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软骨进行听骨链成形的全中耳重建术患者听力恢复的可能性。方法:对65例(6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手术后出现复发性耳漏再手术者,术中同时利用自体软骨进行Ⅲ或Ⅳ型鼓室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全中耳重建术后45耳(65.2%)成功提高了听力,Ⅲ型者听力成功率为74.2%(23耳);Ⅳ型者听力成功率为57.9%(22耳)。全部患者平均听力提高10.6dB nHL。结论:全中耳重建术可有效地提高陈旧性乳突手术后患者的听力,存在镫骨者的听力成功率要好于镫骨缺失者;二期手术可更明显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原发性(i-BPPV)与创伤性(t-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确诊的307例i-BPPV及25例t-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并发症(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患侧、受累半规管及近期疗效(3 d及1周)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 i-BPPV组与t-BPPV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患侧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BPPV具有相对较差的短期疗效(P<0.001);t-BPPV患者更易出现前半规管受累(P=0.024)。 结论 相比i-BPPV,t-BPPV的预后较差,前半规管BPPV的正确治疗对t-BPPV预后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明确诊断BPPV的患者90例,详细记录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前庭功能检查,使用视频眼震图观察记录视动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变位试验等,计算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52.48±15.43)岁,男女比例为1∶2.1;耳鼻咽喉科首诊36例(40.0%)、神经内科首诊31例(34.4%)。②后半规管BPPV 51例(56.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20.0%),上半规管BPPV 20例(22.2%),混合型BPPV 1例(1.1%)。③行前庭功能检查78例患者中有52例(66.7%)出现CP,当病史≤2周、2周〈病史≤1个月、1个月〈病史≤6个月、6个月〈病史≤5年、病史〉5年,CP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5%、75.0%、84.2%、62.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7例单侧BPPV患者中,患侧CP25例(32.5%),健侧CP11例(14.3%),双侧CP15例(19.5%)。④行纯音听力测试,67例BPPV患者(68耳)中有21例(21耳,30.9%)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BPPV是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和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应重视对BPPV患者前庭功能和听功能评价,以明确相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病的季节特点及人群分布特点、受累半规管特点、起病时间特点等,为其防治提供更多依据和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确诊BPPV患者671例,其中住院202例,门诊469例,总结患者的发病的季节、人群分布特点、受累半规管特点及起病时间特点.结... 相似文献
5.
覃继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1):24-27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968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结果 ①968例BP-PV患者中男577例(59.61%),女391例(40.39%),男女比例为1.48:1,发病平均年龄51.36±10.63岁(23~96岁);后半规管BBPV 921例(95.14%,921/968),其中管结石症877例(95.22%,877/921),嵴顶结石症44例(约4.78%,44/921);水平半规管BBPV 39例(4.03%,39/968),其中管结石症35例(89.74%,35/39),嵴顶结石症4例(10.26%,4/39);上半规管BBPV 5例(0.52%,5/968),混合型BBPV 3例(0.31%,3/968).②921例后半规管BBPV行传统Epley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为91.64%,远期(半年)有效率92.73%;水平半规管BBPV行Barbecue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92.31%,远期(半年)有效率94.87%;上半规管BBPV行前翻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60.00%,远期(半年)有效率80.00%;混合型半规管BBPV行联合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66.67%,远期(半年)有效率66.67%;③968例患者中半年内复发92例,复发率9.50%(92/968).结论 本组BPPV患者发病以男性患者和后半规管BPPV多见,手法复位能有效治疗BPPV,尤以后半规管BPPV及水平半规管BPPV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19例,全部进行了手法复位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女性患者63.2%,男性36.8%;本组BPPV均继发于突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60例确诊BPPV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BPPV发病年龄为7-82岁,好发年龄段均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0.68:1。发生于后半规管的BPPV为113例(70.6%),水平半规管为21例(13.1%),有26例(16.3%)为同时发生于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47例水平半规管BPPV中,33例(70.2%)为半规管耳石,14例(29.8%)为壶腹嵴顶耳石。确诊患者中,有98例(61.3%)为首次发作,有49例(30.6%)为复发,或者有明确的类似发作病史。13例(8.1%)曾有眩晕发作,但具体发病特征不明确。对P—BPPV以Epley复位,1周后复查有效率为81.4%(92/113)。半规管型H—BPPV以Lempert法复位,有效率为72.7%(24/33)。壶腹嵴顶型H—BPPV采用强迫体位(健侧卧位)治疗,1周后复查有38.5%(5/13)转为半规管型,以Lempert法复位奏效。随访1月有12例复发(9例P—BPPV和3例H—BPPV)。结论BPPv在各年龄段均有发作,通过患者的发病特征和详细的神经耳科学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17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继发BPPV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订的诊治标准。结果:①突发性聋患者中有31例继发BPPV,后半规管BPPV26例,水平半规管BPPV 5例;均发生于突发性聋同侧的患耳,左耳16例,右耳15例。②突发性聋至继发BPPV的间隔在1周内27例,1周~1个月3例,1~3个月1例。③所有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结论:BPPV可继发于突发性聋,其中以后半规管BPPV常见,耳石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慢性咳嗽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分析2009—10—2012—12期间400例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行体位试验检查。结果:后半规管BPPV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3.4%,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成功率为83.0%。在400例BPPV患者中随访到372例,一次治疗成功的复诊患者中,有35例复位治疗好转后又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再次行手法复位仍取得良好效果。追问病史,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控制咳嗽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结论:BPPV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咳嗽所致的头部震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继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与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92例BPPV患者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4例)和原发性BPPV组(328例),所有患者均经位置试验确诊为BPPV,行手法复位后1周,评估其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BPPV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评估,治愈...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6)
