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0月行鼻腔鼻窦MR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38例(包括鳞状细胞癌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淋巴瘤5例、腺样囊性癌5例、未分化癌4例、腺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及恶性血管周细胞肿瘤1例)。结果肿瘤原发部位中心位于上颌窦17例,鼻腔及鼻腔-筛窦17例,筛窦3例,蝶窦1例。MRI表现:30例肿瘤(78.9%)于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_2WI呈等、稍高信号,5例肿瘤(13.2%)于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_2WI呈高信号,2例肿瘤(5.3%)于T_1WI及T_2WI均呈高信号,1例(2.6%)T_1WI呈高信号,T_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强化明显。其中腺样囊性癌、部分淋巴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信号较其他肿瘤有一定特征:腺样囊性癌T_2WI信号高,囊变、坏死明显;部分淋巴瘤信号均匀,强化均匀;部分恶性黑色素瘤T_1WI信号高。不同肿瘤的发病部位、周围结构改变则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MR对成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哲 《浙江临床医学》2014,(8):1243-1245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sinonasal malignacies,SNMs)因位置隐蔽、诊断时局部浸润严重、淋巴结转移较少、术后局部复发多,且病理类型多,不同病理类型生存率差异较大,预后差[1]。近年来,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ox-2)的高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也有针对SNMs与Cox-2的研究报道[2],但多数是小样本,且单一病理类型的研究。本文通过用免疫组化检测151例不同病理类型SNMs的肿瘤组织、瘤旁组织、鼻息肉及正常鼻黏膜中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窦冠状位CT在诊断和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冠状位CT表现,根据鼻窦冠状位CT上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制订治疗方案。结果:所有鼻腔鼻窦肿瘤均经鼻内镜下取病理确诊,其中鼻腔鼻窦鳞癌占30.0%(15/50),黑色素瘤占14.0%(7/50),腺样囊性癌占14.0%(7/50),嗅神经母细胞瘤占8.0%(4/50),淋巴瘤占14.0%(7/50),其他恶性肿瘤占20.0%(10/50)。鳞癌多侵犯上颌窦,占66.7%,鼻腔鼻窦黑色素瘤多发于鼻腔,侵犯筛窦达71.4%,嗅母细胞瘤多起源于鼻腔,侵犯筛窦达100.0%,鼻腔鼻窦淋巴瘤侵犯鼻腔双侧达28.6%,在各鼻窦均可有发生和侵犯。根据鼻窦冠状位CT病变范围选择术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为30.0%(15/50)、鼻内镜下仅取病理为26.0%(13/50)、鼻内镜辅助经上颌窦手术为14.0%(7/50)、鼻内镜辅助鼻侧切20.0%(10/50)、上颌骨和或眶内容物手术分别为10.0%(5/50)。结论:鼻窦冠状位CT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和累及部位,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15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结果 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4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死于肿瘤脑转移.4例局部复发,其余10例未发现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5.
鼻窦恶性肿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因病变发生部位隐蔽,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我科近10年来诊治鼻窦恶性肿瘤42例,现报告如下。Ill$床资料42例中,男28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8~75岁,>40岁者27例(64.3%)。病程M2个月5例(1.9%),2~6个月1例(42.9%),>6个月19例(45.2%)。肿瘤原发于上颌窦27例(64.3%),筛窦14例(33.l%),另有1例初诊时见肿瘤广泛侵犯鼻腔、筛窦、上颌窦,无法辨别起源。临床表现为鼻塞28例(66.7%),涕中带血17例(40.5%),头痛9例(ZI.4%);在27例上颌窦恶性…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恶性肿瘤约占本科恶性肿瘤的20%,仅次于鼻咽癌,居第二位,约占鼻窦恶性肿瘤的80%。因其解剖位置隐蔽、早期又可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故早期诊断颇难,误诊、漏诊病例屡有发生。作者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病理确诊上颌窦恶性肿瘤87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首次活检病理确诊率仅占58%(50/87),术前误诊率占32%(28/87)。欲提高治愈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现就导致本病早期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H1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及微淋巴管标记物D2-40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H1、E-cad和D2-40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深入研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组织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E-cad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m23-H1和D2-40在恶性鼻腔鼻窦上皮源性和软组织源性肿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m23-H1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D2-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a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可能以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抑癌基因nm23-H1在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而微淋巴管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不发挥作用,这将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nm23-H1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及微淋巴管标记物D2-40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H1、E-cad和D2-40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深入研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组织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E-cad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m23-H1和D2-40在恶性鼻腔鼻窦上皮源性和软组织源性肿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m23-H1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D2-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a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可能以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抑癌基因rim23一H1在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而微淋巴管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不发挥作用,这将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鼻腔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者45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者累及临近结构者7例。CT表现:恶性肿瘤位于鼻腔前部48例,后部4例,肿瘤浸润鼻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23例,侵犯上颌窦、筛窦、鼻咽部等临近结构16例,临近骨破坏7例,病灶密度均匀19例,不均匀27例,增强后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11例。结论CT扫描能够明确鼻腔恶性肿瘤部位、大小及骨组织破坏,为临床诊治鼻腔恶性肿瘤提供医学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护士长:上颌窦癌系鼻腔及鼻窦中最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耳鼻咽喉各部肿瘤的20%左右。其发病率较其他鼻窦的总和平均多5倍。上颌窦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两大类,癌多发于40~60岁,而肉瘤多发于青年。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往往在破坏骨壁及邻近器官才出现某些症状,如在一侧鼻腔流血性恶臭鼻涕、半侧颜面麻木、头痛、牙痛等。脱落细胞检查或X线检查可确诊。本病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今天我们结合本病区37床病例上颌窦癌进行护理查房,目的是通过学习认识本病,  相似文献   

11.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鼻腔黏膜的树突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1],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原发于鼻腔者罕见,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误诊率高,预后差[2].我院2006-2007年收治2例以鼻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术前病理活检均误诊为鼻息肉,现分析误诊原凶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于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较少见。现将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后经手术、病理确认为纤维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未分化癌,1例生存9个月,1例生存12个月;腺癌4例,2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8个月,1例生存37个月;肉瘤5例,3年以上生存率40%(2/5);7例恶性黑色素瘤,3年以上生存率57%(4/7);12例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未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本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文献中因上颌窦癌行常规上颌骨切除的患者。结论:鼻窦内窥镜除可以暂时满足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外,肿瘤的根治效果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切除方法,在目前放化疗效果仍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不足取用。  相似文献   

15.
