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中医认为体质参与证候实质的形成,而基因组学与体质特点十分相似,从证候、体质、基因组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从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中,揭示证候的实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组学"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中医药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者从中医证候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的文献研究,探讨中医疾病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作者指出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研究任重而道远,对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化和定量化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证"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证侯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文献研究,认为中医证候具有特定的基因组学基础,开展证候与基因性相关性研究,可为揭示证候的科学内涵,为证候实质研究提供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们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所组成的一个课题组对传统的中医证候利用现代基因组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该站在如何弘扬中医传统并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较高层面认识传统中医证候与现代基因组学相结合的可能性,促使我们借贵刊一角向中医药界同道谈谈我们对中医证候特异基因组表达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的认识,并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一些情况,以就教于业内专家。  相似文献   

5.
表型(证候)可塑性与数量性状位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候的基因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中医证候的热点之一 ,其中重点与难点是表型(证候 )的可塑性与数量形状位点之间复杂的关系问题。结合该领域的研究 ,对表型 (证候 )与数量性状位点从概念、研究进展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是阐明证候时空特异性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科来源、理论体系、诊断思维、治疗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治疗对象与治疗目的是统一的,这就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要实现将宏现中医“证候”与微观“基因组学”完美交叉,必须在深刻体会中西医差异的基础上,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经验与实验的统一、治人与治病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在分析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特点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与中医思维模式和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并从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性对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功能基因组学对生命现象与疾病变化的认识,已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强调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整体性,具有时空、动态、个体性等特点,其总的趋向在于维持机体功能状部的统一与协调,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认识方法间的差距在缩小。气虚证大鼠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治疗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病理条件下,机体亦在竭力维持阴阳之平衡状态。结论: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可能揭示“证”的分子本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概述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研究现状,为中医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使中医证候能以更加客观、易被人们接受的模式呈现,从而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国内学者对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献,从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辨证分型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等方面总结近10年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现代研究进展情况,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中医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突出中医学特色,且必须尊重中医自身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引入复杂性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可行性;(2)中医证候研究步伐应与所掌握的中医知识同步;(3)注重中医证候标准的行业认可度和实践性.强调中医证候研究应建立在认真研读中医经典著作、传承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重视临床工作者的意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应先从最基础的理论和临床认识开始,沿着循序渐进的一定方向进行;为使中医证候达到真正的全国规范化,可尝试实行全国性的统一中医病案系统,根据制定出来的标准指南来指导完成各个地、市、区级中医院病案的规范,从上到下执行一致的中医证候辨证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功能基因组学已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决定了两者相互渗透的可能性。同时,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中医药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基因组学与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证候、中药、针灸等领域,并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众多中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证候多变,该文通过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今后应考虑人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扩大样本量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调查研究与证候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在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诊断标准,为临床研究与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传统的中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为组学,其中蛋白质组学为明确中医证候的本质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方法;相对于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说,代谢组学更加直接、快速和简便,特别是为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证候概念的形成与证候概念的定义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证候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方法,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奠定基础,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考证了证候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证候的主客体关系,以逻辑学有关概念的定义与方法分析讨论了证候的概念.研究发现,目前中医对证候的定义存在多种方法:从信息学角度者有之;从生理病理学角度者有之;从复杂系统角度者有之.这充分体现了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医证候的现状.说明从不同的学科对"证候"性质或属性的抽象,可为中医学增加新的概念,而概念的移植或可促进学科的发展;然无论从何视角研究证候,证候的定义均应采用逻辑学中语义学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法,特别是证候的属加种差定义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中医证候理论与热力学理论的内在关联性,详细阐述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基本原则、方法、技术、手段,以及热力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特点和优势等,提出证候热力学研究概念.并举证典型的证候热力学病例、证候热力学循证研究及红外成像中医研究的文献报道,对证候热力学研究的科学性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6.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的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组学”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热点。而广大的中医工作者通过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标准化现代化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证候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的阐述,认为代谢组学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现代化研究,能促进中医学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证候要素是中医诊疗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从证候要素概念的提出与种类、证候要素概念的界定与特点、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与研究思路、证候要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证候要素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证候要素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医证候的深入剖析 ,将其区分为体质证候与疾病证候 ,提出中医体质证候概念 ,阐述其特征及诊察方法 ,论述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体质研究及预防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