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B细胞淋巴瘤(B-NHL)、15例T细胞淋巴瘤(T-NHL)、不能确诊为NHL的标本5例及1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58例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有IgH基因重排为47例,有3例TCRγ基因重排.15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1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1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IgH及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及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PCR方法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NHL及其疑难病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阳  王玮 《江苏医药》1998,24(10):728-729
为探讨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上述基因重排。结果发现30例患者中9例(30%)发生IgH基因重排,因此认为ANLL中确实存在系列不保真现象:具有较高的IgH重排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吕翔 《江苏医药》1997,23(10):706-708
9例临床怀疑为恶性淋巴瘤的巨脾切除的标本,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示4例为恶性淋巴瘤。通过基因重排分析见9例中3例呈免疫球蛋白重链(IgH),4例呈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随访结果表明两种基因重排分析对于反应性增生及恶性淋巴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妙侠  梁国桢 《贵州医药》1998,22(6):401-403
收集贵州地区100例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EB病毒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肿瘤细胞的T细胞表型;用聚合酶链检测EB病毒特征的DNA序列(EBV-DNA),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极为密切,EB病毒在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淋巴母细胞性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H和TCRγ基因重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53例不同时期CM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进行研究。结果检出IgH基因重排阳性2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3例,其中IgH Fr3A克隆性重排在CML慢性期(42.3%)远较加速期为少(76.6%),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CML各期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细胞受体(TCR)δ基因重排,检测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与骨髓涂片标本.其中1例初发和1例未完全缓解的标本检测出基因重排,1例完全缓解的标本未检测出基因重排。对照标本均未检测出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7.
PCR及其衍生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形成、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分子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PCR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每一种白血病细胞仅有一种IgH基因重排方式,所以是淋巴细胞系单克隆增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利用PCR及其衍生技术检测IgH基因重排,敏感而特异,是进行疗效监测、判断预后、预防复发的重要技术手段。Yokohama等犤1犦应…  相似文献   

8.
周薇  黎刚  修芸 《现代医药卫生》2014,(7):966-967,970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T细胞受体(IgH/TCR)基因重排检测联合EB病毒(EBV)原位杂交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EBV+-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及基因组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以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误诊。方法采用IgH/TCR基因重排与EB原位杂交联合分析诊断EBV+-B细胞淋巴瘤1例,分析其免疫组化特征、EBV原位杂交、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EBV+-B细胞淋巴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常伴骨髓和外周血浸润。淋巴结活检显示其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减少,淋巴结高度增生性病变,可见轻至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窦扩张,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证实EBV感染的细胞毒性B细胞构成病变主体;EBV原位杂交显示部分淋巴细胞核阳性;基因重排提示IgH、免疫球蛋白轻链(Igκ)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TCRγ无克隆性重排。结论 EBV+-B细胞淋巴瘤从形态学上难以与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淋巴瘤区分,早期诊断困难。联合应用IgH/TCR基因重排与EBV原位杂交技术对EBV+-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3):29-32
目的探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存档蜡块45例,采用HE常规染色及SP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学分类,运用PCR半巢式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Ig H FR3A和Ig H FR3A+FR2A在MALT淋巴瘤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7/28)和75.0%(21/28),在DLBCL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在MCL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100.0%(1/1)和100.0%(1/1)。Ig H FR3A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阳性检测率为60.0%。Ig H FR3A联合Ig H FR2Ad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3.3%(33/45)。结论采用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能够作为淋巴瘤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有助于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良恶性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免疫球蛋白重链 (IgH)基因、T细胞受体δ(TCRδ)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88例儿童ALL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IgH、TCRδ 重排 ,结合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免疫表型和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结果 IgH基因重排 2 8例 ,阳性率 31 81% ;TCRδ 基因重排 31例 ,阳性率 35 2 3%。两者均表达者 10例 ,阳性率 11 36 %。在 73例B系ALL中IgH基因重排 2 8例 ,阳性率 38 36 % ,TCRδ 表达 2 5例 ,阳性率 34 2 5 % ,两者均表达者 10例 ,阳性率 5 6 8%。在 15例T系ALL中未检出IgH基因重排 ,仅 5例为单纯表达TCRδ 基因重排 ,阳性率 33 33%。在B系ALL中IgH表达高水平与T系ALL中IgH未表达相比 ,( χ2 =13 74 ,P <0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 88例儿童ALL中的 85例获完全缓解 (CR) ,缓解率 96 6 % ,对其中 5例患儿IgH基因重排PCR动态观察 ,结果分别在完全缓解 (CR) 15个月、18个月、2 0个月、2 4个月时转阴。结论  ( 1)TCRδ 基因重排在儿童ALL中为高表达 ,在B系与T系ALL中表达相比 ,( χ2 =1 0 7,P >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 ( 2 )IgH、TCRδ 基因重排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基因重排 ,该项检测有助于ALL克隆性诊断和基因分型。 ( 3)监  相似文献   

11.
