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广泛存在于永生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 ,可以催化端粒酶复制并延长端粒的作用 ,对于维持端粒酶的活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hTERT与肿瘤的关系比端粒酶更为密切 ,有望代替端粒酶活性检测成为肿瘤诊断的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对于hTERT的研究很少。我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 ,结合其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以了解hTERT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组织标本 取…  相似文献   

2.
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c-Myc及hTERT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Myc和hTERT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二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白斑48例、鳞状细胞癌4l例和lO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Mye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c-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21.43%(3/14)、52.94%(18134)、75.61%(311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hTER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7.14%(1/14)、32.36%(11/34)、58.54%(2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hTERT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Eag1的蛋白表达,探讨Eag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样本Eag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大鼠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Eag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ag1在大鼠舌黏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及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结论:Eag1蛋白表达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加,Eag1可能会成为口腔黏膜具有恶变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特征 ,探讨hTRT在肿瘤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 6 8例肿瘤中hTRT表达率为 75 % (5 1/ 6 8) ,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皮肤 15 .38% (4 / 2 6 )。在鳞状细胞癌的不同分化中hTRT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发现 3种hTRT表达模式 :膜型、核型和浆型。鳞状细胞癌中以膜型为主 ,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癌巢周围 ;提示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常见hTRT表达。hTRT在肿瘤中呈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原代白血病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ES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3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 (AL)患者、1 2例AL获完全缓解 (CR)患者和 6例正常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hESTmRNA的表达。结果 :初发AL患者骨髓MNCshESTmRNA表达量 (0 .71± 0 .34)明显高于CR患者 (0 .4 3± 0 .2 5 ,P <0 .0 5 )及正常志愿者 (0 .2 2± 0 .2 1 ,P <0 .0 1 )。初发AL患者骨髓常规涂片中原始细胞百分率与骨髓MNCs的hEST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 (r =0 .4 5 7,P <0 .0 5 )。结论 :初发AL患者骨髓MNCs的hESTmRNA表达增高。hESTmRNA表达可能代表白血病细胞的一种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凝胶成像技术,检测105例20岁以上不同年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TERT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hTERT表达的相对水平在各年龄组分别为:20~29岁,0.557±0.190;30~39岁,0.600±0.360;40~49岁,0.723±0.206;50~59岁,0.498±0.213;60~69岁,0.626±0.203;70~79岁,0.524±0.340;≥80岁,0.702±0.214;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端粒酶调控可能既有转录水平也存在转录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肿瘤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了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与瘤细胞分化、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肉瘤组织中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62.2% vs 14.3%,P<0.05).在高、中、低分化肉瘤组织中,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0.0%和86.7%,其中高、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表达与肉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肉瘤组织中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TERT基因可能起作用.检测hTERT mRNA表达对于评估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侵袭潜能及预后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及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原位杂交检测Cyclin D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yclin D1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和上皮单纯增生中无过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和浸润癌中出现Cyclin D1过表达并随病程演进而逐渐增强;随机抽取用于组织原位杂交研究的14例组织中Cyclin D1 mRNA的表达规律与Cyclin D1蛋白表达规律一致.结论 Cyclin D1的过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口腔黏膜12例、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35例、不同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69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E蛋白表达,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意义.结果: Cyclin E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无表达,但从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开始出现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Cyclin E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2.86%(15/35),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45/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29).Cyclin E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1).但Cyclin E蛋白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高调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进程有关,但Cyclin E蛋白表达尚不能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特征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TERT在植物凝聚素(PHA)刺激前后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估正常人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反应能力。方法采集4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后,一部分在含0.5%PHA的培养液中培养,分别于24h、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后,用RT-PCR法测定其hTERT合成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淋巴细胞受到PHA刺激前hTERT的表达相对水平为0.575±0.231。刺激后24h、48hhTERT的表达相对水平分别为0.723±0.294,0.931±0.342,刺激后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正常人外周淋巴细胞活化时,hTERT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白斑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黏膜白斑的病理表现、临床特点与发病规律,探索白斑癌变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对病理科诊断为白斑的61例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发现白斑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两者相差不大;患者以中年人居多,舌、颊黏膜多见;女性及40岁以上患者异常增生多见;白斑癌变率为4.9%.结论 白斑是癌前病变,女性及40岁以上口腔黏膜白斑患者要积极治疗及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3.
