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感染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35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4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3.76%。从49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64.29%、26.79%和8.93%。年龄≥60岁、造口、合并肠梗阻、合并基础疾病、围术期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构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13-2415
目的了解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控制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9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有3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其中切口浅表感染12例,切口深部感染8例,器官-腔隙感染10例。30例手术部位感染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格兰性阳性菌17株,革兰性阴性菌25株,真菌4株;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气管切开(插管)、GCS评分、基础疾病、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ASA分级均为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插管)、切口类型、基础疾病、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为危险因素(P<0.05),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早期识别和预防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n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1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7篇,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围术期输血等15个变量为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虽低于开腹手术,但仍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受住院时间、ASA、围术期输血等15个变量因素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者应统筹兼顾,对相关影响因素及早识别,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6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为4.66%。从感染患者感染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到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61.82%,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为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危险因素明确,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方法通过对手术过程调查与分析,了解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制定防控措施。结果手术室内卫生质量、手术人员操作技术和无菌质量、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自身体质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针对手术类型和手术条件提出控制措施,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 31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319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中,82例(6.2%)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其中表浅切口感染37例(2.8%),深部切口感染16例(1.2%),器官/腔隙感染29例(2.2%)。围术期空腹血糖>6.1mmol/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切除范围明显影响手术部位感染(P<0.05),以及器官/腔隙感染(P<0.05)。手术部位感染明显影响住院时间(P<0.05)和围术期病死率(P=0.021)。结论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胆漏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切除范围明显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影响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围术期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手术部位感染是多因素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骨科手术具有外科手术的共性,又具特殊性。针对骨科手术中的各个因素及相应环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和措施,做好围手术护理,能有效降低或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集切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术前住院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糖尿病、营养状况等诱发SSI的危险因素。结果:12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有42例(33.33%)。42例SSI感染者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60.7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9.61%)、铜绿假单胞菌(17.65%)、肺炎克雷伯菌(13.73%);革兰阳性菌19株(37.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65%)、肠球菌属(11.76%);真菌1株(1.9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耐药率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耐药率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营养状况与胃癌根治术后发生SSI显著相关(P<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348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科室、手术季度、手术时长、植入物、是否急诊、是否预防用药、术中出血、感染情况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共有4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32%,单因素分析显示:科室、性别、年龄、手术季度、植入物、手术时长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长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长。结论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包括手术室和病房环境管理,重视术前皮肤准备工作,正确处理植入物相关器械,关注男性和老年患者,缩短手术时长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水艳  李菁 《全科护理》2009,7(35):3242-3243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是衡量外科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部位的感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感染因素,现将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是衡量外科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部位的感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感染因素,现将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61例HIV感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值(>24.5或<18.5 kg/m2)、病程(≥5年)、切口分类(Ⅲ或Ⅳ)、手术时间(≥30 min)、出血量(≥100 mL)、切口大小(≥5 cm)、血浆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等7个因素是HIV感染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切口大小(≥5 cm)、切口分类(Ⅲ或Ⅳ)等是HIV感染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规范抗病毒治疗史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规范抗病毒治疗,抑制CD4+T淋巴细胞降低,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术中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感染或污染等可减少HIV感染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外科在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3 078例,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9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神经外科在院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32%,89.8%术后病人放置引流管,放置时间超过72h占18.4%,因感染延长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0d,病原菌检出率为22.2%。[结论]加强手术相关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加强颅内引流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该指标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的主要目标之一。关于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不同研究报道影响因素不尽相同E卜5]。为此,作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制定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将其应用于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325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急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胃肠道手术患者69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9%.从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该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0例,感染率为34.9%。从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8株、革兰阳性菌9株和真菌3株。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高龄、术后低温、进食及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体温、引流时间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392例患者,分为SSI组90例和对照组30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SSI组90例,罹患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是否结肠造瘘、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污染手术切口(P=0.016,OR=3.311)、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P=0.000,OR=3.017)、结肠造瘘(P=0.008,OR=2.642)、腹腔镜手术(P=0.016,OR=0.5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结肠造瘘和污染手术切口是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发生SSI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方式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春玲  李毅 《天津护理》2010,18(3):173-175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SSI既包括了切口感染,也包括手术曾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SSI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4%~16%。SSI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结合手术室临床工作实际就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对我院658例患者分析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手术切口类型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和术前住院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结果 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4%、2.25%和11.76%.随着切口污染程度的增加,切口的感染率明显增大.住院时间为1~3 d感染率最低为1.03%,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手术部位感染率随之增加.结论 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切口类型、住院时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因此对术后感染的监测和信息反馈是极其重要的,及时将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反馈给医生,设法改进相关措施,将大大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