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蔺素萍  任改瑛  边红萍  赵志新 《护理研究》2011,25(34):3157-3158
[目的]观察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研究。[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结肠透析前给予纯净水肠道润洗15min,对照组结肠透析前不行肠道润洗,两组均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液2号行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60min,每日1次,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法结肠透析前肠道润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茹海燕  谭小梅  冯明 《护理研究》2011,25(29):2669-2670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衰竭病人7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样中药液,常规保留灌肠。[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恶心、呕吐、胃纳差、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赵翠  丁芳  林海英  冉蕾  张俊霞  牛洪琳 《临床荟萃》2011,26(15):1310-1313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133μmol/L未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且结肠透析次数〉5次(2~3次/周)观察2周。其中将应用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的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定为治疗组(其中血肌酐值在〉500~1 167μmol/L范围31例,血肌酐值在133~500μmol/L范围38例)。将只应用药用炭胶囊或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1次/d)的4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其中应用药用炭胶囊灌肠组20例,应用尿毒清灌肠组20例。均共观察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来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的疗效。结果①所有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症状改善明显。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较前改善,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只应用尿毒清或药用炭灌肠组(P〈0.05)。③治疗组中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133~500μmol/L组与血肌酐〉500~1 167μmol/L组相比,对于血肌酐及尿素氮的降低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磷及血尿酸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与单纯保留灌肠相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血肌酐、尿素氮、血磷、尿酸的降低均有较明显的效果;②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尤其对于早、中期(血肌酐值在133~500μmol/L范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③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芳 《当代护士》2014,(12):114-115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结肠透析的黄疸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样的中药行结肠透析术,术后5天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观察总胆红素(TBIL)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观察组术前一天口服泻药,术前晚软食,做好初步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不做肠道准备,次日直接行结肠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结肠透析后中药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TBIL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TT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术前初步肠道准备,可使中药保留时间延长,减少患者肛周不适感,提高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5.
周静  蒲继红  罗小华  王丹 《护理研究》2006,20(4):883-885
[目的]研究结肠透析时间和插管深度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结肠透析时间80min,插管深度55crn~60cm;对照组结肠透析时间40min,插管深度25cm~30cm。[结果]观察组结肠透析后中药灌肠保留时间、腹水消退、清除肌酐与尿素氮以及病人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选择结肠透析时间80min、插管深度55cm~60cm对难治性腹水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饮食疗法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透析前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改善慢性肾衰竭(CI心)病人透析前临床状态的意义。[方法]将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住院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实施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内科治疗,B组不限制饮食;同时治疗18个月,观察两组肾功能、营养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肾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较B组有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较B组明显升高;A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较B组明显升高;急性心力衰竭、酸中毒、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高血钾等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结论]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CRF病人透析前的肾功能、营养状态及临床症状.延缓CI强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方法中药皮肤透析在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温度调适护理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操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皮肤瘙痒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病人中应用温度调适中药皮肤透析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皮肤瘙痒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干预,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1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每次中药保留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干预前后试验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变差值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结肠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采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结肠透析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BUN、Sc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90%.结论 采用结肠透析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结肠透析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日间CRRT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绣江  姬萍 《护理研究》2009,23(4):982-983
[目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54例慢性肾衰竭伴心力衰竭病人行日间CRRT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4例病人经CRRT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尿素氮、血钾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钠、血氯水平保持稳定;54例病人经CRRT治疗后均可平卧,肺部体征好转。[结论]日间CRRT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的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