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7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 31)及无左室肥厚组(n= 39),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从12 导联心电图同步测量QT离散度(QTd)、QTcd 并分析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QTd 及QTcd 较无左室肥厚者明显增大(P均< 0.01);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之间比较,显示:Ⅱ、Ⅲ期与Ⅰ期相比,P 均< 0.01;Ⅱ期与Ⅰ期相比,P> 0.05。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 及QTcd 与无心律失常者两组相比,P均< 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伴左室肥厚组QTd 及QTcd 比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大。左室肥厚组伴室性心律失常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高血压Ⅲ期与Ⅰ、Ⅱ期患者QTd 及QTcd 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均< 0.01;QTd 与LVMI两者呈正相关(r= 0.4,P< 0.05)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后QT离散度变化。方法 :46例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心室逆转前后的QT离散度 (QTd)及较正的QT离散度变化 (QTcd)。结果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经治疗逆转后QT离散度减小 (P <0 .0 0 1) ,且左心室肥厚减小程度与QTd及QTcd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 =0 .2 8,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后QT离散度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高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31例高颞高血压并发LVH,22例高原高血压无LVH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并对高原高血压患者QTd与LVMI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各组间QTd进行t检验。结果 LVH组和非LV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显著增加,而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原高血压患者QTd与LVMI呈正相关(r=0.7756,P〈0.01)。结论 高原高血压病患者QTd随着LVMI的增加而增加,而影响因素是LVH而不是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量31例高血压病并发LVH,22例高血压病无LVH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QTd及QTcd、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QTd、QTcd与LVMI的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各组间QTd、QTcd进行t检验。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QTd、QTcd与LVMI呈正相关(r=0.7756,P<0.01;r=0.7681,P<0.01)、LVH组和非LV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QTd、QTcd显著增加、而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QTd和QTcd随着LVMI的增加而升高,而决定它们的因素是LVH而不是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左室肥厚劳损伴室性心律失常组 5 7例与左室肥厚劳损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49例QT离散度、JT离散度变化的比较分析 ,显示左室肥厚劳损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离散度及JT离散度均明显增加。提示QT离散度、JT离散度延长是预测左室肥厚劳损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何榕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11):980-980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可引起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QT离散度(QTd)升高与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事件有关。本文通过高血压患者的QTd、左室后壁厚度探讨其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0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根据有无心肌缺血发作和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分为单纯高血压左室肥厚(LVH)(A组)、伴心肌缺血组(B组)和伴发冠心病组(C组),观察三组的QT离散度(QTd)、Tei指数、心律失常(VA)发生率。结果:B组和C组与A组比较,QTd与QTcd明显延长,Tei指数明显增高,VA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测量43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HV)者(组1)、40例高血压不伴LVH者(组2)、和36例健康者(组3)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及HRV,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组1QTd、QTcd较组2、组3显著延长(P<0.01)。组2HRVI较组3显著降低(P<0.01)。组1较组2、组3HRVI显著降低(P<0.01)。结论QTd、QTcd延长及HRVI降低与高血压LVH的发生及心脑血管事件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进行分型、分级,同时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QTd和QTcd。结果:左室构型为向心性重构型、向心性肥厚型及离心性肥厚型组与正常组及正常构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中、重度肥厚组与正常及轻度肥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室构型的变化引起QTd的增加,且随构型改变的加重,心肌肥厚程度加重,QTd和QTcd增加更显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原性猝死的机率增大,临床治疗高血压应注重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不同病因致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各种病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同高血压左室最组(EH)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HCM)15例,主动脉瓣狭窄组(AS)15例,正常组30例。比较4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c)和校正的QT度苴度(QTcd)。结果 病理性左室肥厚三组的QTd和QTc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HCM组和AS组且明显增大(P〈0.95,P〈0.01和P〈0.05,P〈0 相似文献
14.
黄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3):4-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 ,分为左室肥厚组 (n =32 )及无左室肥厚组 (n =2 8)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 (LVM)及左室重量指数 (LVMI) ,从 1 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量QT离散度(QTd)、QTcd并分析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 ,QTd、QTcd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 ,QTd、QTc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薛辉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0(1):51-51
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关系。对7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QT离散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组对比,以了解心肌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薛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60-6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引起的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测定,计算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以4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组QTd明显高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P<0.01);而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引起QT离散度(QTd)增大,QT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预测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以便为该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JT离散度(JT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JT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它们均能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并可作为心脏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亦可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本文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d、J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控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EH患者95例,分LVH组和无LVH组,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所选人员均测QTd、JTd及24小时Hoher心电监测,并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和比较。结果 合并LVH的EH患者QTd、JTd显著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结论 QTd、JTd可作为一项EH并LVH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左心室肥复极的不均一性,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新指标。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大。佩尔地平(钙拮抗剂)能逆转LVH,但能否缩短QTd,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