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0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并接受手术治疗 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评价乙状窦憩室回纳术对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女性29例,年龄30~62岁,男性3例,年龄32~47岁;左侧4例,右侧28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32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乙状窦憩室。术前综合检查排除患耳中耳炎及肿瘤,患耳无手术、外伤史,无高血压病、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等基础病病史。全部患者均行乙状窦憩室回纳术,术后均无眩晕、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鼓室积血引起短期的低调耳鸣,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7例耳鸣明显减轻,24例患者耳鸣消失。随访6~36个月,32例患者搏动性耳鸣均完全消失,无反复。结论 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风险较小,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0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评价乙状窦憩室回纳术对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女性29例,年龄30~62岁,男性3例,年龄32~47岁;左侧4例,右侧28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32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乙状窦憩室。术前综合检查排除患耳中耳炎及肿瘤,患耳无手术、外伤史,无高血压病、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等基础病病史。全部患者均行乙状窦憩室回纳术,术后均无眩晕、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鼓室积血引起短期的低调耳鸣,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7例耳鸣明显减轻,24例患者耳鸣消失。随访6~36个月,32例患者搏动性耳鸣均完全消失,无反复。结论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风险较小,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状窦缩窄术治疗搏动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4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例患者,用耳鸣致残量化表(THI)均评估为重度搏动性耳鸣,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右耳9例,左耳2例,均为客观性搏动性耳鸣.术前行颞骨薄层CT检查提示9例右耳乙状窦憩室;1例左耳乙状窦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例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的心理治疗,并复习乙状窦憩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运用心理疗法中的暗示疗法、情绪疗法、音乐疗法、读书疗法,必要时运用一定量的安慰剂.结论心理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微小、疗效肯定,所以在未来的数年,随着心理治疗在临床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将可能促进耳鸣领域对心理治疗的认可和推广,更有助于对合并耳鸣的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状窦还纳术及窦壁重建术治疗乙状窦憩室及骨壁缺损引起的血管搏动性耳鸣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威海市立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例血管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当天、1个月、6个月、1年耳鸣变化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右侧发病6例,左侧发病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颞骨薄层CT及颅脑MRA、MRV检查确诊为乙状窦源性血管搏动性耳鸣,耳鸣致残量化表(THI)评分分级,均为3级以上,7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其中6例乙状窦憩室伴发乙状窦骨质缺损患者接受乙状窦憩室回纳及窦壁重建术治疗,1例合并横窦憩室患者接受乙状窦、横窦憩室回纳+窦壁重建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痊愈5例、显效1例、有效1例。结论 对乙状窦憩室或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进行乙状窦还纳术及窦壁重建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外壁或外壁骨质缺损,边缘光整的软组织团块突人乳突蜂房内,其中2例突出至皮下,突出的软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使用耳甲腔软骨修复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对7例乙状窦骨壁缺损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行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及乙状窦缩窄术,首先显露乙状窦骨壁缺损处,将耳甲腔软骨嵌入缺损处进行修复,其中4例患者经乳突入路手术,3例患者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所有患者手术当天耳鸣消失,无头痛、呕吐、发热、眩晕、听力下降及耳廓畸形等并发症,随访4~36个月,6例痊愈,1例显效。结论 使用耳甲腔软骨修复乙状窦骨壁缺损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操作简便、取材方便,无需增加手术切口、创伤小,术后无耳廓畸形、疗效好,耳软骨可塑性强、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易成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耳鸣可分为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和非搏动性耳鸣(non-pulsatile tinnitus,NPT),以非搏动性耳鸣为多见,搏动性耳鸣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1]。搏动性耳鸣多由血管因素导致[2],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不规则导致的血流紊乱引起,根据血管来源可分为动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和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3]。动脉源性致病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和动脉瘤、颅底及颞骨血管性肿瘤、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及颅外动脉瘤、心输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乳突径路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6月诊断为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8.5岁;左侧 1例,右侧5例。术前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乙状窦骨壁缺损,术前结合颅内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颅内血管CT动静脉造影(CTA+CTV)等综合检查,排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其他疾患。