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洪波  杨晓钊  黄永兴 《广西医学》2001,23(5):1131-1134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 ,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已受到世界性重视 ,国外已开展不少有关研究 ,国内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和北京、上海、江西、福建等地亦进行了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和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的许多特征因种族、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异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卫生保健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群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定义和标准人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等阶段 ,医学上把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1,2〕 ,现代医学上称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城市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西医妇科门诊、天河及越秀区某社区的40~60岁女性共1013名,采用问卷调查及Kupperman评分表收集出生日期,月经情况(初潮、绝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盛祝梅  黄坚  李婧  马林  邓妙  刘元伟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7):451-454,464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40~7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病情况,了解Mets与年龄、绝经的关系。方法收集1425例40~70岁的女性,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分析围绝经期女性Mets的患病率及与年龄、绝经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平均年龄为(52.38±7.79)岁;各年龄组比较,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与40~45岁组相比,其他年龄组的BMI显著上升(均P<0.01)。研究对象Mets总体患病率为17.89%,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字2=159.1,P<0.01);且Mets各组分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字2=59.239、10.707、158.4、143.7,P<0.05或0.01)。各年龄组SBP、DBP、FBG、TG、TC、LDL-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HD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40~45岁组比较,其他年龄组的SBP、DBP、TG、TC、LDL-C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56~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FBG显著高于年龄较低的各组(P<0.05或0.01)。结论Met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Mets的高危人群,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及时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激素补充治疗(HRT),可以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Met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7年7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葛根治疗59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常见的综合症状群,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慧儿  翁清  吕祥林 《浙江医学》2016,38(4):268-270,274
目的研究体力活动对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通过院内调查及社会调查两种模式共调查杭州市余杭区472例围绝经期女性,调查资料完整者401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223例,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情况、生育情况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体力活动强度。分析患者体力活动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在文化水平、初次月经、年龄等方面,轻、中、重体力活动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轻度体力活动组BMI>25的比例为26.5%,吸烟比例为32.5%,饮酒比例为27.7%,均高于中、重度体力活动组的相应比例(均P<0.05)。轻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血管舒缩分值高于中度体力活动组(P<0.05),但轻度体力活动组与重度体力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社会、性生活、生理状态上,轻度体力活动组分值均高于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体力活动组与重度体力活动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期生存质量状况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在校正BMI、文化水平、吸烟、饮酒、初次月经、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工作状态、年龄等因素后,血管舒缩症状在中度体力活动组症状轻于轻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P<0.05),重度体力活动组与轻度体力活动组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性生活及生理状态症状,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症状均要轻于轻度体力组(P<0.05),中度与重度体力活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力活动的增加对围绝经期女性是潜在有意义的替代治疗方法,尤其是中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8.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谭艳姣  邵良  张伶俐  刘玲 《广西医学》2022,(8):885-887+895
目的 调查株洲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MPS)患病现状及其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株洲市386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MPS患病情况及其对HRT的认知情况。结果 (1)386名围绝经期女性中,共诊断MPS患者283例,患病率为73.3%。(2)最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为疲劳乏力,其次为易激动、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和骨关节痛。绝经过渡早期以潮热出汗、易激动、疲乏无力、抑郁及疑心、心悸、失眠等症状为主;绝经过渡晚期各症状的发生率均较绝经过渡早期明显升高;而绝经后期则主要以性生活障碍、骨关节痛、疲乏无力、失眠、眩晕等症状为主。(3)仅有89名(23.1%)女性对HRT有所了解;了解途径以网络、医生、亲戚朋友为主;仅有4名(1.0%)女性接受过HRT;未接受过HRT的女性中,有79.1%在科普后仍表示不愿意接受HRT,主要原因是恐惧副作用。结论 株洲地区围绝经期女性MPS患病率较高,但对HRT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且对HRT的抵触心理较强,主要原因在于恐惧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竹梅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7例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为两组,正常血脂组36例,高血脂组31例,应用倍美力0.625mg/d和安宫黄体酮4mg/d,观察应用HRT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血脂组(P<0.01);应用HRT后,两组均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出现E2上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P<0.01);甘油三脂(TG)变化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或P<0.01);高血脂组TC、LDL-C下降及HDL-C上升变化尤为明显.结论HRT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预防及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医疗与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上海医学》1997,20(12):683-684
  相似文献   

12.
13.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临床中国绝经期不同症状实施相应的HRT治疗,严格掌握HRT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化、个体化、系统化治疗,定期评估使用剂量和方案,可保证所有使用HRT的妇女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大的利益.围绝经期的HRT是针对围绝经期问题的临床医疗措施,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应用要适时、及时,但也不能滥用,并与其他健康措施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围绝经妇女出现绝经综合征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城镇及农村100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反映出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城镇围绝经期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较低,但绝经综合征的发生及程度相对更高。结论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可降低或减轻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江雪芳,田丰莲,黄晓辉,等.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91.]。  相似文献   

15.
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全国22省(市)2 506例围绝经期女性,其中城市1 240人,农村1 266人,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自制一般状况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城市女性的围绝经期症状与每天工作时间、婚姻状况、婚姻质量、居住面积、居住环境、积极就医、子女关系、月经情况、运动习惯、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关注知识、注重调养有关(P<0.05);农村围绝经期女性与工作压力、每天工作时间、居住面积、子女关系、月经情况、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相关(P<0.05).结论 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生理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应根据城乡围绝经期女性不同的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对妇女身心的影响1 概述性激素在妇女一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卵巢的生殖内分泌功能与生命活动存在着时间差距 ,卵巢的功能期限约为 3 0~ 4 0年 ,而妇女的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已达 70岁左右 ,这意味着妇女一生l/3~l/2时间将处于性激素缺乏状态。因此正确认识及治疗性激素缺乏所致的相关疾病越显重要。2 围绝经期基本概念以往对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妇女性格、心理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时期称为更年期 ,但此名称不十分明确 ,最近国际上重新将其分类命名如下。2 1 围绝经期 指妇女 4 0岁以后任何时期开始到最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雄激素浓度对情绪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募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80例40~65岁女性,包括绝经前76例、围绝经期84例和绝经后12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等指标,进行包括情绪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绝经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分为情绪障碍组及对照组,性功能障碍组及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催乳素浓度,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总睾酮、游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双氢睾酮浓度。结果 与绝经前相比,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的血清游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这些激素浓度在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绝经前相比,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血清总睾酮浓度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情绪障碍与血清总睾酮浓度降低有关(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绝经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实施子宫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术的126名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单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逍遥清心汤》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及阴道细胞学涂片反应雌激素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阴道细胞学涂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人工绝经后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价格便宜的疗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任爱琴 《中外医疗》2009,28(24):55-55
目的探讨心理保健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年来收治确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7例进行激素替代疗法和激素替代疗法辅助心理保健,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并辅助心理保健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