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及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45岁~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组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有关.伴侣健康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伴侣患病、离异、丧偶者发生率低;婚姻质量好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婚姻质量一般和婚姻质量差者发生率低.[结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淑杏  张盼  周云慧  陈长香  赵雅宁 《护理研究》2012,26(29):2714-2715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051名45岁~55岁女性进行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调查.[结果]1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且更年期症状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参加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方法抽样,选择40~65岁的妇女4489名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以及围绝经期妇女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高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占比例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发生率低。结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除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体育运动)可降低或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降低骨关节疼痛,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崇川、启东、如东三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2 3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自然绝经年龄、保健知识掌握及保健需求、通过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综合征进行评估.[结果]本地区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02岁;围绝经期保健知识77.34%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保健知识需求88.74%.绝经综合征1 714例,占74.52%.绝经综合征症状发生率前三位为失眠、性生活障碍、疲乏.[结论]了解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是妇女从成年进入老年所必需的阶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的一段时期,即妇女从有生育功能到无生殖功能的过渡阶段,包括围绝经期前、后[1]。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阵发性潮热、头晕、失眠、心悸、抑郁、暂时性血压升高等[2]。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探讨人际关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对河北省7个地区627名45岁~5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湘潭地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湘潭地区1816例40-60岁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7岁,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为74%,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4岁,持续时间约4年。职业、生活环境、精神创伤、夫妻关系、初潮及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工作,且要在40岁以前开始。  相似文献   

7.
陈照坤 《护理研究》2005,19(9):1733-173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腰围/臀围比值(WHR)与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探讨糖尿病防治新途径。[方法]选取城区健康普查妇女1236人,其中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268人为A组,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442人为B组,余下230人正常妇女为C组(对照组),分析各组DM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C组DM发病率明显增高(P〈0.0001),B组比C组DM发生率高(P〈0.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妇女,特别是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照坤 《护理研究》2005,19(19):1733-173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腰围/臀围比值(WHR)与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探讨糖尿病防治新途径.[方法]选取城区健康普查妇女1236人,其中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268人为A组,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442人为B组,余下230人正常妇女为C组(对照组),分析各组DM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C组DM发病率明显增高(P<0.000 1),B组比C组DM发生率高(P<0.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妇女,特别是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工作压力对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工作压力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为积极开展围绝经期护士的职业保健和有效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OPC量表对唐山市10所二级、三级医院的540名围绝经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3.7%,其中疲乏无力、肌肉骨关节疼痛、失眠的发生率较高;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中、重度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工作压力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应多关注围绝经期护士,积极开展妇女职业保健工作,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减少职业应激源,降低护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感,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彦洁  雷鹏琼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13,27(17):1687-1689
[目的]探讨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唐山市10所二级、三级医院40岁~55岁的540名围绝经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护士抑郁症状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和63.70%,其中疲乏无力、肌肉及骨关节疼痛、失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分别为92.73%,80.52%,77.91%,且围绝经综合征程度越重,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越高,且各种症状与抑郁均具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积极缓解症状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围绝经期护士的心理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