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176-177,180
目的探讨鞍麻用于老年人鞍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鞍区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鞍麻组(A组)和腰麻组(B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的MAP、HR,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鞍区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能充分屈髋、膝、踝关节时间)、最高平面节段,记录麻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MAP、HR在T1、T2、T3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7、8.59、7.70、11.63、10.27、13.27,P均<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05);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最高平面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A组和B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中尿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结论鞍麻完全能满足老年人鞍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碳酸利多卡因鞍麻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0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鞍麻,对照组采用局麻。结果:观察组显效率97%,对照组显效率24%,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碳酸利多卡因鞍麻用于肛肠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5.
徐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5):49-52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小剂量芬太尼在全麻复合高胸位硬膜外阻滞中的麻醉作用。方法40例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GE组)和对照组(GA组),GE组为全麻复合高胸位硬膜外阻滞,单纯全麻组为GA组,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和血压(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毕拔管时间和异丙酚用量GE组显著小于GA组(P<0.05),血压、心率GE组均低于GA组,2组IL-6术后均比术前升高,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IS值均在手术应在的常规范围内,但拔管时GE组略高于GA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在全麻复全高胸位硬膜下阻滞下胸科手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等比重腰麻在控制不同阻滞平面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组(常规腰麻,n=60)和L组(低平面腰麻,n=60)。C组患者左侧卧位下向头部方向正常速度推注5 mg0. 375%等比重布比卡因,麻醉平面在T_(12)水平; L组采用相同体位下小剂量布比卡因向尾部方向缓慢注药,控制麻醉平面于L_5水平。对比2组镇痛持续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尿潴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C组比较,L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对下肢运动阻滞影响更小(P 0. 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剂量等比重腰麻在控制较低麻醉平面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保持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胸卧位联合屈膝侧卧位对纠正胎儿枕后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枕后位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截石位待产,观察组采取膝胸卧位联合屈膝侧卧位待产。比较两组产妇胎位纠正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对照组胎位纠正率为62.0%,观察组胎位纠正率为81.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9.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胸卧位联合屈膝侧卧位对纠正胎儿枕后位有效,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学龄期儿童的方法已成为各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外科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本文就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全麻2种麻醉方法用于学龄期儿童下腹部手术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本院择期行肛肠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丁哌卡因组,每组40例,均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均未于硬膜外腔追加药物,且手术顺利完成;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但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晚,最大运动阻滞程度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麻醉满意度无显著差异,均能满足手术的肌松要求。结论与丁哌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更加有助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有子宫切除指征的良性肿瘤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 35例 ,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 2 4小组白细胞 (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WBC计数、术前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术后应用镇痛剂情况 ,及术后发热CRP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比开腹行子宫切除术具有显著优点 ,患者创伤小 ,痛苦小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术前发热率低 ,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成人中的发病率为4%~5%,其中10%的痔疮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肛门周围神经丰富,痛觉较敏感,因此行痔疮手术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硬膜外腔阻滞和骶管阻滞是行痔疮手术时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法。作者自2012年5月至7月在痔疮手术中运用硬膜外腔阻滞和骶管阻滞麻醉(使用相同浓度和剂量的药物),以期能明确何种麻醉方法更适合此手术,以便推广使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6):703-704
小儿骶管麻醉因其易掌握,操作简单,止痛显效,局麻药用量小,对患儿的生理干扰少,可同时进行术后镇痛,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小儿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本次研究对手术患儿采用改良骶管麻醉联合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门诊常见的一种疾病,遇冷遇热产生剧痛,患者难以忍受,急性牙髓炎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开髓。为了减轻患者在开髓时的疼痛,麻醉镇痛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自200B年8月~2004年8月在进行活髓牙开髓时,使用进口麻醉剂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吐尔逊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6,8(5):53-53
双腔管支气管内插管麻醉是胸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操作,它与单腔管气管内插管麻醉比较在麻醉处理、麻醉管理及麻醉操作上比较复杂,难度大。特别是双腔管定位在操作当中往往不理想,影响麻醉效果及手术操作。吸痰管法定位时新提出来的定位方法与听诊法一起用可提高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胆系手术因牵拉刺激胆囊和胆道直接引起迷走反射,加上硬膜外麻醉对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病人不仅有牵拉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反射性冠脉痉挛,心率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我们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40例开腹胆系手术,分别在进腹前静脉注射小剂量阿托品和静脉注射小剂量阿托品、麻黄素预防处理。旨在寻找一种能有效防止迷走反射,维持循环稳定的方法,以提高麻醉安全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也逐渐延长,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已居全球首位,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10%,已步入老龄社会,所以老年手术及麻醉数也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而显著增加,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性疾病相应增多,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较差,特别是循环储备功能差,不易耐受血压波动,麻醉选择较困难。我院至2002年以来,观察了老年下肢骨性关节炎、游离体、骨折手术应用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并于硬膜外麻醉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的增多和使用方法的进展,脊柱外科手术范围和种类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脊柱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手术多在俯卧位下进行,以致呼吸循环不易管理,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脊柱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严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从2006年起尝试应用椎管内麻醉行下胸椎到下脊柱手术,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