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半夏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国医论坛》2003,18(5):29-29
半夏属天南星科 ,药性辛温燥烈 ,为温化寒痰的要药 ,临床主要用于寒痰、温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稀薄等 ,也可用于因痰饮所致的癫痫、中风等证。生半夏有毒 ,服后表现为口舌麻木、咽喉部灼热疼痛 ,口腔粘膜轻度糜烂 ,水肿 ,大量流涎 ,味觉丧失 ,声音嘶哑 ,张口困难 ,严重者出现窒息 ,呼吸停止。其毒性主要在于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鉴于其毒副作用大 ,许多医者与患者对生用该药视为畏途。有的中药教科书也出于安全考虑 ,特意点明“生半夏有毒 ,一般内服须经过炮制”。按照这种用法 ,半夏在临床上就不能发挥应有的…  相似文献   

2.
<正>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半夏毒性强,须严格按毒剧药品进行管理,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半夏常用炮制品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半夏各炮制品在炮制方法、饮片性状、功效与临床应用等各有不同偏重,临床应进行区别和选择使用。现将半  相似文献   

3.
半夏的临床应用陈新俊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17500半夏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发挥颇多,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半夏的10种配伍用法及体会作一初步探讨。1半夏配陈皮具有燥湿化痰功效。代表方是二陈汤,主治脾不健运,湿邪凝聚,气机...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4年来半夏泻心汤临床治疗综述了肠易综合征、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返流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活肝转氨酶异常、重证恶阻、肺炎、口疮及小儿黄疸、乳蛾、顿咳等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系《伤寒论》方 ,由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连、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功能和胃降逆 ,升结散痞。主治邪陷心下 ,胃气呆滞 ,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硬 ,呕恶、不思饮食。笔者根据该方的组方原则 ,临床运用本方加味 ,治疗多种疾病 ,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病案举例1.1 妊娠 :患者 ,女 ,30岁 ,1996年 6月 8日初诊。患者现停经 2月余 ,于 2周前出现恶心呕吐、厌食 ,多次服用维生素 B6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近 3天来频繁呕吐 ,不思饮食 ,食入即吐 ,呕吐物夹有咖啡样粘液 ,形体瘦弱 ,心烦口干 ,头晕无力 ,尿少便干 ,舌苔…  相似文献   

6.
生半夏临床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生半夏临床运用的理论基础、处方剂量、煎煮方法及其在癌肿、慢性肝病、妊娠恶阻、结核性瘘管等证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并对生半夏毒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半夏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临床上用途广泛,大多数医家因畏其毒性,在临床上多用其炮制品,而很少应用生半夏。本文试从古代医籍对生半夏应用的记载结合近现代医家临床上的应用体会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生半夏入汤剂应用安全有效,以期中医工作者能够重新认识生半夏的毒性,进而恰当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相似文献   

9.
<正>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生者少用,一般以生姜、白矾经过炮制后入药,临床处方有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之别。半夏为临床常用之品,笔者常以半夏配伍它药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中药法半夏炮制品的临床超剂量应用。方法: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我院106例半夏炮制品超剂量应用的患者。对所有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和点评,并对其结果予以研究。结果:106例处方中,法半夏超剂量以10 g超剂量居多,共88例,占83.0%,12~15 g:共14例,占13.2%,20~30 g:共4例,占3.8%;西医诊断中以慢性胃炎和咳嗽居多,分别占56.6%、20.8%;超剂量法半夏患者置信度最高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咳嗽”;中医诊断分别为内科癌病+胃痞病、胃脘痛病+胃痞病。结论:中药法半夏炮制品临床应用中,超剂量情况较为普遍,且超剂量程度与应用功效存在密切关联,为了保证用药疗效及安全,需对剂量使用范围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12.
半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为临床常用之药,其药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的功用有降和燥两大特点。半夏之降,可降逆止呕,使阻滞得以开通,使糟粕不能停留;半夏之燥可燥湿祛痰,使痰浊水液化解消散,从而宽中消痞,下气散结等。临床用于多种病证有很好的疗效,现将临证经验总结如下。1 痰症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半夏治湿痰用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和之;治火痰以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放入白芥子末和之。治痰气痞阻配陈皮、白术等。治脾虚痰湿者配茯苓等。风痰配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配干姜、细辛或生姜、白芥子以温肺散…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 ,由半夏、人参、黄连、干姜、黄芩、炙草、大枣组成。本为误下太阳成痞兼呕吐、下利者所设。笔者据“谨守病机 ,异病同治”的古训 ,灵活应用于临床 ,收效理想 ,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1 顽固性便秘患者 ,女 ,4 8岁 ,1997年 11月就诊。顽固性便秘 2年余 ,经常 3~ 4日甚至 5~ 7日才能大便 1次 ,粪质干结如羊矢或便头干燥坚硬 ,排出困难。他医曾用麻仁类润下 ,承气类攻下及西药开塞露等 ,均收权宜之效 ,药力过后 ,便秘依然。经常伴头痛头晕 ,脘痞腹胀 ,嗳气时作 ,欲得矢气则快 ,唯矢气不多 ,有时夜间脘腹隐痛 ,…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药物组成简单却不失严谨,全方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不仅仅局限于心下痞证,更广泛适用于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等等,且疗效可靠。现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为临床常用经典名方,常用于胃气不和以致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等症.在临床应用的适应症方面又并不局限于胃肠病,还可以辨证应用于其他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笔者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口腔溃疡、泄泻、呕吐、消化功能紊乱等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安全合理使用生半夏。通过煎煮后并无刺激咽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适用于汤剂。生半夏在治疗降逆止呕、化痰镇咳等病症中疗效明显高于制半夏,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通过两年来我院114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生半夏结果:生半夏用于汤剂无毒,禁用中成药丸、散制剂。结论:生半夏与其它药合用比使用制半夏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鲁海婷 《陕西中医》1995,16(9):415-416
<正>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眩晕、泄泻、胃脘痛等证,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1 眩晕 王某,男,60岁。因头晕20d于1990年9月26日入院。入院后曾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平胃散10剂,疗效不显,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气短,胃中饱满不欲食,呃逆,口干口苦,舌淡暗、苔白腻,脉滑。证属寒热错杂、气机不畅,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清半夏10g,黄连、干姜各6g,大枣5枚,佩兰、党参、炒苡仁各12g,焦三仙、炙甘草各9g。服7剂后,头晕减轻,余症亦减,继服20剂后,诸症均消,病告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半夏厚朴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首方剂.其药物组成有制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生姜.此方主要治疗因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滞痰凝,上逆于咽喉之间,以致病人自觉咽中梗阻,若有异物之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俗称"梅核气".但笔者于临床超越原方应用范围,凡是由于气滞痰阻引起的多种疾患均可加减应用,现陈病案数例.  相似文献   

20.
半夏性温味辛,为祛痰要药,温可通,辛能散,故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不仅用于寒痰喘咳等症,且可治疗由痰所致之瘿瘤、痰核之疾。尤生半夏性猛力大,外厢治疗顽疾沉疴,收效甚捷,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