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某职业学校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心芳 《中国校医》2005,19(2):156-157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青春期提前已呈全球性趋势,中学生随着性器官逐渐成熟,对自己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些迷茫,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为了解职校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求,以及学生性行为的现状,为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和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达到优化职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2004年6月对无锡市旅商职校的高一、高二全体学生进行了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等主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性器官发育成熟,性行为及少女怀孕等问题相继出现,性传播疾病蔓延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因此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作者于1989年和1992年选择少女怀孕问题较为严重的美国卡罗来纳州一乡村为调查点,以问卷方式调查成人对学校卫生保健机构服务项目及青少年性行为的态度。调查表明,公立学校为青少年开设卫生保健服务得到普遍肯定。其中90%以上的成人强调中学开设青春期保健服务,80%以上的人认为学校应对青少年开展包括性知识在内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服务,85%一87%的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小外伤处理…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的现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1~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异性亲密朋友的比例为63.7%,被迫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3%,自愿地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5%,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0.05)。性伴侣的数量为2人及以上的比例为59.7%,男生高于女生(P<0.05)。性行为前喝酒或使用药物的比例为28.9%,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2%,曾怀孕或使别人怀孕的比例为21.3%,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1岁及以下的比例为23.3%。性别为女性、不知道HIV病因为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24、1.296,而年龄为保护因素,其OR值为0.858。结论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学校女生的性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年6月对南宁市某护理学校1 311名年龄在15~18岁的女学生进行性知态度、性行为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在女护生中因对异性的身体好奇而经常会产生与异性接吻、拥抱、抚摸身体的意愿的仅占1.1%,偶尔有的占24.4%,没有的占62.4%;希望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仅有3.5%;43%认为发生性行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出于冲动使然,是性欲释放的自然结果,42.1%认为性行为是爱情升华的自然结果.1/3的女生已对婚前性行为持可接受态度;62.5%的人认为贞操是重要的,32.8%认为是至关重要的;46.1%非常介意配偶与他人发生性关系;25.1%的女护生已经谈过恋爱,有性生活的仅占1.9%.目前护理学校约1/3女生在对待谈恋爱和性行为问题上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结论 对护校女生开展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是必要的,迫切的,要培养女护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性观念,形成正确的性态度.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慧  尹慧芳 《中国校医》2008,22(4):428-42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性知识、性态度行为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未婚性行为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直接导致未婚妊娠、人工流产、性病及艾滋病的增多,这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探讨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作者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某艺术学校学生性知识行为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侨  孙桂菊  杨瑾 《中国校医》2005,19(1):27-28,36
目的 了解青少年掌握性知识现状 ,以及青少年的性行为、态度。 方法 对江苏某艺术学校全体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青少年的性知识掌握不全面 ,甚至是错误的 ;性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反映在性态度的不成熟和不良的性行为。 结论 充分了解目前青少年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对设计良好的干预项目极有帮助 ,青春期性教育是全社会均应关注的社会焦点。  相似文献   

7.
某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社会态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震宇 《中国校医》2006,20(5):512-5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原因、大学生的性心理、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状况。结果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有上升趋势,并且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大注重道德,有很大的危险。结论加强大学生自律的性行为,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对其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341名高中生性行为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思东  方展强 《中国校医》2011,25(9):641-646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性行为与人格因素相关性。方法抽取341名高二生物班学生进行性行为调查,同时采用卡特尔的16PF人格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观念、独自性行为以及异性性行为不同的高中生,在诸多人格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高中生性行为与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实验性的个人格因素有关,影响高中生性行为的有关人格因素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尝试塑造学生人格实现间接干预学生的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某校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和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莉  李新儒 《中国校医》2009,23(2):150-15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的现状、态度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中国矿业大学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电子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770份。结果有过性行为的占20.0%,其中男生占10.3%,女生占9.7%,对性行为持赞同、默许或宽容者占89.5%,持慎重态度者占26.0%,注重贞操者占16.9%。在被调查者中有80.0%的学生认可同居是现代社会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结论目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已比较普遍,对其态度亦日趋赞同,应及时进行在校大学生性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喜珍  连灵 《中国校医》2008,22(6):643-645
