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构成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查阅1961—2000年外检病理登记资料, 对其中1011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依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统计分析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组织学类型的构成比及甲状腺主要恶性肿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变化。 结果: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69%,明显高于加碘前的0.46%(P<0.01);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构成比出现明显变化,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食盐加碘后构成比(70.17%) 高于加碘前(55.84%),而甲状腺滤泡癌在食盐加碘后的构成比(11.08%) 低于加碘前 (24.58%);食盐加碘前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95±14.71)岁,加碘后发病高峰年龄为(43.06±13.09)岁,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P<0.05);食盐加碘前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加碘后3种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食盐加碘前后女性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 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增高,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乳头状癌显著增加,滤泡状癌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自1987—1997年间收治的34例涎腺恶性肿瘤作了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其中用6mv—X射线照射14例,6mv—X线加电子束照射19例,单纯电子束照射1例。结果与结论: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确能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尤多见于肢体、躯干、腹膜后及头颈部。软组织肉瘤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因其易于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单纯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为了提高软组织肉瘤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月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92例脏器以外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对40例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单纯放射治疗作了疗效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于文献描述。其1、2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50%、57.50%和39.28%。未分化癌的预后比其它类型癌瘤稍好些。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放射剂量建议分别为小于5000和大于7000cGy为好。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或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发生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第10位,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淋巴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下咽癌及术后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47例下咽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下咽癌切除术43例,姑息性手术4例;41例接受放疗,6例作化疗,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3年累积生存率:N1、N2和N3期患者分别为66.67%、33.33%和0%,肿瘤大小<2 cm和≥2 cm分别为76.92%和32.43%,术后采取放疗和未采取放疗别为53.84%和1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0,14.687,8.754;P<0.05)。结论下咽癌总体预后较差,N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及近期疗效是影响下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早手术,并坚持术后放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疗组织学疗效与胃癌患者p53和P-糖蛋白表达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8例正常胃黏膜、18例未经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胃癌组织和82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胃癌组织p53和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和P-糖蛋白表达与化疗组织学疗效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53和P-糖蛋白表达在正常组和胃癌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疗效与p53和P-糖蛋白的表达成负相关(P<0.01);生存期与组织学疗效成正相关(P<0.05);生存期与p53的表达成负相关(P<0.05),生存期与P-糖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P-糖蛋白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存在先天性多药耐药现象,术前检测P-糖蛋白与突变型p53的表达对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子宫颈癌予以放射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CR 10例(50%)、PR4例(20%)、总有效率70%.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11例(55%)、骨髓抑制5例(25%)、放射性直肠炎3例(15%).结论 放射治疗应用于子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 使用Prowess Panther放疗计划系统,对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制订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其中处方剂量为60 Gy,共30次,机架角度分别为0°、51°、102°、154°、206°、258°、309°,根据最小子野跳数为3 MU、5 MU、7 MU,最小子野面积为2 cm2、4 cm2、6 cm2,子野个数为9个、8个、6个,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静态调强计划,分别为P1(3 MU,2 cm2,9个)、P2(5 MU,4 cm2,8个)、P3(7 MU,6 cm2,6个),比较3种静态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靶区剂量、总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P1、P2的靶区剂量明显优于P3,P1优于P2(P<0.05),P2、P3的治疗时间、总跳数明显优于P1,P3优于P2(P<0.05).3种计划的心脏受照剂量、双肺受照剂量V20及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的脊髓平均受照剂量、CI、HI优于P3(P<0.05).P1双肺受照剂量V30低于P2、P3(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最小子野跳数及子野数均不宜过小或过大,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肿瘤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器官的保护及执行效率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子野参数.