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海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21-112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术后两种预防粘连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45例官腔粘连病人,其中术后置避环组75例(A组),术后放置球囊组70例(B组),观察两种抗粘连方法后病人的月经量、官腔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B组病例在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官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d0.05)。【结论】宫腔镜分离粘连术后放置球囊注几丁糖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官腔镜手术治疗官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宫腔镜诊治的官腔粘连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宫腔粘连分离均在官腔镜下顺利完成,发生子宫穿孔2例,经腹腔镜下修补预后良好,无感染、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月随访,宫腔镜复查:98例月经异常者有78例月经恢复正常(79.6%),18例月经未完全恢复正常,但有明显改善(18.4%);术后官腔完全恢复正常89例(84.0%),基本恢复正常15例(14.2%);52例有生育要求者有28例妊娠生产(53.8%)。结论 官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子宫粘连的声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是B超的监护作用。方法:对42例官腔粘连患者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和官腔声像改变;其中部分患者在B超监护下行官腔镜分粘术,对分粘部位和方向实施引导。结果:官腔粘连超声声像归纳为两种类型:①官腔积液型表现为或轻或重的官腔分离,内为液性暗区,周边为强回声光带,共9例。②官腔非积液型官腔线强回声不光滑、不连续、偏心状;或表现为内膜回声不规则,呈低回声,混合性回声,共33例;B超监护下对严重官腔粘连患者行官腔镜分粘,共15例,无一例发生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官腔粘连形态与宫腔手术史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官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月经、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官腔镜确诊宫腔粘连的59份住院病历,对其中术后6个月以上病例进行随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43例.结果 月经量减少、闭经和不孕是宫腔粘连就诊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2.20%、28.81%和38.98%.全部病例均有官腔操作史,其中与妊娠有关的刮宫占96.61%.发生中重度粘连与产后出血、稽留流产及人流不全的重复清宫有关,与人流次数无显著相关.术后累积妊娠率为54.5%,其中83.3%在1年内妊娠,94.4%在2年内妊娠.对重度粘连的手术效果仍有待改善.结论 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金标准,术后2年仍不孕病例应考虑再粘连问题,对重度粘连病例尚缺乏有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术后应用不同剂量雌激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 的 60 例实施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按照术后给予雌激素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 1%mg/d )、高剂量组( 6%mg/d ),每 组 30 例。 对比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情况。 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子宫内膜明显厚于低剂量组( P <0.05 );高剂量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P <0.05 );高剂量组宫腔再粘连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P <0.05 )。 两组均未出现阴道 不规则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大剂量雌激素应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官腔镜术后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患者子宫内膜恢复情况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宫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上诊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nsions,IUA)的优先选择手段。宫腔镜直视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可安全、有效地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处。但术后宫腔可再次发生粘连,其发生情况与术前的粘连程度紧密相关。本次研究对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留置不同的宫内留置物,比较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从而确定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方案。方法对经宫腔镜明确诊断的中、重度宫腔粘连42例,按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将2008年4月~2009年4月确诊的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4月~2010年1月确诊的22例作为治疗组。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人工周期+宫内节育器(IUD)方法;治疗组术后采用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再粘连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吴亚莲  程金凤  周智  徐莹  王姣姣 《妇幼护理》2023,3(13):3043-3045
目的 探讨专病随访应用于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粘连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接收的 104 例 IUA 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2 例。患者都实施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常规组接受常规随访,研究组接 受专病随访。比较两组的疾病认知程度、术后恢复、妊娠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结果 研究组疾病认知程度、月经恢复率、受孕率较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经期较常规组长(P<0.05)。研究 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专病随访干预 应用于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粘连患者,能提高疾病认知程度,改善术后恢复、妊娠情况、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的经验和预防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行官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抗感染、扩宫棒扩宫及术后人工周期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时间12~30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25~70mL.一次治疗后,治愈42例,改善4例,无效0例.4例改善患者第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宫腔镜与多手段结合治疗宫腔粘连分离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官腔镜电切术后放置T型节育器预防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方法 行宫腔镜电切术455例,于电切手术结束应用催产素10~20u静注后观察无出血。探测宫腔深度后放置T型节育器。根据电切类型不同,于术后1~3个月取出节育器,然后行B超检测,观察宫腔内有无积液,判断是否存在宫腔或宫颈管粘连。结果 术后2个月随访并行B超检测,其中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245例,宫腔积液1例(1/245例,0.41%);电切子宫内膜78例,电切子宫内膜息肉72例,电切宫颈管肌瘤或息肉37例,子宫纵隔切除9例,宫腔粘连分离术5例,宫腔异物取出9例,B超检测均未发现宫腔积液。结论 宫腔电切术放置T型节育器对预防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有效,有效率达99.78%。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36例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扩张宫颈,用Hegar扩张器或B超监测行宫腔镜微型剪锐性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IUD留置治疗。结果:36例完全分离(100%),无并发症发生。经期下腹痛者12例,缓解10例;月经减少或闭经者28例,恢复正常21例;有18例妊娠(50%),受孕与月经恢复者有密切关系。结论:宫腔镜诊治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可有效地扩张宫颈。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200例的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5%,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出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空气栓塞、官腔粘连、心脑综合征无一例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详细地、全方位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提高宫腔粘连手术的成功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分离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导尿管加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对28例经宫腔镜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一次手术后宫腔形态基本正常(18例可暴露出患侧输卵管开口),术后3个月月经正常19例,月经较术前增多7例,月经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妊娠率21.4%(6/28)。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并加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宫腔再次粘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粘连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艳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2):1737-1737,1740
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粘连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3月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粘连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采用探针、宫颈扩张器及刮匙分离粘连。术后25例治愈,3例有效,总治愈率达89.3%(25/28),其中有生育要求的6例中5例恢复生育能力,恢复达83.3%(5/6)。未出现手术无效的患者。结论采用本组手术方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粘连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在子宫内膜修复期间易发生再次粘连,因此应当注意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5.