杨涛  陈其奎  陈锦武  林莹  王向前  纪华英 《临床荟萃》2006,21(23):1721-172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导管腺癌,占胰腺肿瘤的80%~85%。其他少见病理类型约占15%~20%,包括囊腺癌,腺泡细胞癌,平滑肌肉瘤以及导管腺癌的变异型;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等。我们总结本院近10余年的少见病理类型胰腺癌的资料,以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大兴区医院近9年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1201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为大兴区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3~2011年手术切除卵巢肿瘤的病理资料,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卵巢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1201例卵巢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l096例(91.26%),交界性肿瘤25例(2.08%),恶性肿瘤80例(6.66%);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484例(40.30%),生殖细胞肿瘤622例(51.79%),性索一间质肿瘤83例(6.97%),转移性肿瘤11例(O.92%),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1例(0.08%)。良性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55.88%,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占37.19%;恶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占63.75%,转移性肿瘤占13.75%。卵巢肿瘤发生于21~40岁者占总数的57.53%,良性肿瘤发生于21~50岁者占78.56%,恶性肿瘤发生于31~60岁者占77.14%;生殖细胞肿瘤在小于20岁的患者中占68.18%;卵巢肿瘤良性双侧发生率为7.76%,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74.12%,恶性双侧发生率为33.75%,其中上皮性癌占74.07%,转移性肿瘤占25.93%。结论本组调查对象中,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多,其次为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良性肿瘤中以生殖细胞肿瘤最多,恶性肿瘤中以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最多。卵巢发病年龄以生育期多见,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良性肿瘤高,年轻患者中尤其小于20岁者多为生殖细胞肿瘤;卵巢肿瘤双侧发生率恶性高于良性,良性多为生殖细胞肿瘤,恶性多为上皮性癌。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腺样囊性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多数为鳞癌,也有腺癌、肉瘤、淋巴瘤。腺样囊性癌也是其中之一,约占上颌窦恶性肿瘤的10%[1]。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原发于上颌窦的较少见。早年认为其恶性程度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近年来多认为是恶性肿瘤,因侵袭力强,沿神经侵犯,转移多见等原因,5年生存率很低。我科近10年收治2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56岁,因右鼻塞、脓涕2个月于1991年9月住入我院。检查见右鼻腔外侧壁膨隆,中道脓涕,片示右上颌窦实质性肿块,约8~10c…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扁桃体原发弥漫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类型。方法收集该类肿瘤104例,常规HE切片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协助肿瘤来源分析。结果104例中恶性淋巴瘤94例(90.38%),低一未分化癌8例(7.69%),其它2例(1.92%)。复阅该组中8例低一未分化癌的HE切片中,发现尽管瘤细胞主要呈弥漫排列,仍可见到部分区域瘤细胞形态和结构具有癌的特点。对该组94例淋巴瘤进一步分类,结果表明该组扁桃体淋巴瘤类型与一般结内淋巴瘤的类型相似。结论扁桃体原发弥漫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中未分化癌很少见,绝大多数是恶性淋巴瘤,扁桃体淋巴瘤并无本身的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起源于甲状腺分泌降钙素的滤泡旁 C 细胞,又称为 C 细胞癌,恶性程度居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未分化癌之间。由于 MTC 可伴有内分泌系统异常,属 APUD 系统肿瘤,故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认为它是一种具有独立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主要为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MTC),约占甲状腺髓样癌的70%-80%[1],其他为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HMTC)。我院自2000年-2010年共收治46例 SMTC,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效果与预后的因素.方法 95例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接受放疗,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本组患者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2%、50.5%、44.2%和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法和肿瘤剂量与生存率无相关性,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口干是治疗的主要毒副作用.结论术后放疗能提高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放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