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评估年龄因素对直流电刺激(GVS)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61名(122耳)作为研究对象,22~81岁,平均(45.0±13.8)岁。按年龄分为20~40岁组(26例,52耳)、41~60岁组(24例,48耳)以及>60岁组(11例,22耳),分别记录GVS-cVEMP和GVS-oVEMP。计算GVS-c/oVEMP在不同年龄段的引出率、阈值、潜伏期、振幅、振幅不对称比(interaural amplitude asymmetryratio,IAR),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GVS-cVEMP在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的引出率分别为96.15%、89.58%和95.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VS-oVEMP在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的引出率分别为98.07%、91.67%和72.13%,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P<0.05)。从参数分析来看,cVEMP的引出率、阈值、p1潜伏期、n1潜伏期、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oVEMP的引出率下降、阈值增高、振幅减小(P<0.05),其他参数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前庭系统的功能降低,有可能会对直流电刺激诱发的VEMP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目前广泛用于前庭疾病,尤其是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相关疾病的诊断。其刺激方式主要有气导刺激、骨导刺激和直流电刺激三种。气导和骨导刺激是主要的诱发方法,直流电刺激直接刺激前庭传入神经,临床和基础研究还不成熟,故本文主要对直流电刺激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理论依据、记录方法、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 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的检测方法,并确定正常范围。方法 对健康儿童20例(3~14岁)和健康成人24例(18~30岁)分别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儿童组直流电刺激强度不超过3 mA,成人组最大刺激强度5 mA,记录两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和特点,并进行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GVS-cVEMP和GVS-oVEMP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引出率均为100.0%。儿童组GVS-c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10.46±1.84 ms、16.98±2.12 ms和6.52±1.42 ms, 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较成人组明显缩短(P<0.05)。儿童组GVS-o...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GVS-VEMP)的测试方法,观察我国健康青年人直流电刺激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的引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参数.方法 选择26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3名(26耳),男13名(26耳);年龄21~37岁,平均(25.8±3.7)岁.初始刺激使用3.0 mA/1 ms的直流电(阴极)刺激乳突,分别于胸锁乳突肌和眼下肌记录直流电刺激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GVS-cVEMP)和直流电刺激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GVS-oVEMP).刺激强度逐次递减直至不能诱发出稳定的波形,计算GVS-VEMP反应的阈值、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名(52耳)健康青年志愿者在3.0 mA/1 ms的直流电刺激下,均可引出GVS-cVEMP和GVS-oVEMP,引出率为100%.随着刺激强度的减弱,二者的引出率均下降.GVS-cVEMP的阈值为(1.18±0.47)mA,p1潜伏期为(10.43±1.54)ms,n1潜伏期为(17.91±1.20)ms,振幅为(102.47±56.77)uV,振幅不对称比0.26±0.20;GVS-oVEMP的阈值为(1.12±0.50)mA,n1潜伏期为(8.46±1.05)ms,p1潜伏期为(11.83±1.27)ms,振幅(9.12±6.82)uV,振幅不对称比0.25±0.20.GVS-oVEMP振幅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VS-cVEMP和GVS-oVEMP其他参数在性别和侧别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青年人可稳定诱发出GVS-cVEMP和GVS-oVEMP反应,其相应波形参数可为后续前庭功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研究正常儿童中气导声刺激诱发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VEMP)的各项参数指标,并对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方法 选择4~10岁听力正常健康儿童52例,以500 Hz短纯音作为刺激音,分别行 oVEMP和cVEMP检测,记录左、右耳引出率及波形参数,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双耳皆未引出oVEMP 2例,单耳可引出oVEMP4例,oVEMP总体引出率为92%。双耳皆未引出cVEMP 2例,cVEMP总体引出率为96%。oVEMP与cVEMP的P1潜伏期分别为(17.07±0.89)ms、(15.55±1.58)ms;N1潜伏期分别为(12.39±0.91)ms、(23.10±2.29)ms;N1P1间期分别为(4.68±0.88)ms、(7.83±1.56)ms;oVEMP与cVEMP的振幅分别为(7.24±4.79)μV、(197.40±118.37)μV。