石雯  王茂彩  王敏仪  陈姗  李骁 《新医学》2022,53(11):833-837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不同辅助治疗方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8 例中重度宫腔粘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TCRA,按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分为3组:TCRA组(A组,17例)、TCRA +子宫球囊支架置入术组(B组,35例)和TCRA +子宫球囊支架置入术+透明...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诊断腹腔粘连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诊断腹腔粘连的可能性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10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自身手术前后对照方法,术前应用超声检测脐孔、胆囊底及胆囊颈腹腔脏器滑动情况诊断有无粘连,并与术中脐孔、胆囊底及胆囊颈粘连诊断结果比较,分别计算超声诊断脐孔、胆囊底及胆囊颈粘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比较10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超声与术中诊断脐孔、胆囊底及胆囊颈粘连发生率,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即术前超声与术中诊断粘连结果基本一致.超声对诊断脐孔、胆囊底和胆囊颈粘连的敏感性分别为100%、66.6%和84.0%,特异性98.9%、91.7%和89.3%,准确性99.0%、85.0%和88.0%,阳性预测值:50.0%、75.0%和72.4%,阴性预测值100%、88.1%和94.7%.结论术前超声可以预测脐孔及胆囊周围有无粘连,对术者估计手术难度及选取第一穿刺点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引产后引起宫颈粘连并轻度宫腔粘连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3岁。因引产后闭经伴周期性腹痛7a来本院就诊。7a前在外院中孕引产,产时宫颈裂伤缝合,产时大出血曾给予输血治疗,术后无月经来潮,有周期性剧烈腹痛,经抗炎治疗后腹痛能缓解。诊断为重度宫腔粘连,前后在当地医院行两次宫腔粘连分离术(第二次为宫腹腔腔镜联合手术)并上环,术后病情无好转。患者引产前月经正常,孕6产1,人工流产4次,引产1次,足月顺产1次。妇检: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呈蒜瓣样,子宫后倾后屈,大小正常,附件未及异常。血性激素结果正常。初步诊断“宫腔粘连”,在B超监视下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广泛粘连,宫底偏左有一小孔穴,因疑子宫穿孔而停止手术。经抗炎治疗一周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开腹后探查盆腔,见子宫大小、外形正常,右前壁有一陈旧性穿孔但未穿透浆膜面,表面暗紫色,双侧附件正常。自宫颈探宫腔数次均从陈旧性孔穴穿出。因患者无再生育要求,强烈要求解决腹痛症状,经与患者和家属协商后决定切开子宫以确诊。自子宫前壁近底部正中纵型切开子宫达宫腔,官腔可见正常内膜,两侧宫角部轻度膜性粘连,分离该粘连,用探针由宫颈反复探宫腔不能到达宫腔,遂用探针逆行从宫腔探宫颈管,感前方阻力大,用力旋转探针前进约1.5cm后阻力消失、穿透宫颈管的粘连达宫颈外口,依次扩张宫颈至7号,宫腔置双腔气囊管后缝合子宫,气囊内注水3ml。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1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晶 《中国内镜杂志》1997,3(5):60-60,62
子宫腔粘连多由于宫腔手术损伤子宫,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所致。应用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官腔内病变范围及形态,并在直视下分离切除粘连,恢复宫腔正常解剖关系。1资料与方法1.l资料自1993年11月~1997年4月,对可疑宫胶粘连,原发、继发性不孕排除排卵障碍者施行宫腔镜检查32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中应用防粘连隔离膜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226例不孕患者在本院用腹腔镜行盆腔粘连松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2例术中应用防粘连剂。记录盆腔粘连与松解情况、输卵管通畅性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①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染色通液中发现42条近端梗阻,治疗组疏通199条输卵管,对照组疏通211条输卵管;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72~96h出院;③随访情况:术后随访13~23个月。治疗组输卵管再闭塞率2.01%(4/199)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受孕率59.82%(67/112),对照组2例失访,受孕率41.07%(46/112),两个治疗组比较其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中应用防粘连剂治疗不孕症可行、有效,术后再闭塞率低,受孕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宫腔镜下分离术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经量评分及宫腔粘连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评分、宫腔粘连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宫腔粘连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4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月经量及宫腔粘连情况,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