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手术侧卧位固定垫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新型手术侧卧位固定垫由长180 cm、宽50 cm、厚20 cm的下层保暖层垫体和其上层的冷凝胶垫体组成,此固定垫由手术床头部向手术床尾部按体位分布依次设置有:头枕凸起、腋窝垫条、手臂放置板、齿轮式固定座、骨盆适应凹槽、固定绑带和固定垫把手。2018年1—12月在108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使用新型手术侧卧位固定垫,手术结束检查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结果 108例侧卧位手术患者无1例出现皮肤红斑、水泡、破损等不良反应,仅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潮湿感和皮肤灼热感等不舒适的感觉。结论 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使用新型手术侧卧位固定垫,能有效避免腋窝神经受压,不影响呼吸循环,又能使各着力点受压均匀,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确保患者舒适度,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给护理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2.
腹外科手术经常需要45°体位,如胃底-贲门癌患者要右侧卧位45°;切肝右叶肿瘤需要患者左侧卧位45°。以前我们手术室巡回护士摆右侧卧位45°时,用2~3根绑手带和防止电刀烫伤的若干个软垫将患者右上肢包裹好后,固定在手术床的头架上。而患者全麻后肢体沉重,手术时间长,头架与患者右上肢不在同一水平位上,许多患者由于手臂过度外展术后会感到手臂肿胀、酸痛,严重者会影响手臂功能。因此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手术支撑架,于2005年6月-2007年3月用于45°手术体位患者80余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制作方法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制做…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中,当患者处于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固定不妥,这样不仅会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存在患者肢体滑落的风险。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截石位时,上肢紧贴躯体固定于手术床上,或者外展固定于托手板上,这样会使上肢受凉,发生局部低体温。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解决俄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进行走能力等方面有其优越性,已成为骨科解决某些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此手术采用侧卧位,临床上用手术床侧卧位支架撄放手术体位,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摆放时间长、病人固定不稳固、侧卧位支架影响医生术中操作等缺陷。为此,我们设计了"侧卧位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郭榕晨 《护理研究》2012,26(23):220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骨科解决某些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1].侧卧位手术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可能会给假体安装带来一定偏差,影响手术效果[2],使用侧卧位支架摆放手术体位过程中存在摆放时间长、病人固定不稳固、侧卧位支架影响医生术中操作等缺陷.为此,我们设计了侧卧位板,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发现侧卧位板与手术床在病人摆放体位时有滑动,存在坠床隐患.自2008年1月开始使用改良侧卧位板至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桦  李燕春  邓一帆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622-1623
骨科医生在施行椎体手术时,常需借助椎板拉钩将椎旁肌牵开,以暴露手术野。常规方法是手术医生将椎板拉钩前钩固定在椎板上,牵开椎旁肌,用绷带的一端固定椎板拉钩的后钩,绷带的另一端递给手术巡回护士,将绷带绑在手术床底座、床缘或其他附件上。随着各种手术床的不断更新换代,从方便手术床的清洁及不妨碍医生操作出发,现在的手术床底座四周制作得更简洁而光滑。  相似文献   

7.
患者因病到医院就诊,在陪同危重患者做检查或护送危重患者住院途中,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时会发生猝死。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了及时对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实施快速、紧急、就地有效的抢救,特设计护送病人专用急救箱,专供特殊情况下应急使用。通过临床1 200例应用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塑料或其它金属材料,尺寸如下:长34 cm,宽15 cm,高16 cm。急救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备常用抢救药5种(各2支)及注射所需物品,安尔碘、棉签、止血带、输液贴、小砂轮、小污杯。下层:250 ml葡…  相似文献   

8.
作肾脏手术或输尿管中、上段手术时患者通常取侧卧位,并将肾区对准手术床上的腰桥架。但(?)区在体表为腰部,腰部的长短可因人体的高矮胖瘦而异,故肾区对准10 cm 的腰桥架时,并非能使所有的肾手术野显露清晰。自1984年以来,本人通过对37例肾手术的观察,总结出以患者肚脐对准腰桥架正中点的定位法。根据祖国医学“同身寸”的推算,以肚脐区分上下身长度,  相似文献   

9.
患儿手术时会因不配合或麻醉而产生躁动,所以须将患儿固定好,避免影响手术进程。但目前使用的成人手术床较宽,无法有效的固定。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患儿固定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材料为实木(图1)。适用于1~3岁患儿,尺寸:身宽25 cm、身长40 cm、手臂长25 cm、手臂宽8 cm、腿长35 cm、腿宽10 cm。双手臂外展60°,双腿外展20°。固定架厚1.5 cm,垫以海绵,外用防水橡胶单包裹,边缘扎紧,松紧适度。也可加大尺寸做,适用于4~7岁的患儿。使用方法将固定架放于手术床上,患儿仰卧于固定架上,用宽约束带将双肘、双膝部固定于…  相似文献   