双耳间oVEMP及cVEMP振幅不对称比分别为(19.03±12.50)%、(22.16±18.64)%。患儿左右耳的潜伏期,P1N1间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绝大部分正常儿童经气导声刺激可引出oVEMP与cVEMP。该检测患儿依从性高,可用来评估儿童前庭功能。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的儿童气导VEMP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损害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的引出情况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2-03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外周前庭损害,并接受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患者13例(14耳),进行双耳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观察两种电位的引出情况,分析前庭上成分(椭圆/前庭上神经传入通路)和前庭下成分(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入通路)机能受损的状况。结果:13例(14耳,双侧1例)外周性眩晕患者包括:耳带状疱疹3例(3耳),听神经瘤3例(4耳),Ⅶ+Ⅷ颅神经牵拉伤1例(1耳),前庭神经炎2例(2耳),梅尼埃病3例(3耳),单侧内听道发育不全1例(1耳)。总体oVEMP正常引出2耳(正常引出率为14.3%),cVEMP正常引出3耳(正常引出率21.4%)。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机能受损的情况可以通过临床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价,其表现形式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与程度不同各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糖尿病组(200只),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按照造模的时间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4、6、8、10、12周组,每组4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血糖、ABR、cVEM P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大鼠造模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血糖升高(P<0.01)、体重下降(P<0.01);糖尿病组从第6周开始出现ABR反应阈值升高(P<0.05);糖尿病组cVEMP阈值第8周(53.87±11.16 dB nHL)、第10周(67.00±12.74 dB nHL)、第12周(67.00±9.23 dB nHL)升高(P<0.01),P1波潜伏期第8周(5.01±0.33 ms)、第10周(5.37±0.45 ms)、第12周(5.39±0.24 ms)延长(P<0.01),N1波潜伏期第10周(8.98±0.86 ms)、第12周(9.08±0.45 ms)延长(P<0.01),但糖尿病组P1-N1波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从造模成功第8周开始,cVEMP阈值开始升高、P1波及N1波潜伏期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庭终器损伤,提示cV EM P可作为早期诊断前庭功能损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步检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正常人及23例梅尼埃病患者分别进行oVEMP和cVEMP同步检测和单独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所用仪器和坐姿相同,检测参数设置相同,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式下两组对象oVEMP和cVEMP的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双侧耳不对称比.结果 正常人左、右耳的oVEMP及cVEMP的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与不对称比在两种形式同步检测与各方式单独检测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种方式同步检测时梅尼埃病患者的患耳及对侧耳的oVEMP及cVEMP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不对称比与各方式单独检测的结果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正常人和梅尼埃病患者,oVEMP和cVEMP检测可同步进行,但检测参数应与单独检测时设置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EMPs和c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听神经瘤组cVEMP和oVEMP的引出率较低,cVEMP的振幅减小,c VEMP和o VEMP的幅度比和不对称比(AR)增大,oVEMP的n10潜伏期较长,cVEMP和oVEMP结果与瘤体大小、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 VEMP和oVEMP检测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引出率较低、VEMP振幅减小可能有助于听神经瘤筛查和诊断;cVEMP和oVEMP易于操作且稳定性高,联合检查可提高听神经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我国正常青年人群中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出现的阳性率及各项参数指标。方法:选取52例(男31例,女21例)21~22岁正常健康人群,以短声为刺激声,单耳给声,同侧胸锁乳突肌(SCM)记录。结果:47例2耳均可引出VEMP,5例2耳均不能引出。总104耳中,94耳阳性,10耳阴性,阳性率90%。