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外周血及鼻分泌物中IL-16和IL-17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L—16和IL-17可能参与AR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AR患者(AR组)与NAR患者(NAR组)各45例,健康对照者45例(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入组的所有患者进行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采集患者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检测其中IL-16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AR及NAR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水平高于NAR组(P〈O.05);N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鼻分泌物中,AR组和N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6和IL-17可能参与AR的病理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息肉组织中IL-9、IL-17及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Th9、Thl7/Treg细胞失衡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4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20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中IL-9、IL-17及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9、IL-17阳性率分别为75.0%、80.0%,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5.0%和50.0%),而Foxp3表达(37.5%)明显低于对照组(80.0%),均P%0.05。结论:IL-9和IL-17因子明显与鼻息肉的发病有关,推测鼻息肉组织中有明显Th9浸润,并存在Thl7/Treg失衡,二者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IL-6、IL-10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 0.002mg/kg舒芬太尼PCA镇痛组; Ⅱ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analgesia, VAS)>4或者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与尼美舒利颗粒0.1g口服。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术后8,24,48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 Ⅰ组镇痛效果满意。48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Ⅱ组大于Ⅰ组(P<0.05), 血压、血氧、心率、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IL-10均升高(P<0.05),Ⅱ组术后IL-6升幅较Ⅰ组显著(P <0.05),Ⅰ组IL-10升幅较Ⅱ组显著(P<0.05)。结论 自控静脉镇痛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并且有效地维持细胞因子的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血清TGF-β、IL-10和IL-17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AR患者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免疫治疗1、2年后的变化,对鼻部症状计分。并取35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治疗2年后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免疫治疗1年后,但高于免疫治疗前(均P<0.05);同时免疫治疗2年后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免疫治疗,IL-17水平逐渐下降,但治疗2年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AR患者治疗前与免疫治疗2年后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分别与症状评分存在负相关,IL-17则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AR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与症状评分均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中IL-10、TGF-β呈波动性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始终高于免疫治疗前,而IL-17则呈持续性下降。IL-10、TGF-β及IL-17水平变化在免疫治疗2年后才与症状相关,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后,IL-10、TGF-β及IL-17可作为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为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和药物靶点找到新的思路。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鼻腔分泌物,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白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骨膜蛋白(POSTN),同时采集样品时采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评价方法评价试验组患者,得出指标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鼻腔分泌物中IL-4、IL-13以及POSTN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试验组中IL-4、IL-13与POSTN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OSTN与患者发病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结论 POSTN似乎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IL-4和IL-13在诱发变应性鼻炎时可能会合成POSTN,且与患者的症状密切相关。检测患者鼻腔分泌物POSTN含量,可协助诊断和判定变应性鼻炎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与IgE、IL-4、IL-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及鼻用激素抗炎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R组和鼻用激素组。正常组无干预;AR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致敏并雾化和滴鼻激发;鼻用激素组在成功致敏后,每次激发完30min后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0min。小鼠于末次激发24h后处死,鼻黏膜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流式检测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s表达; ELISA检测血清中OVA 特异性IgE及鼻腔灌洗液中IL-4、IL-5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AR组小鼠鼻黏膜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OS),CD4+CD25+FOXP3+Tregs表达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中上调,脾脏中无差别;IgE、IL-4、IL-5含量明显升高,而鼻用激素组小鼠CD4+CD25+FOXP3+Tregs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表达继续明显上调;EOS数目与IgE、 IL-4、IL-5含量均被明显抑制。结论 CD4+CD25+FOXP3+Tregs不仅在AR中,而且在鼻用激素对AR的干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IgE、IL-4、IL-5介导变应性炎症反应,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敏合剂"是由笔者等根据中医学和现代药理学理论,联合研制的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型纯中药制剂,由黄芪、白芷、防风、辛夷、苍耳子等配伍而成,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毒理研究,发现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率在90%左右,无任何毒副作用[1-5].为探索"鼻敏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作用机制,明确其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具体影响,特对4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服用"鼻敏合剂"前后的血清、鼻腔分泌物中的部分免疫分子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情况,评价IL-17的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喉鳞状细胞癌及21例癌旁组织中IL-17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率为54.9%(39/71),与癌旁组织(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与喉癌的分期、肿瘤分化、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IL-17的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IL-17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17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其病程大于12周,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性或黏脓性鼻涕、鼻塞、头痛、嗅觉丧失或减退,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临床上一般将CRS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类细胞因子是最主要的一类细胞因子,Th细胞及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其炎症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CRS的发病机制目前为止还未完全阐释清楚,本文将对IL-34(interleukin-34,IL-34)、Th17细胞极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伴变应性体质和不伴变应性体质的鼻息肉患者息肉中IL-17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30例鼻息肉患者根据皮肤点刺实验分为伴变应性体质组和不伴变应性体质组,通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评价组织学特征,运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IL-17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伴变应性体质组嗜酸粒细胞浸润明显高于不伴变应性体质组(P〈O.01);两组息肉组织中IL-17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或P〈0.05),且变应性体质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不伴变应性体质组,鼻息肉患者IL-17水平与嗜酸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IL-17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在伴变应性体质组中水平更高,提示IL-17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变应性因素在鼻息肉形成中可能是通过促进IL-17曲立牛而,卉'枷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伴有鼻息肉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38例(CRSwNP)、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32例(柠檬酸钠抗凝)及对照组来自于门诊体检健康者28例的空腹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IL-17的浓度为 1.6100(1.2575~1.9830)pg/mL ;慢性鼻-鼻窦炎组为8.2483(4.8868~10.1075) pg/mL; CRSwNP组为8.2430(6.2778~10.3610) pg/mL ; CRSsNP组为8.2550(4.8783~10.1650) pg/mL。IL-17在正常人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SwNP 组与CRSs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IL-17明显高于正常人,推测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最近的研究显示,IL-23/IL-17通路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讨论IL-23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AR易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39例AR患者(AR组)及271例对照组的抗凝血液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提取血液样本中的DNA,并运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NA样本中IL-23R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rs7517847、rs11209032、rs134315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R组及对照组的IL-23R基因的3个SNP分型结果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AR组中rs7517847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相对于对照组,我们还观察到GGA单体型在AR组中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GGA单体型在AR组中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在对照组中提供了保护作用。其他单体型的频率在AR组和对照组比较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IL-23R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IL-23R的rs7517847位点的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IL-35的表达及对辅助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方法 以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IL-35干预组。分析比较大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RT-PCR分析鼻黏膜中IL-35、IFN-γ、IL-4和IL-17的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35、IFN-γ、IL-4和IL-17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 结果 IL-35干预可明显降低AR大鼠的症状积分;AR模型组IL-35和IFN-γ的mRNA表达及在外周血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高于AR模型组,AR模型组IL-4和IL-1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低于AR模型组(P<0.05);AR模型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R模型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干预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AR模型组(P<0.05)。 结论 AR大鼠IL-35的表达降低,IL-35干预可通过上调IFN-γ和下调IL-4、IL-17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和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36(IL-36)是IL-1超家族成员(IL-1F)之一,在上皮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细胞的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和激活不同的免疫细胞等。近年有学者研究发现,IL-36家族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就IL-36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促进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破坏上皮屏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源抗菌肽LL-37和IL-8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慢性鼻窦炎息肉组织中LL-37和IL-8的表达,并以11例慢性鼻炎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结果:LL-37和IL-8 mRNA在所有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且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LL-37与IL-8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二者在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LL-37和IL-8可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除天然免疫作用外,LL-37还可能通过增强获得性免疫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胆脂瘤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骨质破坏,能导致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T辅助细胞(Th)1和2的平衡失调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中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漂移情况,并对其生物学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pVVP3IL-18HN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喉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构建共表达凋亡素基因、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的核酸疫苗,观察联合应用此三种基因对喉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在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的CMV启动子下游插入凋亡素基因和含有IL-18HN嵌合基因并携带IRES启动子的基因片段,构建能同时表达三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VP3IL-18HN,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VVP3IL-18HN体外转染Hep-2细胞,运用MTT法检测不同质粒浓度、不同作用时间,该重组质粒对喉癌细胞Hep-2的杀伤率。结果pVVP3IL-18HN可有效杀伤喉癌细胞,且在作用72h、质粒浓度为20μg/ml时杀伤率最高,达61.9%。结论重组质粒pVVP3IL-18HN能有效杀伤Hep-2细胞,可用于喉癌的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因子IL-4、TNF—α的影响,为有氧运动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与实验组18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收常规的变应性鼻炎对症治疗。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施加有氧运动治疗,运动时采用小运动量的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60min,每周运动3~4d,持续运动6个月后,测试受试者血清IL-4、TNF-α含量,并记录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分级记分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运动干预治疗后,实验组IL-4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运动干预前的水平,且变应性鼻炎症状分级记分也显著降低。结论:有氧运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有氧运动降低IL-4水平,从而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减少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