CT和MRI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8例均为单发混合型HAML,CT平扫均表现为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混杂低密度,灶内含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密度,CT值-40~40HU.4例MRI平扫表现为稍长T1(含短T1)、稍长T2混杂信号,T1WI上高信号在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后完全消失.CT与MRI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病灶均呈显著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6例CT、3例MRI病灶呈持续或渐进性中重度强化,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2例CT、1例MRI病灶轻中度强化;3例HAML见假包膜,且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有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显示混合型HAML的特征性表现并可在术前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影像学特点,提高CT及MRI诊断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及嘉兴市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总结其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12例患者,10例表现为脾肿大,其中4例表现为单发病灶,8例表现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病灶最大直径7.1cm,最小直径0.4cm,平均直径2.4cm;CT平扫8例病灶呈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4例病灶呈等密度而显示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病灶呈边缘"花边样"强化,病灶中央呈渐进性强化;3例多发病灶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增强呈较均匀的明显强化。MRI平扫均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改变;MRI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逐渐填充"的强化特点;部分病灶小于1.0cm,动脉期由于脾脏的"花斑样强化"特点,因而病灶显示欠清,平衡期因脾脏均匀强化,而逐渐凸显病灶。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I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把握这些征象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pi-HAML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Epi-HAML中女7例,男1例.术前均误诊,其中4例术前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误诊为腺瘤5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8例Epi-HAML均为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中间及边缘分别见局限性斑点及弧线样低密度影,CT值约-13 ~-17HU.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同反相位末见明显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5例、“快进快出”型3例.动脉期4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2例在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 结论 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与其他肝脏肿瘤相鉴别,但其诊断与鉴别仍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29例)、MRI(10例)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病灶,双侧1例,单侧31例,肾上腺25个,肾上腺周围8个.肿瘤长径为1.2~18 cm,平均7.5 cm.3例病灶随访有增大,其中1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除2个长径>12 cm呈嵌入样生长者外其余病灶均有较完整的包膜,4个较小的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较大的29个病灶呈分叶、伪足形,大部分呈钻孔样生长.10个病灶有斑点、结节状钙化灶,1个病灶有小囊变,3个病灶有明显分隔.CT平扫:23个病灶呈低密度,3个呈混杂密度,3个呈中等密度;CT增强扫描:21个病灶轻度强化,8个病灶中度强化.MRI平扫:T1 WI呈较均匀低信号6例,不均匀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2例;MRI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成分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蕊梦  江新青  许乙凯   《放射学实践》2011,26(3):278-28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结果:19例中1例表现为2个病灶,18例为单发病灶。囊实性8例和实性11例。囊实性肿瘤中囊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例囊壁可见环形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实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呈条纹状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明显壁结节样强化3例。11例实性肿瘤中MRI平扫示1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1例呈囊实性信号表现,此2例增强扫描示瘤内长T2信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余9例病灶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例,片絮状浅淡强化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是当MRI上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尤其是伴有壁结节样强化,或者实性肿块且强化及水肿均不明显,而且系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年轻患者时,应考虑到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