10.
手术床床宽一般为50~ 55 cm,为了便于手术医生术中操作,防止患者上肢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在仰卧位手术中一般患者是用中单将一侧或双侧手臂固定于体侧.但对于肥胖患者,手术床宽度不够,即使勉强将手臂用中单固定,也极有可能触及手术床的金属部分引起皮肤压红,且术中使用电刀会导致灼伤.若直接将手术床配备的搁手板紧贴床缘放置,则妨碍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据此笔者特设计出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肢开放性外伤是手术室常见的急诊手术。由于清创时需要大量地应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双氧水等冲洗创面,常会导致污水流向地面,影响了手术间的整洁。我院2002年设计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清创车(Z-QCC型清创车),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不锈钢车架、不锈钢水池、不锈钢水桶,以及塑料螺纹管等。(2)制作方法。做一不锈钢车架,高82cm,分上下2层,上层长75cm、宽43cm,四角做成圆角以方便使用;下层长60cm,宽43cm,为一不锈钢板台面,距底部约18cm。车架下装4个万向轮(直径10~12cm),其中对角的2个装有卡子,起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肢手术皮肤消毒一般采用输液架悬吊绷带固定腕关节或直接由医生提拉患肢进行皮肤消毒。上述方法存在消毒不完全、悬吊或牵拉不稳定易滑脱、耗费人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上肢消毒支架用于上肢手术的皮肤消毒。经过多年临床应用,消毒效果满意,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及制作方法1.1材料准备长宽各为25cm×10cm、10.5cm×12cm,厚1cm的木板各2块、另备三合板、铁钉、乳胶、棉垫、防水塑料布。1.2制作方法支架顶部采用三合板,需要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折弯出弧度,弧底下陷1cm。其他部位均采用1cm厚度的木板…  相似文献   

13.
樊俭  陆宏伟  姚红玉  王裕珍 《全科护理》2016,(23):2479-2479
正小儿仰卧位手术中的体位约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其中上肢的妥善固定历来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常规手术床主体宽度为50cm,而1岁~12岁小儿标准肩宽仅为23cm~31cm,加之幼儿肌肤娇嫩、四肢短小、合作性差,手术床配备的约束带和托手板难以适应小儿手术的需求。目前临床上小儿手术多采用3种上肢约束方法:其一是床单包裹法,即用小儿身下所铺手术床单的侧边部分卷曲包裹双臂,并将  相似文献   

14.
外科医生在施行椎体手术时,常借助于椎板拉钩将椎旁肌牵开以暴露手术野。方法是:手术医生将椎板拉钩前钩固定在椎板上,用绷带的一端绑在椎板拉钩的后钩上,然后将绷带的另一端扔到手术床下,由巡回护士将绷带绑在手术床底座上或手术床缘,或者由手术医生用脚踩。随着手术床款型不断更新,绷带捆绑已经无地方,采用医生脚踩的方法容易使手术医生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科自行设计一款椎板拉钩辅助器,经过近半年的试用,收到良好效果,受到手术医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胸科、一些肝胆手术及肾脏手术常常摆成侧卧位 ,翻身后患侧上臂需固定于麻醉护架上。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巾或包布包裹上臂用夹子固定于麻醉架上。由于包布过于厚重 ,夹子往往固定不紧。用治疗巾固定则因为包裹太窄或太短手留在外面 ,在手腕处长时间处于悬空状态 ,好比上止血带一样 ,手就会因为末梢循环障碍而变色或上肢神经损伤。因此 ,我们使用袖套固定法 ,效果不错 ,介绍如下。将手术包布制成长约 80cm、宽约 30cm的两端开口的袖套 ,在其外侧钉上长 6 0cm、宽 5cm的长条带。使用时将病人上侧患肢带上袖套 ,外侧长条带位于手臂上侧 ,摆体位…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路手术以往多采取俯卧位进行,术中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医师操作,需将患者上肢平行放于身体两侧。以往用约束带固定上肢,不但牢固性差,而且会增加肢体局部所受压力,造成损伤。为此,我们采用手术中单固定患者双侧上肢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方法:取一220cm×160cm的中单,自宽1/2处对折,平铺于手术床的中上1/3处,中单垂下床缘的长度一侧是对侧784的2倍。按常规摆放俯卧位后,将患者上肢平行放于身体两侧,短端中单向对侧反折,长端中单对折过来塞于床垫下面。优点: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②中单为棉布制作,柔软舒适,可反复使用。③…  相似文献   

17.
<正>膀胱截石体位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和外科手术,如腹腔镜下子宫及附件手术、会阴手术、前列腺电切手术、直肠和部分结肠手术等。在膀胱截石位手术中,传统方法是:患者躺在水平的手术床上,待摆好截石体位后,将腿板拆掉。手术结束后再装回腿板,将患者双腿放置腿板上。手术床腿板部分非常沉重,频繁的拆装极大地消耗护士体力,同时缩短手术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我们特制了儿童眼部手术约束板,通过对529例用长15cm宽4cm的海绵势估在头部。眼部手术患儿的体位固定,效果满意。1制作方法木板长1(X)Cm,宽30crn,前1/5为头部呈梯形,用帆布或白布做4对长80cm宽15cm中间为34cm套状的布带,套在板子上,根据患儿的高矮,布套可调节,分别在4对布带的一端缝上4对长20cm的尼龙粘链,再2使用方法将患儿颈部放在海绵垫上(小于2岁患儿可直接放在约束板上),两省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用上面2条约束带包裹拉紧并将尼龙粘过粘好。双腿并拢,用下面2条约束带包裹拉紧并将尼龙粘链粘好。采用约束板固定,因使…  相似文献   

19.
上肢断肢再植术后护肢架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上肢断肢 (指 )再植术的成功率 ,防止由于患肢抬高的高度不确定、受压和 (或 )不自觉的移动而造成的种种血管危象 ,同时也为了便于观察和护理 ,我们于 1996年 4月设计了上肢断肢再植术后护肢架 ,经临床使用 38例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结构与功能 (图 1)护肢架以 2层不锈钢板为主要构件 ,上层为活动板(5 5cm× 17.5cm× 0 .2 5cm) ,下层为旋转板 (5 5cm× 17.5cm×0 .2 5cm)。 2层板的一端用合页连接 ,可随意开启并调节角度 ;另一端由 2根螺杆和双螺母连接 ,可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来调节上层板的斜度 ,即患肢需抬高的角度。通过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侧卧位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方式为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侧卧位组(n=21)和对照组(n=20).侧卧位组侧卧位于可透视手术床手术,对照组在传统仰卧位牵引床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