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芬太尼─卡肌宁─安氟醚静吸复合在小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秦成名,肖峰,傅南安(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十堰442000)关键词静吸复合全麻,小儿唇裂修复术小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较多,近年来我院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卡肌宁-安氟醚静吸...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与硬膜外+全麻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全麻麻醉方案,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统计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清醒时间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0±1.8)min、拔除气管导管时间(6.5±2.8)min,清醒时间(9.1±3.0)min,术中知晓、术后不适发生率为7.1%,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物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对患者生理机能,特别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LC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LC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Ⅰ组采用硬膜外麻醉,Ⅱ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两组T1时心率、SBP、DBP较T0时均有所降低(P<0.05),Ⅱ组T2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T3时心率、SBP、DBP和T4时SBP、DBP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中有15例需用硝酸甘油降压,有18例拔管时及拔管后发生躁动.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组在气腹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麻醉管理复杂,尤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危险性大大增加,而硬膜外麻醉能够阻滞交感传入神经各种非生理性刺激和干扰,不能传入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应激不易产生,故所致心血管系统反应明显减少,且术后迅速清醒,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有报道LC麻醉的选择以全麻联合硬膜外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军  周宪  谢华 《右江医学》2006,34(3):261-263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51例,静吸复合全麻(GA组)51例,监测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分钟、30分钟、术毕放气后10分钟的HR、RR、MAR、pH、SPO2、PETCO2,记录各组数据。结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不良反应,且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全麻。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维拉  杨峰  钟唯一 《新疆医学》2007,37(5):152-153
全麻术后体温过低可致苏醒延迟。我院近年内在308例静吸复合全麻病例中,发生低温致苏醒延迟,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波  张荣  郭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87-87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药物对催醒的效果。方法静吸复合全麻后分别静注多沙普仑和艾司洛尔,观察苏醒时间和血管系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不同的药物剂量对苏醒时间和血管系统副作用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结论静吸复合全麻后静注多沙普仑1~2mg/kg和艾司洛尔1.5mg/kg联合用药的方式给药,有较好的催醒和呼吸抑制逆转作用,且副作用的发生也较少,是较理想的催醒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9.
格拉司琼用于预防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手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5minS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40ug/kg,D组不用,麻醉诱导及维持相同,所有病人气管插管后均常规置入胃管。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静情况。结果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D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手术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格拉司琼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之间于本院治疗的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观测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有较明显缩短,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HR、CPR 、MAP、SpO2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A组和开腹B组各50例,均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开腹组较腹腔镜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 h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尤以90min为著(P<0.01)。乳酸在硬膜外麻醉后45、90min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静吸复合全麻后45、90min较麻醉前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01)。总蛋白、血球压积在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前、后45、90min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剖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文献报道多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有人认为硬膜外阻滞全身干扰小、应激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麻醉恢复期平稳。现将我们2003年以来用双持硬加静脉复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2例总  相似文献   

15.
熊国强  谢小玲  甘敏 《广东医学》2005,26(6):808-80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胸腔镜微创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50例患者入室后先做T5~6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B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两组病例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Clumenendobronciltube,DLT),用纤维支气管(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生命体征等。结果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拔管快于B组,FOB检查能准确定位DLT位置,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于胸腔镜手术的开展。结论胸腔镜手术中应用FOB检查定位DLT位置是单肺通气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合理应用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全麻和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及麻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A、B 2组(n=30),A组患者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方式,B组患者采用静脉全麻方式。结果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A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B组的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全麻,静吸复合麻醉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短,苏醒期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着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显着升高,尤以90min为着(P<0.01).乳酸在硬膜外麻醉后45、90min较麻醉前显着升高(P<0.05),静吸复合全麻后45、90min较麻醉前均有非常显着升高(P<0.001).总蛋白、血球压积在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前、后45、90min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BP、HR、SpO2 、PETCO2 的影响。方法  4 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组 (CSEA组 ) 2 0例 ,静吸复合全麻 (GA组 )2 0例。监测患者麻醉前 10分钟 ,气腹前 ,气腹后 10分钟、30分钟、术毕放气后 10分钟的BP、HR、SpO2 、PETCO2 ,记录各组数据。结果 ①气腹后CSEA组和GA组较气腹前HR都明显增快 (p <0 .0 1) ,MAP明显升高 (P <0 .0 5 ) ;②CSEA组患者PETCO2 于气腹后明显上升 (p <0 .0 5 ) ,GA组无明显差异 ;③GA组麻醉后SpO2 较CSEA组高 (p <0 .0 1)。④CSEA组BP、HR、SpO2 、PETCO2 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 ,较静吸复合全麻简便、经济 ,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的衍生物[1],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7~10倍[2],且起效快,无组胺释放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轻,消除半衰期短,反复给药蓄积少,术后苏醒快,特别适合短时间内的手术麻醉。其镇痛作用强,用于复合全麻效果更佳,心血管状态更稳定。本研究旨在评价舒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与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20.
龚拯  梁宁  马利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13,35(2):191-19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神经阻滞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快通道组)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围麻醉期全麻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SpO2降低(SpO2<90%)发生率、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快通道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各类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