统计阳性耳各参数:p1潜伏期(15.97±3.22)ms、n2潜伏期(24.41±2.46)ms、p1n2间期(8.41±2.06)ms,幅值(33.27±14.37)μV,阈值(93.67±5.20)dB nHL。统计47例正常人同一个体耳内差异的各参数为p1潜伏期(0.97±1.31)ms,n2潜伏期(1.23±1.30)ms,p1n2间期(0.95±1.21)ms,幅值(10.04±11.88)μV,阈值(2.29±2.56)dB nHL。男女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部分正常人可引出VEMP。VEMP的引出体现该侧耳球囊→前庭下神经→脑干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通路→颈肌运动神经元这条反射途径的完整性。VEMP可能成为一种检测前庭终器及其传导通路完整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81骨振子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耳行插入式气导声刺激(air conducted sound, ACS),单侧乳突B81骨导振动刺激(bone conducted vibration, BCV)的VEMPs检查,并对ACS ,BCV VEMP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 ,BCV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92%(46/50),98%(49/50)。BCV oVEMP与ACS oVEMP比较,两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两者N1波潜伏期(P=0.00)、P1波潜伏期(P=0.00)、N1 P1波间期(P=0.01)及振幅(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 oVEMP的N1、P1波潜伏期,N1 P1波间期均较短,而振幅较大。ACS ,BCV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50/50)。BCV cVEMP与ACS cVEMP比较,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P1波潜伏期(P=0.02),P1 N1波间期(P=0.00)、振幅(P=0.0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V cVEMP的P1波潜伏期较短,P1 N1波间期较长,振幅较大。BCV oVEMP、ACS oVEMP、BCV cVEMP和ACS cVEMP的两耳间振幅不对称率(%)分别为:28.08±21.10、27.95±18.13、23.60±17.86、32.24±18.92。结论B81骨振子可以用于VEMPs的检测,骨导振动刺激在评价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前庭耳石器功能时优于气导声刺激,可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VEMPs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小型猪肌源性诱发前庭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的雌性小型巴马香猪,以3%戊巴比妥钠+速眠新Ⅱ进行麻醉之后,用自制装置进行固定,1000Hz强短声诱发颈部伸肌肌源性电位和咬肌肌源性电位,并记录其波形;结果颈部伸肌诱发肌源性电位,第一个正向波P的潜伏期7.65±0.64ms,振幅1.66±0.34uv,80dBSPL的引出率为75%;咬肌诱发肌源性电位,第一个正向波P的潜伏期7.60±0.78ms,振幅1.31±0.28uv,80dBSPL的引出率为66%。结论小型猪颈部伸肌和咬肌在强声下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潜伏期和阈值均一致;颈部伸肌部位所记录到的VEMF波幅稍高于咬肌部位记录到波幅;但相比之下,咬肌位置表浅,便于定位,肌肉组织发达,肌紧张性强,更易于肌源性诱发电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对单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可能发病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BPPV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分析两种反射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等数据。结果;BPPV组患侧oVEMP的引出率为46.15%,cVEMP的引出率为67.31%;其健侧oVEMP的引出率为48.08%,cVEMP的引出率为65.38%。对照组左侧oVEMP的引出率84.21%,cVEMP的引出率92.11%;右侧oVEMP的引出率为81.58%,cVEMP的引出率为94.74%。对照组双侧cVEMP和oVEMP的P1、N1潜伏期及N1-P1振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和对照组cVEMP和oVEMP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双侧前庭耳石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状况,可以通过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并且oVEMP的异常率比cVEMP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正常人单、双侧短纯音刺激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的反应特性,以用于临床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的检测。方法 对86名年龄18~5 0岁的正常人分别在单、双侧短纯音( 5 0 0Hz)刺激下测定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耳间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和耳间不对称率。结果 双侧及单侧给声侧VEMP引出率为10 0 % ,对侧未给声侧为4 5 .9%。双侧与单侧给声侧p13及n2 3的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7.2 9±2 .17、2 4 .98±2 .6 7、17.39±1.94和2 5 .6 5±3.2 8ms,两种刺激方式下无明显差异,但均与对侧未给声侧差异显著(P <0 .0 5 )。