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有希望作为生产生物制品基质的Vero细胞的特性,主要研究了Vero细胞的潜在致肿瘤性及细胞中是否污染有逆转录病毒的问题。作者用两种方法研究了Vero细胞的致肿瘤性,用Vero(156代)、Hela和WI-38细胞分别皮下接种4~6周龄雌性裸鼠,每组10只,每只接种0.5ml(含1×10~6个细胞),观察4周,每周测量结节大小,4周末取心、脾、肝、肾、肌肉等组织作组织学检查。接种Vero细胞的10只裸鼠中,第1周有5只在接种  相似文献   

2.
选用在Vero细胞上初步适用的LR1,R22株病毒,经乳鼠脑或腹腔接种,收剖感染鼠脑并在Vero细胞交叉传代适应,此收获病毒与接种乳鼠前Vero细胞毒比较,抗原含量,毒力滴度明显提高,用此LR1,R22毒株的Vero细胞培养制备单价粗制疫苗和双价精制纯化疫苗,免疫家兔,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经乳鼠和Vero细胞传代适应后的LR1,R22株病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个以腺病毒为载体的人用疫苗(代号LMP-Ad)在传代动物细胞株上的表达能力和细胞毒性,为动物试验提供依据。方法受试物LMP-Ad以不同感染复数(MOI=3000、1000、300、100和30)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幼仓鼠肾细胞(BHK)、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4种传代细胞株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蛋白LMP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情况;在MOI=3×105、3×104、3×103、3×102和30时,用MTT法和FCM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和细胞死亡率。结果在4种细胞中均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其中BHK细胞呈弱阳性,而Vero和KMB17在MOI低至30时仍较好地表达目的蛋白;随着感染剂量的提高,4种细胞的RGR下降而死亡率上升,其中以Vero细胞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受试物对上述细胞均具生物活性,并在高感染剂量时表现出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一定程度的损伤,4种细胞以Vero和KMB17对受试物最为敏感,更适于作为该类新药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轮状病毒疫苗污染事件中的外源因子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1,PCV1)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检测方法.方法 培养感染PCV1的Vero细胞6d后,通过定性PCR、定量PCR、电子显微镜(电镜)检查和原位杂交检测PCV1的复制与增殖.结果 从感染PCV1的Vero细胞培养物提取的DNA,其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特异性条带;定量PCR检测显示,感染6d后病毒总拷贝数是感染前的794.3倍;定性和定量PCR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102.0拷贝/ml;电镜观察到PCV1特征性形态病毒颗粒;原位杂交检测到出现深色阳性信号的PCV1阳性细胞.结论 PCV1感染Vero细胞后的复制增殖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鉴于无病毒和支原体的胎牛血清(FBS)价格昂贵及其有限的实用性,促使作者研究以灭活的小牛血清(CS)代替FBS用于麻疹疫苗的效力试验。作者用补加10%FBS和10%CS的Eagle最低必需培养基进行Vero细胞传代培养,对4个不同厂家的10批麻疹疫苗的效力进行滴定。用Reed等法计算结果。每次滴定时用冻干麻疹疫苗的地方标准制品作参考,并与各厂家的自检结果做对比。用加CS的Vero细胞与加FBS的Vero细胞对麻疹疫苗进行病毒滴定的结果,10批疫苗的几何平均滴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3.76和3.77、±0.37和±0.47、9.8%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G3型)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将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G3型)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20代,进行适应培养,通过RNA-PAGE、PCR、核酸电泳、病毒滴度及小鼠免疫试验鉴定其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结果:筛选出1株Vero细胞适应株(Ls)。该毒株在Vero细胞上稳定传代20代,具有遗传稳定性,且自第5代后病毒滴度均稳定在7.0 lgTCID50.mL-1以上。动物免疫结果表明,Vero细胞适应株Ls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血清抗体。结论:Ls株可在Vero细胞上稳定增殖,具有遗传稳定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刺参糖胺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I型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接种HSV-1SM44毒株,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观察细胞病变和定量PCR检测刺参糖胺聚糖的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以HSV-1SM44毒株颅内接种感染小鼠,4h后以不同剂量的刺参糖胺聚糖灌胃,观察刺参糖胺聚糖对感染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刺参糖胺聚糖浓度在1.6mg·mL-1以上时,表现出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在0.25~0.2mg·mL-1浓度范围表现出抗病毒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颅内感染小鼠刺参糖胺聚糖灌胃后,存活时间延长,死亡数明显减少;且呈一定正相关.结论 刺参糖胺聚糖具有抗HSV-I、保护HSV-I感染小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只有一种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乙型脑炎疫苗 ,即日本 BIKEN公司生产的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尽管日本报道其安全性很好 ,但自 1986年以来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接种者中副反应达 10 %~ 2 0 % ,如 :发热、头痛 ,局部红肿 ,并有较多的变态反应报告 ,如荨麻疹、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伴呼吸困难。本文作者应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 - 14 - 2狗肾细胞株 (SA14 - 14 - 2 PDK)在Vero细胞传 5代适应后作为疫苗病毒株(JEV SA14 - 14 - 2 ,PDK- 8,Vero- 5 )。病毒接种 Vero细胞 35℃培养。接种后 3、5、7、9天收获病毒液。