目的探讨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门诊确诊的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确诊的相同例数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耳石复位后1月复查,比较两组疗效;此外对观察组中疗效欠佳者的年龄、既往疾病、睡眠状态、受伤部位等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外伤后BPPV复位疗效欠佳的原因。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中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头部外伤及睡眠障碍患者耳石复位疗效欠佳(P<0.01)。结论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较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明显增高,除外伤外,年龄≥60岁、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及睡眠障碍等也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中耳胆脂瘤手术临床效果和相关的经验教训。方法对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或同时鼓室成形术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干耳恢复状况、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维吾尔族患者居多,近50%,19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47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例完壁式乳突根治患者术后半年复发(3.03%),第二次行开放式手术;其余均获得干耳;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25d B 16耳(24.24%),>15d B 7耳(10.61%),开放式手术听力提高>15d B 2耳(3.03%),术前和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如果适应证掌握得当,技术条件许可,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应予优先选择,病变范围广泛无法施行鼓室成形术者应选择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观察眩晕门诊及耳内科病房中心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0例突发性聋患者(包括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发病情况,并与同期183例原发性BPPV相比较。结果本组突发性聋病例并发BPPV为19.0%(40/210);40例患者均为高频感音神经性聋或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聋。本文40例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出现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t周内。继发性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数都于1~2次就诊后治愈。结论突发性聋继发的BPPV是临床常见的现象;继发于突聋的BPPV与原发性BPPV都是以后半规管BPPV多见,并与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BPPV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成4组。组1(56例)为手法复位加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组2(55例)为手法复位加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组3(40例)为SRM-IV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加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组4(38例)为SRM-IV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加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比较分析各组的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组2治疗时间最短(6.58±2.05天);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痊愈率最高,组2及组4有效率优于其他2组。结论结果分析显示,手法复位或机械复位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BPPV,都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其疗效。方法 观察2012年10月~2014年6月耳
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突发性聋伴发BPPV发病情况,并与同期原发性BPPV患者40例及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4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伴发BPPV的36例突发性聋患者,受累半规管均与突发性聋发病侧一致,其中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占16.7%(6/36);后半规管BPPV 27例,占75.0%(27/36);混合管BPPV 3例,占8.3%(3/36)。36例患者出现BPPV的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10天)发生。突发性聋伴发BPPV组1次治愈率明显低于原发性BPPV组,但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治愈率均为100%。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伴发BPPV组。结论 伴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以后半规管多见,与原发性BPPV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而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其疗效优于伴发BPPV的突发性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内多次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39例在本院耳鼻喉门诊首诊,2周以内经反复(3次以上)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BPPV患者其2周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诊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此类患者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9.8%(39/396),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6岁~81岁,平均63.0±14.5岁,60岁以上的28例,占71.8%。单侧后半规管BPPV 5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BPPV 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7例,单侧水平嵴顶BPPV 10例,上半规管BPPV 3例,混合型BPPV 7例。其中特发性的25例,继发性的14例(头部外伤7例,梅尼埃病2例,前庭神经炎1例,突发性耳聋1例,中耳炎1例,偏头痛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过2周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壶腹嵴受累者采用Epley+Semont法,水平半规管及水平壶腹嵴顶受累者多采用Barbecue+Gufoni或Casani+强迫健侧卧位法,上半规管受累者采用Yacovino法进行复位,39例中28例结合Brandt-daroff体位训练及其药物辅助治疗。2周后-1个月内眩晕和变位性眼震能够完全缓解的19例,1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26例,2个月后和3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分别为31例和34例,随诊1年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5例,完全缓解的34例中1年内复发的21例(占61.8%)。结论 2周内经历多次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个别患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复位有效者,部分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伤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和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Dix-Hallpike试验诊断,并采用管石复位法(CRP)治疗,比较t-BPPV和I-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186例BPPV患者中,23例符合t-BPPV诊断标准.t-BPPV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1:1,而I-BPPV为1:2.3(P<0.05);t-BPPV患者中8例(34.8%)经过1次CRP治疗后眩晕和眼震完全消失,而I-BPPV患者中139例(85.3%)经过1次CRP治疗后眩晕和眼震完全消失(P<0.05);在2年随访期间,有56.5%的t-BPPV患者和19.0%的I-BPPV患者复发(P<0.05).结论:引发t-BPPV的创伤性质多种多样,t-BPPV比I-BPPV的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符合标准的BPPV患者病例资料并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男女发病
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②单个半规管受累993例,两个半规管受累7例,管石型818例,嵴帽型175例;③后半规管587例,外半规管402例,上半规管4例,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左侧;④管石型和嵴帽型平均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BPPV管石型与嵴帽型复位治疗,1次治愈率分别为62.5%与42.3%;⑥外半规管管石型BPPV患侧、健侧眼震慢相角速度及差值与复位治疗次数无相关性。结论 BPPV具有中老年高发、女性多、单个半规管受累多、后半规管最多、外半规管次之、上半规管最少、右耳易受累、管石型多、嵴帽型平均治疗次数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探索合适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 观察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BPPV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另有37例同期原发性BPPV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Dix-Hallpike实验和Barbecue滚转检查确定诊断,继发性BPPV患者的原发病(突发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照BPPV类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有9l例出现BPPV,发生率41.7%,均为同侧患耳。BPPV经耳石复位,其中1次治愈62例(68.1%),2次治愈16例(17.6%),3次治愈13例(14.3%)。随访6~22个月,高频听力改善均不及低频,外半规管型BPPV复发2例,后半规管型复发5例,经过再次复位后治愈。继发性BPPV与原发性BPPV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疗效相似。结论 BPPV可继发于突发性聋,且突发性聋继发BPPV可达41.7%,其中以后半规管BPPV常见,耳石复位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