双侧短纯音刺激振幅均值与单侧给声侧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与对侧未给声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 .0 1) ,分别为12 3.35±73.0 6、15 0 .0 5±76 .5 8、84 .0 2±5 5 .80 μV。单、双侧短纯音刺激耳间振幅比,耳间潜伏期差以及耳间不对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P <0 .0 1,P <0 .0 1) ,单侧声刺激时对侧未给声侧潜伏期较给声侧延长。结论 单侧给声侧、双侧短纯音刺激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振幅、耳间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和耳间不对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双侧短纯音刺激VEMP是一稳定、适宜和简便的检测方式,具有临床应用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的VEMP的潜伏期、振幅,计算出3种情况下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均值、双侧振幅比值、双侧振幅不对称性。结果3种刺激模式刺激侧振幅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1侧短声刺激对侧振幅低于刺激侧,潜伏期比刺激侧长2~3ms。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刺激p13和n23出现率最低,无特别应用的意义。3种刺激方式VEMPs振幅变化较大。结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短声刺激和1侧短声刺激都不失为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应用双侧VEMP的振幅比值和对称性,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介绍一种监测和控制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的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以提高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名健康志愿者,12名男性,平均年龄34.0±7.7岁;7名女性,平均年龄29.8±2.9岁;对受试者进行VEMP检测,测试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受检者取坐位,将下颌置于连接压力计的气囊上,以颈部肌肉牵引下颌压迫气囊,维持压力在120mmHg。记录胸锁乳突肌电位P13和N23反应时间、P13-N23峰值差。对其中9名志愿者连续三周每周检测一次,以检验其可重复性。结果 19例受试者P13和N23反应时间分别为13.97±1.33和24.03±1.79ms,P13-N23峰值差平均为66.89±44.1μV。左右耳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例重复检测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P13和N23反应时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和0.93,P13-N23峰值差组内相关系数为0.97。结论行VEMP检测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简单易行,受检者在检测过程中可以维持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借由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可成功诱发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从颈部胸锁乳突肌表面记录得到的VEMP称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从眼外肌表面记录得到的VEMP称为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这两项新兴的耳神经科学功能检查开启了科学家探索耳石器官(球囊与椭圆囊)的纪元,分别用来检测“球囊-颈肌反射”和“椭圆囊-眼肌反射”神经通路。内耳功能检查序列,包括听力检查、cVEMP检查、oVEMP检查、温度试验检查等,可以对内耳终末器官诸如耳蜗、球囊、椭圆囊及半规管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人体。这一系列内耳功能检测项目将有助于描绘内耳终末器官受侵犯的范围、厘清过去医学上的盲点,进一步阐明内耳及中枢前庭系病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本文总结VEMP在神经耳科学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建立VEMP的临床适用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刺激声的选择、刺激强度及给声方式,建立VEMP在振幅、阈值、潜伏期和耳间潜伏期的正常值。临床上常用于: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前半规管裂综合征和听神经病的诊断定位。VEMP的振幅变化较大.潜伏期的变化较大,而阈值较稳定。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可以出现振幅的异常或引不出;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和听神经瘤可见振幅和潜伏期异常。听神经瘤还可见耳间潜伏期延长。听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振幅的异常,振幅减低或引不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声刺激较为适宜。VEMP的阈值检查主要用于压力或声音敏感性眩晕;耳间潜伏期的异常主要见于桥一小脑角占位病变:振幅和潜伏期的异常一般没有特异性.可见于累及前庭下神经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用高强度的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电位,近年来被认为是一个能客观、全面评价前庭功能的指标。如今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开始关注这一能反映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无创电生理检查。本文从VEMPs的起源、检测方法、波型意义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