全部患者均行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无眩晕、恶心、呕吐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29个月,6例患者搏动性耳鸣分级0级4例(痊愈)、1级1例(显效)、2级1例(有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复发。结论通过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所致搏动性耳鸣的风险较小,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8例乙状窦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耳鸣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行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听、耳声发射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颞骨薄层CT/HRCT平扫,8例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其中6例患者选择行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2例拒绝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 手术证实诊断正确,术中乙状窦沟壁重建后搏动性耳鸣症状消失,随访2~16个月,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无明显好转。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听力检查、颞骨CT/HRCT、头颅CTA/CTV可诊断乙状窦憩室。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是较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乙状窦骨壁菲薄所致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断为乙状窦骨壁菲薄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13例,所有患者采用耳后乳突径路行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术中磨除乙状窦周围气房,充分显露乙状窦骨壁后用骨蜡加固乙状窦壁。对其临床资料和短期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10例,术前颞骨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乙状窦骨壁存在局灶性菲薄。1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搏动性耳鸣即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第二天开始改善,术后第六天诉耳鸣完全消失。随访2-18月,13例患者搏动性耳鸣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本文短期疗效观察表明,乙状窦骨壁局灶性菲薄是部分搏动性耳鸣患者的致病原因;用骨蜡行乳突径路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是治疗这类搏动性耳鸣的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总结,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病例报道患者女,38岁,因右耳耳鸣3年于2012年4月1 6日入院。患者发病后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无头部外伤或手术史。体查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光泽度佳。双耳纯音测听示听力正常,声导抗示鼓室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引出。  相似文献   

15.
16.
乙状窦源性耳鸣颞骨气化程度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颞骨气化程度及含气状态在乙状窦源性耳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手术证实的29例乙状窦源性耳鸣和116例正常人颞骨CT图像.结果 正常组男性右侧颞骨气化Ⅱ度3例,Ⅲ度19例,Ⅳ度36例;左侧气化Ⅱ度5例,Ⅲ度12例,Ⅳ度41例.女性右侧颞骨气化Ⅱ度5例,Ⅲ度10例,Ⅳ度43例;左侧气化Ⅱ度6例,Ⅲ度9例,Ⅳ度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颅内压和正常颅内压状态下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入选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66例(乙状窦沟骨板缺损55例,乙状窦憩室11例)。基于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用横窦狭窄指数(index of 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ITSS)将患者分为高颅内压组41例,正常颅内压组2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耳鸣特征及血生化检查的差异。结果 高颅内压组和正常颅内压组体重指数(BMI)分别是24.98 kg/m2(22.87 kg/m2,28.46 kg/m2)和24.01 kg/m2(20.34 kg/m2,25.03 kg/m2),耳鸣障碍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分别是45.59±23.47和33.84±20.13。高颅内压组的BMI和THI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颅内压组(P分别是0.04...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6岁,因右耳搏动性耳鸣5个月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自觉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无头部外伤或手术史.查体见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光泽度佳.双耳纯音测听示听力正常(图1),声导抗示鼓室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引出.颞骨CT扫描示右侧乳突后方乙状窦扩大,并向前外侧膨出至乳突骨皮质表面(图2).增强后扩大的乙状窦内容物与颈静脉呈等密度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效果。方法通过对2010.1—2016.10在我科住院的25例V级搏动性耳鸣患者,查颞骨薄层CT提示乙状窦壁与乳突气房间隔薄弱、或者乙状窦外壁菲薄、缺损,入院后均行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评价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中21例耳鸣患者均为女性,4例为男性;其中右侧18例,左侧7例;年龄25-60岁,中位数42岁,病史6月-6年,有2年以上高血压病史7例,腔隙性脑梗塞病史5年1例,施行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后,23例术后即刻治愈,搏动性耳鸣完全消失,2例耳鸣响度明显减弱,术后6月、12月电话随访此2例病人耳鸣时有时无,响度≤II级,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没有复发或加重病例。结论耳后肌骨膜瓣修补乙状窦窦壁治疗搏动性耳鸣简单有效,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小,创伤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但需术前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20.
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的病理生理与头颈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乙状窦病变、岩骨段颈内动脉病变、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等不同血管解剖改变所致的PT其耳鸣特点不同,并且伴随症状亦不同。这使我们在诊治疾病时有迹可循,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的血管。找到结构异常血管后,通过手术纠正血管解剖异常,可使PT缓解,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