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周围神经不同节段扩张延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神经不同节段扩张延长与神经移植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SD大鼠按手术先后分成5组,每组8只大鼠。A组近段扩张,B组远段扩张,C组近远段同时扩张,D组移植,E组为对照组,扩张后分别进行神经修复,术后60-80d作组织学,电生理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及腌肠肌肌湿重检测。结果:A,B与C组的坐骨神经约延长30%,各项检测结果均显示以C组的神经生最好,以下依次为A,B,D组。结论:用组织扩张器延长周围神经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效果优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近,远段同时扩张延长后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近段扩张或远段扩张,而近段扩张又优于远段扩张。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纵向牵拉延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裴明  张光健  尹峰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226-230,I002
为研究周围神经牵拉延长的可能性及有可效性,进行了以下实验:(1)建立周围神经纵向牵拉延长的动物模型。选用20只家兔,切断双侧正中神经。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右侧正中神经的远端与邻近被切断肌腱的近端在同一平面牢固缝合,用银丝分别在缝接部及肱骨髁上作标记。实验侧术后每周摄片观察神经牵长的动态过程。3周后,根据X线片、神经外膜血供变化及组织学检查加以评估。结果显示:神经牵长率≥30%,会明显增加神  相似文献   

3.
神经延长修复周围神经长段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长段缺损临床处理比较棘手 ,疗效常不令人满意。我院自 1 983年 1月~ 1 988年 1月采用简易神经延长的方法修复周围神经长段缺损 1 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 5~ 54岁。切割伤 2例 ,钝器伤  相似文献   

4.
扩张延长对周围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容量组织扩张器(tissue expander,TE)扩张的神经及去扩张器神经松弛的后的神经长度、肌电图和组织学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大鼠。第1~3组为实验组,用TE以不同容量(8天内分别注水2ml、4ml、8ml)延长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d后取向TE,测量神经长度,使神经处于松驰状态。30d后,左侧坐骨神经以同样方法进行延长。10d后取出左侧TE,测量右侧神经松驰后长度,对双侧进行肌电图和组织学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神经长度,在延长期末各组均有延长,松驰期末又均有回缩。(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GMAP)的波幅,在延长期末各组均有衰降,松驰期末均有回升。(3)2ml组延长期末神经组织学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神经牵拉延长器修复神经缺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家兔30只,分3组,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0cm缺损,A组:自制神经牵拉延长器延长,二期端-端缝合;B组:神经原位移植;C组:直接拉扰缝合。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电生理、组织学、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目前仍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自体神经移植虽是有效的方法,但供区有限,长度和直径难以与受区相符,可遗留供区感觉功能障碍,同时再生神经纤维要通过两个吻合口。显然,在相同条件下,神经端—端直接缝合只通过一个吻合口,其效果较移植好。为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牵拉延长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现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周围神经对牵张力的反应 要对神经进行延长,必然有牵张力作用于神经。在一定牵张力作用下周围神经得以延长,同时这种牵张力也可对周围神经造成损害。这方面报道结果差别很大。早起Hoen和Brackett报道延长在25%~50%可无损伤。Haftek报道神经延长弹性极限69.3%,当延长达73.3%时神经断裂。Kwan在体内测试兔胫神经,通过固定膝、踝关节在90°,以排除关节屈伸对神经长度的影响,其神经延长的极限为38.5%,超过此极限神经断裂。这一系列试验说明神经不仅能抗一定拉力,而且在达到其弹性极限前可通过牵拉得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短缺的修复方法较多,神经延长是近年来神经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复习了牵拉力对神经影响的研究,并对目前神经延长方法,如神经扩张延长、直接拉拢缝接及神经球瘤缝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用谐和顺延长损伤后谱性的周转神经远段作为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结果。方法 以容积为12ml外形近似长方体的组织扩张器,3周内缓慢延长15只SD习一侧钳夹并结扎损伤的坐骨」神经远段,然后切去延长部分,使两种神经断端在无张力下缝合,术后14周,进行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侧神经缺损后在张力下缝和比较。结果 和组织扩张器延长的损伤后坐骨神经远段,可延长36.5%。再生神经纤维可通过变性后延长  相似文献   