闻梅娟  冯一中 《河北医学》2014,20(2):213-216
目的:探讨分析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在正常人口腔黏膜(NOM)、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OLK及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6例和口腔白斑患者44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NOM、56例OSCC以及44例OLK患者的组织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NOM、OLK及OSCC组织中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正常黏膜中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0,口腔白斑组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56.8%和38.6%;口腔鳞癌组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9.6%,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口腔白斑组和口腔鳞癌组在MD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MDM2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r=0.628)及口腔鳞癌组(r=0.829)均呈现正相关。结论:MDM2和p53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MDM2和p53表达水平与OLK和0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与口腔白斑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0例口腔白斑(10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10例中度异常增生、10例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口腔粘膜及10例口腔粘膜鳞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正常口腔粘膜到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白斑到口腔粘膜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除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白斑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白斑与口腔粘膜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粒酶激活出现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中晚期阶段,是细胞癌变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8例癌前病变(白斑)、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口腔癌前病变组与鳞状细胞癌组基本一致.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的良好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细胞学诊断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支气管镜涂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探索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137例支气管镜涂片中hTERT和hTERT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细胞学诊断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37例病例中,hTERT和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在细胞学诊断为癌细胞组分别为67.86%(57/84)和79.76%(67/84);疑癌或异型细胞组分别为46.67%(7/15)和60.00%(9/15);未见癌细胞组分别为5.26%(2/38)和39.47%(15/38)。二者的表达在癌细胞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其中有组织学对照的105例,hTERT和hTERTmRNA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相一致。hTERT和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性(r=0.994,P<0.05),但这二者的表达率与组织病理类型及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支气管涂片中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TERT和hTERTmRNA在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且比传统形态学诊断更敏感。而hTERT蛋白的表达在细胞学涂片中更可靠(假阳性率低)。因此检测这二者的表达有助于提高肺癌的细胞学检出率,对早期发现、诊断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和p33ING1b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和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p33ING1b和hTERT表达情况,PCR法检测HPV16感染情况,并与12例正常子宫颈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CIN1组、CIN2~3组和SCC组中HPV16感染率分别为0、22.2%、44.0%和74.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6.537,P=0.000);p33ING1b阳性率分别为91.7%、77.7%、68.0%和3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38.943,P=0.000);hTERT阳性率分别为50.0%、66.6%、88.0%和94.0%,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x2=48.199,P=0.000)。HPV16感染与p33ING1b表达呈负相关(r=-0.294,P=0.004),与hTERT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05);p33ING1b表达与hTERT表达呈负相关(r=-0.361,P=0.000)。结论HPV16感染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SCC组织中p33ING1b表达下降及hTERT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酶免法(TRAP-PCR—ELISA)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48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9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标本、21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TERT的基因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表达率分别为:乳腺癌组为85.42%和89.58%;良性乳腺肿瘤组为42.11%和31.58%;相应癌旁组为14.58%和16.67%;正常乳腺组为0.00%,0.48%。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肿瘤组、相应癌旁组及正常乳腺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乳腺癌组端粒酶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表达率与良性乳腺肿瘤组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82、0.6875,P均〈0.01)。结论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表达与乳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关;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作为乳腺肿瘤诊断、治疗、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GFR,PDCD4,TGF-β1,Smad3,Smad7在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EGFR,PDCD4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EGFR蛋白呈升高趋势,血清PDCD4的表达呈降低趋势,呈负相关。鳞癌组织中TGF-β1、Smad7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而Smad3作用减弱。相关性分析显示,口腔异常增生上皮、口腔鳞癌组织中TGF-β1表达与Smad7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PDCD4,TGF-β1,Smad3,Smad7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本实验为研究口腔鳞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口腔鳞癌的发展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OMFS、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及3例口腔正常肌肉或脂肪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低度恶性OMFS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度恶性组织(P<0.05).OMFS中hTERT mRNA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7,P<0.05). 结论:C-myc的过表达使hTERT基因得以激活,可能与OMFS的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