盛瑞兰  夏薇 《江苏医药》1997,23(4):260-261
近三年来,我们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y基因重排(TCRy)基因重排分析用于淋巴增殖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血液学及病理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现报告一组T一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并就基因重排分析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意义作一分析。一、T一大粒淋细胞白血病(T-LGL):患者女,24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增高1年来院就诊,无不适症状。体检:无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皆无肿大。血红蛋白114g/L,白细胞12.OX10’/L,分类:淋巴0.86,中性0.13,单核0.01。血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中,弥漫大B淋巴瘤(DL-BCL)42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FL)15例、套细胞淋巴瘤(MCL)5例;15例未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从组织蜡块切片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62例B-NHL中53例IgH基因重排(85.5%),其中DLBCL37例、FL13例、MC14例,阳性率分别为88.1%、86.7%、80.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中10例IgH基因重排,其中7例经随访或会诊确认为B-NHL;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IgH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适用于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及外周血中的存在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例蕈样肉芽肿、(MF)17例可疑蕈样肉芽肿、8例神经性皮炎、8例湿疹、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红皮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进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检测,同时取5例正常皮损及健康人血作为对照。结果:MF患者皮损TCR-γ基因重排总阳性率为78.6%;外周血总阳性率为35.7%;MF患者皮损和血液中有3例患者同时出现TCR-γ基因重排,2例在皮损中无基因重排的情况下血液单独出现TCR-γ基因重排。可疑MF皮损总阳性率为41.2%,血液总阳性率为17.6%。神经性皮炎、湿疹、淋巴瘤样丘疹病、红皮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及正常皮损和健康人血中无TCR-γ基因重排。结论:皮损TCR-γ基因重排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血液中的TCR-γ基因重排与MF疾病进展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倩  赵玺龙  王丽  陈玥 《云南医药》2010,(3):266-268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基因重排特征。方法Castleman病组织共13例,分别进行常规HE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13例Castleman病按组织学分类为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中间型1例;按临床表现分类为孤立性10例,多中心性3例。13例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均提示病变为多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表现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其本质为B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恶性淋巴瘤组织样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MALT1、CCND1、C-MYC和ALK基因重排.结果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6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9.03%(9/31),滤泡性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1.11%(11/1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MALT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47.37%(9/19),套细胞淋巴瘤中CCND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8.88%(8/9),Burkitt淋巴瘤中C-MYC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100%(2/2)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75.00%(6/8).结论 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明确TCR基因重排在AL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36例ALL患者,观察治疗前、完全缓解后以及干细胞移植后等不同疾病状态下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4水平。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为初治组为(7.38±6.65)×10-2水平,完全缓解(CR)组为(1.08±1.02)×10-2水平,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组为(5.65±3.89)×10-3水平。CR组和HSCT组TCRVγI-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P<0.01),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P<0.05)。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2例MRD水平<1×10-3,此2例获长期无病生存,另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1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所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盛瑞兰  朱广荣 《江苏医药》1996,22(10):667-670
按1989年FAB对慢性淋巴系白血病分类建议,根据临床、细胞/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PCR法IgH与TCRr基因重排分析,血尿免疫球蛋白定量研究,对20例患者(B细胞白血病16例,T细胞白血病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就B-CLL诊断标准、形态学与生物学特点,疾病的转归,B-PLL、WM及T-LGLL、NK-LGLL的诊断要点进行讨论。对T-白血病/淋巴瘤是否亦应列入分类提出看法,强调了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三维诊断对该系统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MRD的关系。结果 39例B-NHL初诊未经治疗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34例阳性,阳性率87.1%(34/39)。34例初诊阳性患者,治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6例IgH基因重排转阴,3例持续阳性;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持续阳性。分析发现13例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均呈阳性。结论 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作为B-NHL的辅助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建民  付刚  封琳  刘卫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2-2853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胃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表现。结果:21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均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MALT淋巴瘤多见,并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