9.
【摘要】〓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伴有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上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上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但其存在很多不足,而受临床上受骨延长启发的神经缓慢延长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对神经延长修复后的组织学、电生理学及神经延长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缺损的牵引延长直接缝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在组织扩张术及肢体延长术的启发下,设计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修复缺损后直接缝合的方法。临床应用2例,1例为肘部桡神经缺损7.2cm,另1例为肘部尺神经缺损5cm。14天达到延长要求,修复了神经缺损。术后分别于119天及141天完全恢复了神经功能。经5年随访,患肢神经功能与健侧无差异。详细介绍了周围神经牵引延长的方法,预防结缔组织阻挡的措施,以及神经牵长的牵引力及着力点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预变神经段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预变时间组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的不同预变时间组的尺神经作为移植神经,修复其正中神经的缺损。实验侧按移植神经预变时间的不同分为0、1、2、3、4、8周共6组,每组6只SD大鼠。移植后12周,检测实验侧趾屈肌群的张力、最大收缩力、再生神经的形态及神经轴突的截面积。结果用预变1周的尺神经修复正中神经后,其趾屈肌群的张力及最大收缩力的恢复率达到正常对照组的81.1%及85.9%。显微镜下观察,预变1周组和其它各时间组相比,其再生的神经轴突最多,发育最成熟。结论用预变1周的神经段修复神经缺损,其神经再生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普乐可复(prograf,FK506)缓释膜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异体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中局部应用FK506缓释膜,分别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物行大体和光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移植神经电镜检查、小腿三头肌肌湿重比较、患肢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C组(应用FK506缓释膜)的神经生长最好,基本与D组(自体神经移植)相同,B组(经预处理异体神经移植)次之,A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最差。经过对肌电图、轴突计数、肌湿重的统计学分析,C、B、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FK506缓释膜有助于减轻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排斥反应,为神经再生创造良好条件;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应用FK506缓释膜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胶原蛋白一明胶神经支架材料(CG材料)并研究其在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实验中的疗效。方法以I型胶原蛋白、明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具有轴向微管结构的神经支架材料,用其桥接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术后16周分别行透射电镜,S-100、β-tubulin class Ⅲ、NFl60免疫荧光染色以及电生理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引导神经再生的疗效。结果制备的材料内部为孔径均匀且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术后16周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大量再生神经纤维,电生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结论胶原蛋白一明胶支架材料能够有效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5.
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用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将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 ,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 5组。A组 :神经外膜原位缝合 (n =10 ) ;B组 :生物套管小间隙原位桥接 (n =10 ) ;C组 :断端旋转 180°外膜缝合 (n =10 ) ;D组 :断端旋转 180°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 (n =10 ) ;N组 :正常对照 (n =10 )。术后 6周行电生理学检查 ,光镜下作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A、B、D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C组但慢于N组 ,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数目 ,A >B >D >C >N组 ,A、B、D组与C组相比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0 .0 5 ) ;但A、B、D 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好于断端转位的外膜缝合 ,具有替代外膜缝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传导束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再生的情况。方法121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A组(实验组,n=25):在T9水平横行切断脊髓并切除5mm,植入肋间神经和含酸性成纤维因子(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纤维蛋白凝胶;B组(水平对照组1,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由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填充;C组(水平对照组2,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植入肋间神经和不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D组(水平对照组3,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旷置;E组(空白对照组,n=21):仅行椎板切除术。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FG逆行神经示踪、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传导束再生的情况。结果A组在损伤区有BDA标记的神经纤维通过,在颈髓背角和腹侧角、脑干中缝核和红核、网状结构、前庭侧核以及在大脑运动皮层的第V层均发现FG标记阳性的神经细胞数。A组大鼠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B、C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能部分修复脊髓传导束。  相似文献   

17.
受体血浆冷存异体神经桥接神经制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用受体血浆冷冻处理的异体神移植,以提高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选用16条家铬的双侧正中神经(32条),作成双侧正中神经缺损3cm的模型。(1)实验组:左前肢用受体血浆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缝接于神经缺损处。(2)对照组:右肢缺损处用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桥接。两组于术后7、21、90、180d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 术后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社经纤维再生数量明显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具有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硅管后修复大鼠前臂正中神经缺损 (12mm)。并用新鲜神经移植或单纯硅管修复作对照。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前臂屈肌的肌肉湿重和肌张力 ,用增殖细胞核抗体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同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和S 10 0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神经丝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再生的神经。结果 激活态组的神经再生和肌张力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P <0 .0 1)。激活态组肌肉湿重的恢复率为 (88.2 3± 6 .0 8) % ;肌肉最大收缩张力的恢复率为 (10 1.34± 47.6 2 ) % ;肌收缩张力的恢复率为 (93 .48± 15 .72 ) % ;PCNA表达再生肌细胞最多。计算机图像分析激活态组神经再生轴突数为 (3 841± 5 2 2 )个 /条 ;再生轴突面积平均值为 2 3 .70 μm2 。S 10 0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神经丝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标记 ,证实激活态组再生的神经生长最好。结论 应用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硅管来修复正中神经缺损 ,术后神经再生和肌张力的恢复比自体神经移植和单纯硅管修复效果要好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永宾 《中国骨伤》2004,17(3):189-190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过去长期以来都是肉眼下操作,进行简单的神经外膜缝合,因得不到神经束的精确对合,以致神经再生效果很差。近10余年来,我国的周围神经外科事业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大幅度的上升,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而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周围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修复水平,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