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77年—1982年期间,本院共作回肠袢代输尿管术10例。通过定期随访,对该手术的适应症、吻合、返流、回肠袢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低压回肠袋代膀胱的护理体会(277102)山东省枣庄市市立医院孟春玲王成银低压回肠膀胱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一种新手术方法。此手术是行膀胱全切,距回盲部逆上20~25cm处截取55cm回肠肠袢、吻合回肠断端、近端肠袢与双输尿管吻合,并将15~20cm肠管同...  相似文献   

3.
5例回肠袢代输尿管手术报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510180)周一南魏鸿蔼余安迪本院于1990~1994年共做回肠袢代输尿管手术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8岁。因右肾多发性结石,在外院行右肾切开取石,术后20多天伤口尿瘘,并放置造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回肠代输尿管术的尿引流方法是“三管法”,即肾造瘘管、膀胱造瘘管、及代输尿管支架引流管引流。我们从1979~2000年共作回肠代输尿管术23例,其中17例术中采用了我科自行设计的U形多孔引流管(U形管)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2年2月~1994年4月,我们为8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患者施行了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采用回肠折叠包埋式吻合,回肠袋与后尿道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全部患者可自控排尿,无明显残余尿。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的诱因、长度及治疗方法,其中3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患侧肾造瘘术、输尿管肾盂吻合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3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仅1例有轻度积水;1例行肾切除术恢复良好;1例行患侧肾造瘘术、输尿管肾盂吻合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3月出现输尿管长段狭窄,拟行回肠代输尿管术。结论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是输尿管镜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既可保护肾功能,又可保持肾输尿管膀胱的连续性,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少输尿管Bricker膀胱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对14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在Bricker膀胱输尿管吻合时,将输尿管下端“Y”缝合并与Beicker膀胱其回肠远端端端吻合后,再向回肠内套入2.0cm~2.5cm。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无发生吻合口尿瘘,8例术后经6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生肾积水及血电解质、肌酐、尿素氮升高。结论:改良的输尿管Bircker膀胱吻合术是预防吻合瘘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抗反流技术的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的价值。方法腹膜后纤维化所致长段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患者11例,其中双侧肾积水9例,单侧肾积水2例,均采用一段回肠替代双侧或单侧输尿管,输尿管与回肠作端侧吻合,并采用回肠壁外与腰大肌间隧道抗反流技术,固定段长4~5cm。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2~76个月,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积水明显减轻,术后半年肾积水基本消失,血生化、电解质正常。结论回肠替代输尿管时采用回肠壁外隧道抗反流技术是治疗腹膜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的较好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抗反流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回肠代输尿管术是治疗患者长段输尿管狭窄的恰当方式.微创手术技术已被证明和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且在减少手术创伤、出血和术后康复周期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为了研究腹腔镜下回肠代输尿管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对相关文献中该手术方案的手术指征、禁忌症、手术方法和术后结果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该手术的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共有20例腹腔镜下回肠代输尿管术报道纳入综述, 其手术时间在195~480 min之间, 出血量在50~375 mL之间;共有7例机器人辅助的回肠代输尿管术报道纳入综述, 其手术时长在320~720 min之间, 出血量少于10~100 mL.该手术的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尿瘘、小肠梗阻、吻合口瘘、暂时性氮质血症和泌尿系感染等.术后所有患者的肾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综上,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回肠代输尿管术是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术方案, 尽管其疗效和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但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方法因其微创特点仍具有相对优势, 它们均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瘢痕形成和术后康复时间.由于现有报道的病例数量有限, 故还需对回肠代输尿管的微创手术方案进行更多和长期的研究, 以便建立和完善该术式的标准手术步骤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建立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的家兔实验动物模型,为以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这种新的手术方法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封闭饲养的成年大耳白雌兔7只,体质量4.0~5.0kg,在静脉麻醉下行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手术(选取近末段回肠祛除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取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浆肌层表面,再与缺损顶部及前壁部分的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4、8周分别安乐处死动物,取出替代膀胱部位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只进行手术实验,其中3只死于术后并发症,剩余4只术后正常存活,无肠梗阻、尿瘘或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所截取回肠段长约4.0cm,腹膜面积约4.0cm×2.5cm,移植腹膜均全部成活,术后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病理学:手术后4周可见移植腹膜全部存活,8周可见移行上皮完全取代腹膜覆盖重建部位,未见肠上皮细胞残留与再生。结论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手术是可行的,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膀胱手术新方法,同时也为更加接近人体的大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为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可能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最基本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0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 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回肠新膀胱术后远期尿潴留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4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远期(3月以后)出现急慢性尿潴留患者在一般个人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坏及尿路感染等情况,粘液分泌过多及缺乏有效新膀胱功能锻炼是引起尿潴留的主要原因,经间断新膀胱冲洗后1例恢复正常排尿,3例行新膀胱耻骨上穿刺造瘘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回肠新膀胱术后远期尿潴留可采用穿刺造瘘术,有效预防进一步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
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
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
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
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
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
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
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
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膀胱癌患者使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情况,白天控尿良好的患者占94%,夜间控尿良好的占84%。排尿通畅者占21例,不畅者占4例;B超检查没有出现上尿路扩张症状,膀胱造影没有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现象。结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T型原位回肠膀胱重建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3月~2012年3月间膀胱全切加T型原位回肠膀胱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尿控及性功能情况、尿动力学检查、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此术式的有效性。结果此术式手术时间为(120~205)min,平均(145.5±1O.5)min;术后患者均用腹压排尿,白天尿失禁发生率为10%,夜间尿失禁发生率为5.7%;新膀胱容量从术后6个月的平均(270±15)mL增加到术后9个月的平均(418±27)mL,最大尿流率从术后3个月的平均(11.2±2.4)mL/s增加到术后9个月时的平均(17.9±1.3)mL/s,残余尿量从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40±1)mL减少到术后9个月时的平均(21±2)mL;膀胱尿道吻合处狭窄发生率为3.6%。回肠新膀胱多发结石发生率为5.5%;无肾积水、输尿管反流及肿瘤远处转移等。结论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T型原位回肠膀胱重建术并发症少、尿控率高,在膀胱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