经过粗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Hep-2细胞与Vero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变特点、易感性,及RSV在两种细胞上产生的子代病毒的感染性。方法 实验分为Hep-2空白对照组、Hep-2实验组、Vero空白对照组及Vero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未感染病毒,实验组为RSV以MOI=1感染细胞。RSV感染两组细胞后,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及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进一步予Hep-2实验组及Vero实验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A549细胞,空斑实验比较子代病毒的感染性。结果 Hep-2实验组感染后48 h,Vero实验组感染后84 h时均可形成明显的合胞病变,两个实验组的细胞病变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特点与细胞病变特点一致,两个实验组均能产生的较高的病毒滴度。但当Hep-2实验组及Vero实验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A549细胞,发现感染后36、48 h,两组细胞的子代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0 h,Hep-2实验组细胞的子代病毒滴度高于Vero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黄芪三萜皂苷(total extract of astragalus,TEA)对柯萨奇B组3型病毒(CVB3)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CVB3感染Vero细胞建立细胞凋亡模型并使用TEA对模型进行治疗,检测DNA Ladder以了解凋亡细胞DNA断裂情况;通过TUNNEL标记法、Annexin-V/PI染色、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程度,比较各组间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 CVB3感染后,Vero细胞DNA的紫外成像呈现阶梯状条带,TEA组可观察到DNA断裂程度降低;TUNNEL检测可看到凋亡存在,病毒组显色较深,细胞凋亡程度较TEA组严重;Annexin-V/PI染色可见病毒组Vero细胞膜呈绿色荧光,细胞核显红色,核凝聚及裂解,并有凋亡小体存在,TEA组细胞状态改善;Hoechst33258染色结果表明,病毒组Vero细胞核显蓝色荧光,可看到凋亡中期核染色质凝聚、边缘化及晚期凋亡小体的典型变化.TEA组细胞状态改善,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正常细胞对照组的细胞贴壁状态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黄芪三萜皂苷能够显著的降低试验组Vero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TEA对CVB3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尚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专利局最近批准了一项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甲型肝炎病毒(HAV)的专利.该专利的内容是用HAV接种Vero细胞,在33℃(或低于该温度)中传代.将均质感染细胞培养物的1/100~1/1000再接种于细胞培养物上,然后在含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中培养效果的比较,为轮状疫苗的生产筛选最佳的细胞基质和培养条件。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按MOI 0.02分别接种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两种细胞病变的情况,同时抽样检测病毒滴度,分析两种细胞对轮状病毒LLR株的敏感性。结果:牛肾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3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6.8 lgCCID50.mL-1;而Vero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8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7.3 lgCCID50.mL-1。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上均能达到满意的病毒表达量。结论:轮状病毒LLR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能够达到理想的病毒表达量,利用Vero细胞培养轮状病毒LLR株,有利于提高疫苗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毒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CA16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从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或疱疹液样本中分离CA16毒株,经噬斑纯化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鉴定。将病毒连续传代后,对其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VP1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遗传稳定性。结果  通过Vero细胞适应传代和噬斑纯化,获得遗传稳定的CA16毒株,感染Vero细胞后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分离株经CA16特异性引物扩增后可见208 bp的特异性条带,经VP1基因测序进一步确定这些分离株为CA16。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各毒株与shzh04-J31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2.4%~96.1%,均属于C基因亚型。病毒分离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2代后,仅1株病毒的1个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  成功分离到CA16毒株,其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CA16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在无血清条件下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在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5 L反应器,接种经无血清适应的不同代次Vero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不同感染复数接种流感病毒,观察病毒的生长情况.结果 细胞在反应器中生长繁殖成功,4 d左右达到平台期,增殖倍数为5~16.接种甲型流感病毒后72 h,病毒血凝滴度达到高峰(1/64~1/128).结论 在无血清条件下,细胞和流感病毒都能在反应器中成功培养.  相似文献   

