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王健  王鸣岐 《四川医学》1999,20(4):378-379
通过经面罩无创性和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创性两种持续正压通气方式,对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严重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了对照性研究分析。发现在治疗后气插管组PaO2、PaCO2、意识障碍和呼吸肌疲劳征象的改善均优于面罩组。而面罩组在剔除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后,其余7例的疗效与插管组相似。结论认为对有意识障碍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应有选择性地使用面罩通气方式,治疗效果良好,并可减少对有创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需求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李尚贤  王宏 《浙江医学》1993,15(4):233-234
临床上常遇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经较长时间内科常规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但PaCO_2仍“居高不下”,病情迁延。此时若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作机械通气既无临床上的迫切性,又不易被病人及其家属所接受。我们从1992年1月至6月对7例病人试用(8例次)经密闭口鼻面罩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7例病人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62.4岁,均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Ⅱ型)、慢性肺心病而住院。经内科常规给氧、抗生素等治疗月余,心肺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其中6例PaCO_2仍高于7.3kPa(55mmHg)。2.方法:(1)仪器。密闭口鼻面罩(本  相似文献   

3.
4.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和辅助/控制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未正压的通气的疗效测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合并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的发生率、使用呼吸机时间。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PO2小于对照组(P>0.05),PCO2大于对照组(P<0.05),pH值小于对照组(P<0.05),但上机后合并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上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减少上机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长春  李梁  堵玉萍 《医学争鸣》2000,21(10):I220-I220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需鼻或气管插管 (或切开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气管插管为创伤性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本院用面罩式双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 /1998年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 41(男 32 ,女9)例 ,平均年龄 71(6 2~ 88)岁 ,均为 COPD合并 型呼吸衰竭 ,依据广州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鉴定标准诊断 .1.2 呼吸机 为美国伟康医疗产品集团公司生产的双正压机械呼吸机 (Bipap呼吸机 ) .1.3 方法 患者半卧位 ,吸气压从 6 cm H2 O,呼气压从2 cm H2 O开始 …  相似文献   

8.
<正> 我科自1993年到1998年共收住各种原因呼吸衰竭病人45例,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通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使18例患者转危为安,成功率40%。 1.临床资料 我科从93年元月到98年元月共收住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病人45例,年龄18岁到65岁之间,男17例,女28例,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18例生存,11例死于并发症,即肺部感染,1例死于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重要方法。近几年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应用BiPAP呼吸机对3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NIPPV(治疗组),有128例患者未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的改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总的住院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①NIPPV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②早期上机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病房3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护理数据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病情观察与合理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可使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心脏手术429例,按照是否行无创通气治疗分为研究组(N组,n=28)和对照组(C组,n=401)。分别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24h、16h、8h和治疗后8h、16h、24h、48h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和血气结果。比较两组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N组吸烟患者75.0%(21)明显高于C组47.5%(190)平均NPPV治疗时间为(40.8±15.4)h,NPPV治疗后呼吸次数、动脉血pH值、氧分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明显,有效率92.8%;对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功能不全疗效相对较差。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改善心脏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症状仍未能缓解,且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入选。观察应用BiPAP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应用BiPAP治疗后,33例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55.3±11.76mmHgvs.86.5±8.06mmHg,P<0.01)和动脉血氧饱和度(85.6±9.41%vs.95.4±5.81%,P<0.01)明显提高。5例患者呼吸困难无缓解改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1例患者死于心跳、呼吸骤停。结论急性左心衰应用BiPAP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CPAP)的方法能否改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及避免实施气道内气管插管。方法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普通面罩吸入氧流量 >5L情况下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与吸入氧浓度 (FiO2 )之比 <2 0 0时予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同时予SaO2 持续及PaO2 间断监测血氧状况。结果 :接受CPAP呼吸器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 78例 ,其中 73例接受治疗后 1h血氧改善明显 ,有效率为 93% ;4例因全身状况恶化行气管插管 ,插管率为 5 % ;1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停止该方法治疗。结论 :mCPAP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改善动脉血氧含量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可避免对一些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20例,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经口鼻面罩NIPPV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临床征象(神志、呼吸、心率)等。结果通气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PaO2、pH明显上升(P〈0.05),PaCO2、呼吸、心率明显下降(P〈0.01),所有指标显著改善。16例患者成功脱机,有效率达80%(16/20),2例改用有创通气,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2例自动出院。结论双水平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对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在治疗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失败的原因,以及降低治疗失败率相应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治疗失败组20例与治疗成功组30例的多种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治疗失败组中,在上机前重症感染、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上机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气压伤、低氧合指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结论:上机前重症感染、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上机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气压伤、低氧合指数与治疗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44-46+5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面罩器械通气治疗时采用不同通气技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7 年1 月~2020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按抽签法抽取33 例归为A 组,采用S/T 模式,使用橡胶面罩;33 例归为B 组,采用S/T 模式,使用塑料面罩;34 例归为C 组,采用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通气后,三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 值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后,三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应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在慢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无创辅助通气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结果: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过24 h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前后RR、HR、PaO2、PaCO2、pH值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53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7.94%.结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VV+[自主呼吸与目标容量通气的结合,由两种不同的以容量为目标的呼吸方式组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VC+)和容量支持通气(V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COPD急性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3例,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2~4h,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同时测定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稳定2~4h后随机选用Bilevel,VC+或A/C通气模式,三种通气模式下设置同样参数,相应分为Bilevel组、VC+组和A/C组。Bilevel组在撤机过程中,在每一个压力水平,分别予以Bilevel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相应分为Bilevel组和PSVl组。VC+组在撤机过程中,将通气模式先后调整为VS模式和PSV模式,相应分为VS组和PSV2组。每种模式持续30min,稳定后测定通气功能和血气参数,同时监测肺力学指标。结果 在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初期,Bilevel,VC+下的气道峰压较A/C时的气道峰压明显降低,而顺应性较A/C时高。Bilevel和A/C对患者的肺泡通气和氧合改善的效应无明显差别。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撤机过程中,Bilevel,VV+产生的效应与PSV基本相同,其呼吸形式和血气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ilevel和VV+模式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较A/C时的气道峰压低,顺应性高,撤机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和PSV基本相同,故可用于COPD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左心衰竭患早期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并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和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结果:13例患治疗有效,3例患治疗失败,需要有创通气,有效率81.2%。治疗后,患临床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提高,结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显降低对气管插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