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开腹手术的81例患者,比较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的临床资料,并探索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术中发生低体温32例。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GB、WBC计数、PLT计数、TB、AST、ALT、ALB、PT、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温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非低体温组患者,且肝切除比例高于非低体温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和手术类型是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开腹手术中低体温与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和手术方式有关。对于术中出血较少的患者,可通过限制术中输液量,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对于术中出血较多者,加温补液可能会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阐述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风险预测、医务人员术中体温管理及干预现状,并对剖宫产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提高医务人员术中体温管理及干预措施实证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剖宫产产妇提供有效的个性化体温管理,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确保母婴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识方法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复习国内外有关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识方法的文献,并且作一综述。结果甲状腺手术中辨识甲状旁腺的方法良多,如肉眼识别法、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术中染色识别法、术中光学识别法、术中甲状旁腺激素监测、γ-探测仪、组织学鉴定等,每种方法均存在着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结论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不可单纯依赖于某种方法,还需要外科医师增强自身辨别甲状旁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术中知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异丙酚、异丙酚+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术后监测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术中知晓在A组中有5例,B组中未发生。结论术中知晓可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发生,联合使用芬太尼可有效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室温至24~26℃,输注液体、灌洗液加温至37℃,并采取保温措施.于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前)、术中、术毕测量并记录T、HR、BP;观察术中寒战、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术毕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前、术中积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可减少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2例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中行钛夹、电凝、压迫等方法止血。结果:52例术中均得到有效控制,无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无术中止血致胆管损伤者。结论: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练细致的操作、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避免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 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中40例术后发生AKI,对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肾切除史、既往RPTs手术史、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肾切除、组织分型、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术中血糖最高值、术中乳酸最高值、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速尿使用、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注血浆>1000 ml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肾切除、术中出血量>2000 ml、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1·min-1、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血浆&...  相似文献   

8.
目的:术中出血是负压吸宫流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了影响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3月门诊行负压吸宫人流术者共94例,测量术中出血量,分析年龄、孕龄、孕次、产次、术前宫深、术后宫深、局部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时间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术前宫深、术后宫深、手术时间、孕龄与术中出血量显著正相关(P= 0.000)。结论:术前宫深、术后宫深、手术时间、孕龄是影响负压吸宫人流术中出血量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适当应用催产素以及加快手术速度均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称之为“肠溜”、“肠中积聚”、“腹痛”、“伏梁”、“结阴”、“脏毒”、“肠覃”、“锁肛痔”等。最早在《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肠溜”的病名,指出本病的发生与虚邪、寒邪、热邪有关;《灵枢·五变》中云:“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多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但由于椎弓根与其周围的脊髓、神经根、血管等组织关系密切,在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的过程中,若置入钉位置不当,有损伤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但是大型的导航及术中监测设备价钱昂贵、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术中反复透视对医生和患者具有较大射线损伤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