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1-2].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0年以上的病例,TD年发生率高达50%,具有明显的致残性和不可逆性[3].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流行率似乎相对稳定[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P50感觉门控的作用.方法 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两种方法检测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36名正常对照的P50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组依治疗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治疗组(简称典型组)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组(简称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50感觉门控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典型组和非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和刺激序列模式高频刺激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刺激序列模式P50波幅、P50抑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两种模式下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改善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但不能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同时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对QTc间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研究抗精神病药对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检测心电图(ECG),观察比较其QTc间期.结果服奥氮平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服其他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时,只有奥氮平最少可能出现导致恶性心律异常的QTc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预后。方法:对以往诊断为TD的54例住院患者TD症状进行6年随访。结果:42.6%患者TD症状改善,35.2%患者症状不变,22.2%患者症状恶化。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者TD症状改善较明显。患者的年龄、性别、目前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改变、首次用药年龄、累计服药时间及总病程对TD症状的改善无影响。结论:长期用药患者TD症状仍可有所改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改善TD症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DA受体亚型、5-HT受体亚型和。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由此开发的新的抗精神病药,分析了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受体作用差异和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对躁狂症治疗的效果及局限性 ,并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今后若能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则有可能为躁狂症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抗精神病药 ,如同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一样 ,都会导致显著的临床高血糖现象 ,有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精神病药可能比典型抗精神病药更易导致糖尿病[1,2 ] 。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供同道们参考。1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与DKA和 2型糖尿病近来越来越多的个案报道氯氮平、奥氮平引起高血糖、糖尿病 (DM )和酮症酸中毒 (DKA) [3~ 5] 。但氯氮平、奥氮平导致DKA的病例中大多数停药后 ,DKA也部分或全部缓解了 ,症状亦随之消失 ,恢复药物后又出现了高血糖。这种现象说明这些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情况。方法:调查443例伴有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常用于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有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舒必利等,其起始剂量与有效剂量均较小,大多单一用药。用药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便秘或排尿困难、嗜睡或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率(18.4%)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9.6%)。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均有效,治疗剂量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本文就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及辅助用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氯氮平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使其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之一,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中约有50%对氯氮平敏感,氯氮平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约为30%,被公认为抗精神病药中疗效最佳者~([1])。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氯氮平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接受氯氮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发生率更低、病情更轻、死亡率更低。不同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临床特点各异。对于老年人及应用抗抑郁药物者发生的NMS尤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8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癎72例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是10.5%,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卒中早期型癫癎较迟发型癫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发型癫癎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较易控制,迟发型癫癎需正规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13.
“恶性症状群”(以下简称SM)是精神科致命的医源性疾病之一。其中,“早发型”“突发型”的典型报告甚多。而“迟发型”的不典型报告甚少,现将我院所见2例报告如下: 例1:19岁,男,学生。17岁时因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表现为害怕,多疑,生活懒散。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住院  相似文献   

14.
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两次住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526例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8.5%)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7%);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增加、用药时间和年龄等.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氯氮平所致糖尿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659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做问卷调查并对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者122例,占18.5%(122/659),其中63例强迫症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占9.6%(63/659);(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依次为氯氮平14.2%,利培酮5.1%,奥氮平1.9%,经典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共计2.8%;(3)氯氮平高剂量者强迫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者,约1/3的病人强迫症状出现在服用氯氮平1年以内,半数以上出现在服氯氮平3年以内。结论抗精神病药诱发的强迫症状并不少见,氯氮平是其中的常见药物,强迫症状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病治疗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种类日益增多,使用日趋广泛,现今精神疾病和癫痫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过动药等精神药物为主者已占80%以上。据山内统计,日本某医院精神科1975~1979年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率占精神分裂症的99.5%,躁郁症的98.1%,非典型精神病的95.8%,心因性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它有别于传统或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之处在于有着较高的临床效能,并在较低的日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影响血清催乳素含量,未见长期使用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最初发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氯氮平,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阻抗的患者,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疗效,为此引起广泛的理论研究,认为氯氟平拮抗多巴胺(DA)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5-HT2)的药理功能与提高疗效、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由此衍发出了血清素与DA拮抗剂的研制热潮。另受氯氮平对其它受体亚型药理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对在精神病院长期住院者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所惹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12例(精神分裂症11例,非典型精神病1例);运动障碍除1例局限于舌、唇、颚外,其余病例都波及身体其它部位。以抗癫痫药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简写为SV)600—  相似文献   

19.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简称TD)是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尤其是典型抗精神病药后所出现的一种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活动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每年发病率为2%~3%[1]。TD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对TD的治疗也没有一致有效的办法,且多预后不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目前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学研究1.1多巴胺受体超敏假说该假说目前受到质疑。在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20.
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化角度看,阻断多巴胺D2受体强于阻断5-HT2A受体,称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弱于阻断5-HT2A受体,称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维思通和奥氮平)。现在的研究热点在于不典型抗精神病药,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完全冷落典型抗精神病药则也不对。本综述拟讨论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