目的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和EPQ问卷对山西省两所重点高中456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的学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人格特征对心理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结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格特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学生消极情绪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关系特点。方法 在4个省辖市的市区、郊区、县城和农村随机抽取17所中学,采用集体匿名自填问卷方法调查,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过去1年内中学生有过消极情绪组发生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和种类数均高于无消极情绪组,男生有消极情绪发生自杀意念、离家出走想法、打架及吸烟危险行为的OR值分别为4.205、2,479、1.464和1.427,女生有消极情绪发生自杀意念、离家出走想法、饮酒、毒品或成瘾药物使用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的OR值分别为4.983、2.503、1.404、1.717和1.419。结论 消极情绪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有一定的聚集性,消极情绪是发生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学生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纠正与干预应同时重视其心理及情绪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5):461-462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学习兴趣、提任职务和交友情况,同时用艾森克(EPO)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育活动多者E分明显较高(P〈0.05)、N分明显较低(P〈0.01);经常从事业余爱好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E分明显较高(P〈0.01);对学习感兴趣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L分明显较高(P〈0.01);担任职务多者和交友多者E分明较高(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有关,性格较外向、情绪较稳定、为人随和、易与人相处者从事上述活动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5个城市的17 911名高中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8%,男生(6.4%)显著高于女生(1.5%);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6.2%)高于普通高中学生(2.9%)和重点高中学生(2.2%);重组家庭学生边缘性行为报告率较高(7.1%);女生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31.4%)高于男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6.4%,男生(68.0%)高于女生(64.9%),重点高中学生(84.3%)高于普通高中(74.7%)和职业高中学生(42.3%).结论 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和重组家庭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900名高中生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强 《中国校医》2007,21(6):621-623
目的 调查高中生睡眠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自编高中生睡眠情况调查表、简·斯特里劳气质量表及自我和谐量表对内蒙古某市高中生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900名高中生中,睡眠状况异常者(≥23分)占59.78%,显著高于全国常模(45.6%).睡眠因子≥4分者依次为因子10、1、4、3、2、8、5、6、7、9.一至三年级睡眠状况异常者为53.33%、60.00%、66.00%(P<0.01).睡眠状况异常率男生53.25%,女生67.14%(P<0.05).睡眠状况与神经系统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刻板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高中生的睡眠状况异常高于一般人群,主要是中轻度睡眠问题.并随年级的升高睡眠状况异常加重,其睡眠不足和睡眠时间不够呈被迫剥夺的特点.女生睡眠状况异常高于男生.高中生睡眠状况可能受个体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睡眠状况与他们自我概念对经验的期望是否一致有关.这提示应高度重视中学生睡眠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初中生家长对子女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态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7个地理大区共选取2 895位初中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中,有861名父亲(85.8%)和1 560名的母亲(90.6%)认为父母应该对子女进行性健康教育.458名父亲(54.1%)和789名母亲(51.6%)认为13~15岁是进行相关教育的最佳时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孩的家长更愿意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OR=1.35,95%CI:1.04~1.75),孩子的年级越高,家长对其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态度越消极(x2=13.238,P<0.01);女性家长更乐意对子女开展性健康教育(OR=1.47,95%CI:1.12~1.93),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愿随着家长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x2=31.583,P<0.01).职业为工人/农民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态度相对较消极(OR=0.58,95%CI:0.36~0.93).此外,相对于年收入较低的家长,收入高的家长更愿意对子女开展性健康教育(x2=17.055,p<0.01).结论 应通过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对初中生家长开展关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暴露于黄色网站对已经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5所大学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研究基线调查.选择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77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因特网黄色信息暴露与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结果 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51.9%的男生和7.5%的女生暴露于黄色网站.暴露于黄色网站的男生更可能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OR=2.45),商业性关系更为活跃(OR=6.48),性行为更频繁(OR=1.88),更多地在网上寻找性伴(OR =9.91)和网恋(OR =2.71),更多同意付钱发生性关系(OR=2.72);女生则更可能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 OR =4.48),一个时间段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的更多(OR=2.30),为钱发生性关系的女生也更多(OR =5.72).结论 网上黄色信息暴露对有性行为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校园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工作应特别关注暴露于黄色网站的已发生性行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石城县2所中学230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基本一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高于高二、高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即要对高中生开展心理辅导,又要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4):374-375
目的 研究医学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203名。分别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以SCL-90各项为因变量、以EPQ各维度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性格因素。结果 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因素是N(情绪稳定度)和L(成熟度)。结论 性格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