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200例和非DOR患者200例(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吸烟史、染色体、痛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孕次、初次性生活、初次妊娠年龄、人流次数、药流次数、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雄激素水平、血型、促排卵次数与DOR的关系。结果: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包括人流次数(OR=2.329)、促排卵次数(OR=9.578)、子宫内膜异位症史(OR=5.836)、初潮年龄(OR=0.318)、手术史(OR=3.409)。结论:人流次数、促排卵次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及手术史均为DOR危险因素,初潮年龄为DOR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妇女易患肿瘤 ,平均年龄 6 3.1岁。而≤ 4 0岁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比例为 2 %~ 14 %。众所周知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性与绝经后妇女显著不同。本研究旨在了解≤ 4 0岁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特性 ,尤其是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 ,为此作者回顾性复习 1980~ 1998年经登记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 95例≤ 4 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肿瘤分级和组织学分类、分期、治疗方法、吸烟、口服避孕药、BIM、病史和家族史、孕产次和存活情况。资料还包括患者被确诊子宫内膜癌后接受保守治疗者及其妊娠情况。95例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绝经后住院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815例绝经后妇科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按疾病第一诊断排序和病理类型分为卵巢良、恶性肿瘤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组;对各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就诊年龄,行经时间,绝经年限,孕次及产次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15例患者疾病排序:子宫脱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就诊年龄、绝经年限及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恶性肿瘤两组的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是绝经后妇科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子宫内膜癌相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就诊年龄后延4.3年;绝经后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但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率并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62.2±7.5)岁,平均绝经时间(11.5±7.4)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9.5±3.6) mm。术后病理提示:2例(1%)子宫内膜癌、1例(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3例(98.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87例(90.8%)、萎缩性子宫内膜13例(6.3%)、增殖期子宫内膜1例(0.5%)、子宫肌瘤2例(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子宫内膜厚度均对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无影响(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严密随诊观察是可行的。如患者出现阴道出血或内膜厚度明显增加,需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蜡块标本中MAGL表达,并分析MAG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对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MAGL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表达水平分别为0.445±0.313、0.878±0.529、1.461±0.573和0.658±0.655,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表达与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妊娠次数、绝经延迟及体重指数有关(P0.05),MAGL表达与患者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236,P0.01);MAG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情况、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腹腔积液细胞学及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无关(P0.05)。与低值组比较,MAGL高值组的预后有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G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及侵袭性密切相关,MAGL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无孕激素拮抗地应用雌激素会造成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增高,若结合应用孕激素可明显降低这种风险。许多研究提示子宫膜癌的发生危险随每月应用孕激素的时间而变化.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孕激素的剂量在激素替代治疗(HRT)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对此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材料,可以看到一些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risk facto-rs)。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三个范畴:一是解剖和生理处于基本正常的某些情况;二是某些明显的疾病状态;三是外部的因素。兹将主要的危险因素分述如下:身体过重肥胖明显地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体重超过正常的15%,其危险增加3倍。患者多呈五短身材,手足纤小而“中心”肥大。机体的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年轻时的超重将是成年超重的预兆,尽早减肥是有益的.未孕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增加一倍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卵巢不排卵所致不育,显然因持续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甚至有的作者报告,30岁以后的较晚的生育也会增加危险性。晚绝经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绝经晚的妇女的后几年多半并无排卵,而只表明延长了雌激素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0%,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EC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且同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540例患者.比较组织病理学诊断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的结果.采用SPSS1O.0软件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组织病理学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结果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为EC/非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恶性肿瘤家族史和毒物放射线接触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为非典型腺细胞以上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3 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3 kg/m2和年龄≥40岁.结论:建议对年龄≥40岁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中进行EC的筛查;对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加强子宫内膜状况的监测.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与病理学诊断的高危因素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十多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后上存在一定特点。现针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随访进行探讨。1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1.1肌层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大小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两种类型,即: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