15.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 OPV)是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有经验显示Sabin疫苗病毒在 Vero细胞中培养的毒力回复突变比在原代猴肾细胞中培养的高。本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 ( MAPREC) ,分析经 Vero细胞或次代绿猴肾 ( s GMK)细胞培养的脊髓灰质炎 Sabin疫苗病毒中含神经毒力基因的病毒比例 ,评估两种细胞传代后疫苗病毒的遗传学稳定性 ,来确证 OPV病毒在 Vero细胞中培养的安全性。  在 33.3℃ ,低感染复数 ( MOI)状态 (约1 0 - 3.5CCID50 /细胞 ,正常的 OPV生产状态 )下 , 型病毒 IS- 77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份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HSC/ HPC)的质和量 ,脐血中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的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份脐血 ,采用 6 %的羟乙基淀粉沉淀去除红细胞 (RBC) ,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和观察 HSC/ HPC的集落生成情况 ,以了解增殖能力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 CD34 + CD38- 、CD34 + 、CD34 + CD38+ 细胞量及免疫细胞的表型特性。结果 :2 0份脐血采集量在 4 0 m L~ 16 5 m L 之间 ,均数为 (78± 2 3) m L。每次收集的有核细胞 (NC)数在 4 .8×10 8~ 4 .6× 10 9之间 ,均数为 (1.4 3± 0 .96 )× 10 9,NC的回收率为 86 .6 %。脐血中 CD34 + CD35-细胞数占 NC总数的 (0 .10 2± 0 .0 70 ) % ,平均为 (0 .12 0± 0 .0 90 )× 10 7/份 ,CD34 + 细胞占 NC总数的 (1.2 9± 0 .31) % ,平均为 (1.4 2± 0 .92 )×10 7个 /份 ,CFU- GM为 (2 .5 4± 2 .0 2 )× 10 6个 ,BFU- E为 (1.4 1± 1.39)× 10 6个 ,CFU- GEMM(1.6 0± 2 .30 )× 10 5个 ,CD4 +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89.95± 7.86 ) % ,CD8+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99.5 8± 3.4 6 ) % ,均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 (P<0 .0 1) ,结论 :单份脐血的 HSC/ HPC含量可以满足体重较轻的 (<5 0 kg成人和儿童患者移植的需要 ,体重 ) ,5 0 kg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国产与进口牛血清促进Vero细胞生长的比较,筛选可替代进口血清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生产中Vero细胞培养的国产牛血清。方法  以国产的3批胎牛血清和1批新生牛血清为待评血清,以进口胎牛血清为对照血清,制备细胞培养液。在T175细胞培养瓶(T瓶)和2层细胞工厂中连续传代培养Vero细胞各3代,观察每一代次的培养上清液、细胞形态和细胞汇合度,计算细胞收获量和与对照血清相比较的相对增长率。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细胞收获量与生产要求的细胞产量(T瓶:>1.50×107 个/ml;细胞工厂:>3.00×108 个/ml)进行比较。根据细胞相对增长率判断国产血清与进口对照血清促细胞生长活性的相近程度。结果  国产血清培养的Vero细胞生长状态均良好。T瓶培养时,国产血清组的细胞收获量为(1.56~9.30)×107 个/ml,与生产要求细胞产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76,P<0.05),且t值均>0,说明符合生产要求。细胞相对增长率接近或超过100%。细胞工厂培养时,国产血清组的细胞收获量为(1.80~4.92)×108 个/ml,与生产要求产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16,P>0.05),但是只有1批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的细胞收获量均值>3.00×108 个/ml,且细胞相对增长率>90%。 结论  经与进口牛血清比较,国产的1批胎牛血清和1批新生牛血清可替代进口血清,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生产中的Vero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8.
铊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了铊的细胞诱变作用。碳酸铊浓度在10~(-6)M以上,可抑制小鼠骨髓细胞DNA合成;对CHO-K_1 细胞的ID_(50)=2.14×10~(-4)M;浓度为2~5×10~(-5)M时,其染色体畸变数显著高于对照;浓度为10~(-4)M时,处于S期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数明显增高。实验结果提示,铊具有致突活性,并可能通过干扰DNA 合成引起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9.
扇贝裙边糖胺聚糖体外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from Scallop Skirt,SS-GAG)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运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SM44株),并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ytopathic effect,CPE)和运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SS-GAG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是否有直接的灭活作用、对HSV-Ⅰ感染复制的抑制活性以及对HSV-Ⅰ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等,并观察药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SS-GAG各浓度组(100、50、25mg.L-1)能有效地保护经HSV-Ⅰ感染的Vero细胞,使细胞活性增强(P<0.01);并减弱HSV-Ⅰ导致的病变效应,抑制病毒的复制。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是SS-GAG对HSV-Ⅰ没有直接的灭活作用;SS-GAG在50~1600mg.L-1浓度范围内对Vero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SS-GAG在体外实验系统中显示出明显的保护宿主细胞抵抗HSV-Ⅰ病毒感染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K细胞活性,30例正常人特异释放率为51.68±9.55(X~-±SD)(范围42.78~63.83%),临床检测结果发现某些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细胞活性与血清中自身抗体滴度呈反比关系。对国产~(51)Cr(Na~(51)CrO_4)标记剂量,认为靶细胞2×10~8/ml用~(51)Cr100μci较好;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例2.5~3:1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