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疗后改变与复发的CT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并追踪随访至放疗后4年。结果:鼻咽癌在首程放疗开始后两周内CT扫描见肿瘤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 随着放疗的深入和结束,局部水肿逐渐消退,肿瘤范围逐渐缩小,而局部纤维化随之出现并增多。疗后6个月,局部水肿消退率92%,肿瘤消退率8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是指放疗后鼻咽部肿块完全消退,经过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又出现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应行6个月以上CT随访,以便与放疗后水肿、纤维化等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骨转移癌患者,给予帕米膦酸钠60mg、3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0ml、250ml中,静脉滴注,d1~2分别持续4h、2h,每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3600cGy;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5例,轻微缓解(MR)5例,无缓解(NR)3例,总有效率82.2%(37/45);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骨转移癌患者,给予帕米膦酸钠60mg、3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0ml、250ml中,静脉滴注,d1-2分别持续4h、2h,每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36000Gy;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5例,轻微缓解(MR)5例,无缓解(NR)3例,总有效率82.2%(37/45):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9例不能手术或不同意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希罗达化疗: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天,连用14天后停药7天,21天为1周期,共2周期。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DT60~66GY/30~33/6~7W。治疗结束4周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随访两组的1、2、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5.7%和64.7%(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55.9%(P〈0.05),2年生存率分别51.4%和37.1%(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31.4%和23.5%(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消化道症状、手足综合征,多为Ⅰ、Ⅱ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希罗达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副反应轻,但对2、3年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慧群 《安徽医学》2001,22(2):28-29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 5年来住院死亡的 5 9例晚期NSCLC进行分析 ,采用手术加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组与非综合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地区住院的晚期NSCLC患者存活期较短 ,5年生存率为零 ,2年生存率 0 0 5 %。晚期患者仍以手术加化疗、放疗的综合疗法较好 ,平均生存期最长 ,时序检验P <0 0 0 1。结论 :晚期NSCLC患者治疗仍以手术加化疗、放疗的综合疗法较好 ,本地区住院的患者生存期较短可能与发病年龄大、误诊、并发症多、治疗的专科性不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3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23例,序贯放化疔组(序贯组) 16例。所有患者均行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放疗用6 MV X线,计划剂量为62~68 Gy,常规分割为2 Gy·次~(-1)·d~(-1),5次/周。分别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卡氏评分(KPS)变化及骨髓毒性。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病例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KPS改善率分别为17.4%(4/23例)比12.5%(2/16例)、73.9%(17/23例)比62.5%(10/16例)、78.3%(18/23例)比75.0%(12/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91.3%(21/23例)比87.5%(14/16例);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2.2%(12/23例)比50.0%(8/16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0%(3/23例)比12.5%(2/16例),均为1、2级。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优于序贯放化疗的趋势,为绝大部分患者所接受,同步化疗毒性增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洪超善  梁世雄  何尧林 《广西医学》2016,(12):1671-1675
目的 探讨摆位误差对乳腺癌患者放疗中心脏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制定放疗计划,保持原计划射野角度、射野剂量、射野权重等参数不变,移动射野中心,模拟3个方向(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重新计算移动射野中心后的心脏受量,并与原计划比较.其中X-、Y-分别代表患者身体相对于射野向患侧、头侧移动.结果 新计划X-3、X-5、X-7、X-9、Y-5、Y-7、Y-9的30 Gy剂量线所包绕心脏的体积百分比(V30)较原计划增加(P<0.05),其中X-7、X-9、Y-9超过限量;X-9、Y-7、Y-9、Z7、Z9的V40较原计划增加(P<0.05);X-5、X-7、X-9、Y-5、Y-7、Y-9的心脏平均剂量较原计划增加(P<0.05),增加幅度分别为54 cGy、80 cGy、110 Gy、100 cGy、142 cGy、182 cGy.结论 对于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患侧方向和头方向均≥5mm的摆位误差会使心脏平均剂量明显增加;患侧方向≥3mm、头方向≥5 mm的摆位误差会使心脏V30明显增加.建议当患侧方向、头方向的摆位误差≥5 mm时,应校正误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致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以来在我院因宫颈癌进行放射治疗导致直肠炎的患者56例。对照组2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别。所有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P<0.05。结果观察组病例放射性直肠炎突出的症状体征平均转阴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情绪稳定、治愈率高,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规则性保留灌肠联合肛周皮肤护理、溃疡面直接喷洒表皮生长因子对于宫颈癌放射治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