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87例妊娠晚期及29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同时对其中36例孕妇及109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妇女sIL-2R水平及Ts细胞(CD_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214600±70400U/L比162100±841D0U/L, P<0.01及37.6%±5.3%比31.3%±7.0%,P<0.01。妊娠妇女Th细胞/Ts细胞(CD_4/CD_8)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1.2±0.2比1.5±0.5,P<0.01)。但总T淋巴细胞(CD_3),CD_4,细胞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64.1%±7.3%比66.0%±9.9%,P>0.05及44.1%±5.8%比43.8%±9.O%,P>0.05。相关分析表明孕妇sIL-2R水平与CD_3、CD_4、CD_8细胞及CD_4/CD_8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2032,0.2077,0.1037及0.1214,P均>0.05)。提示: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的变化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sIL-2R可能是促进胎儿正常生长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在SLE稳定期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可溶性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4例SLE稳定期(仅服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妊娠时(SLE+NP组)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进行检测,同时用固相酶联反应法(ELISA)检测其SIL-2R。并以18例稳定期SLE未孕妇女(SLE组)、20例正常未孕妇女(NNP组)和20例正常孕妇(NP组)作对照。结果:SLE+NP组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细胞数量较其他3组有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CD8+)值,SLE+NP组较SLE组和NNP组有显著下降(P<0.01),NP组也有下降,SLE+NP组和N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数在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NP组SIL-2R有明显增高(P<0.01),其他3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SIL-2R和CD4+细胞数量变化可能对判断稳定期SLE孕妇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85例早期流产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CD4;T抑制,CD8)。流产患者分为三组:25例难免或不全流产(EA),先兆流产20例治疗失败(TAF)及38例治疗成功(TAS)。选择正常早孕妇女(NP)及非孕妇女(NNP)各20例为对照。结果:①血清TNF-α、sIL-2R水平在EA、TAF、TAS组分别明显高于NP组(P<0.05),且在EA、TAF组较TAS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sIL-2R水平在NP组与NNP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CD8细胞在EA、TAF组分别明显低于TAS、NP组(P<0.05),CD3、CD4在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然流产可能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非孕妇和正常孕妇子宫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结合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3H]-DHA(3H-双氢心得舒)为放射配基,分别测定1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非孕妇及10例剖宫产者子宫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结合量。结果1.非孕妇子宫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2-AR结合量呈良好相关性(r=0.7568,P<0.01)。2.孕妇子宫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2-AR结合量亦呈良好相关性(r=0.8529,P<0.01)。3.孕妇子宫肌与淋巴细胞β2-AR结合量均较非孕妇组明显下降。结论淋巴细胞β2-AR结合量可以反映并监测子宫肌β2-AR结合量的变化,作为细胞生物学指标指导围产期医学管理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妇女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Ma Z  Wang X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3):148-14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Greiss法测定49例ICP妊娠妇女(ICP组)外周血中NO的含量,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6例(正常妊娠组)作为对照。结果ICP组妊娠妇女血清NO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组明显降低(P<0.01);ICP组妊娠妇女血清NO水平与瘙痒症状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值的高低有关,而与血清甘胆酸(CG)无相关性。ICP组平均孕龄较正常妊娠组缩短,平均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结论NO参与了ICP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与ICP妊娠妇女并发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IUGR脐血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内分泌因素的角度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异常进行研究,以探讨IUGR与脐血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有IUGR的孕妇22例及正常孕妇38例,于分娩时抽取脐血,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EGF水平,同时测定胎儿体重与胎盘重量,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正常体重儿(3409.1±284.79g)组的脐血EGF水平(624.64±73.90μg/L)明显高于低体重儿(2403.3±277.41g)组(217.90±54.52μg/L)(P<0.05);IUGR组胎盘重量354.3±92.64g亦明显低于正常组的542.1±78.32g(P<0.01)。结论:脐血中低EGF水平是IUGR的相关因素之一,对妊娠过程中EGF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IUGR病因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度高原地区正常及妊高征孕妇血脂及脂质过氧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未孕妇女、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亚组(HDL3-C、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超氧化物皮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维生素E(VE)的水平。结果显示:孕妇血中各项血脂均明显高于未孕妇女(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孕妇组相比,TC、TG更高(P〈0.01),HDL-C有下降趋势,HDL  相似文献   

8.
Xu L  Liu P  Yan D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591-593
目的 探讨羊水内皮素1(ET1) 与围产儿缺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61例孕( 产)妇进行羊水ET1 水平检测。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110 例,对其中足月妊娠30 例同时进行母血和脐血ET1 水平检测;宫内缺氧组51 例。结果 (1) 羊水ET1 水平在正常妊娠组孕14 ~27 周时为(7.740±2 .133)ng/L,至妊娠晚期时为(18.640 ±1 .968)ng/L,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 P< 0.01) 。(2) 脐血ET1 水平明显高于母血ET1 水平,但较羊水为低(P<0.01) 。羊水与脐血ET1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952,P<0.01),而母血与脐血无相关关系(r= 0.338,P> 0 .05) 。(3) 宫内缺氧组中,出现胎儿窘迫者羊水ET1 水平为(30.654 ±5.832)ng/L,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 P<0.01) ;出现重度新生儿窒息死亡者羊水ET1 水平为(960 .650 ±236 .698)ng/L,为正常晚期妊娠的60 倍左右( P<0 .001) 。结论 正常妊娠羊水中存在ET1 ,且随妊娠进展而增加。胎儿缺氧时羊水ET1 水平升高,并随缺氧程度加重而显著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过氧化脂质(LP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硫代巴比妥酸荧光微量法和邻苯二酚自氧化法,测定95例妇女血浆ET-1、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活性。其中正常非妊娠妇女15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0例(妊高征组)。结果:(1)正常妊娠组血浆ET-1、LPO和RBC-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LPO/RBC-SOD比值差异无显著性;(2)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产后3~7天迅速下降;(3)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呈正相关(r=0.846,P<0.001)。结论:提示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殖与避孕》1994,14(4):302-305
我们用酶法和过碘酸-硫代巴比妥酸法对50例正常生育力男性和163例四种不育病人精浆甘油-3-磷酸胆碱(GPC)、总唾液酸(TSA)量进行测定后发现:1.正常男性与无精症(包括分泌性和阻塞性)、少精症精子活动率低下等精浆GPC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量分别为2.32±0.66、1.72±0.42、0.89±0.26、1.32±0.46和1.75±0.52mmol/L;2.正常男性与精子活动率低下、阻塞性无精等精浆TSA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少精和分泌性无精等差异不显著(P>0.05),含量分别为388.16±98.45、462.63±80.68、294.55±95.37、349.07±106.22和358.51±119.62mg/L。GPC和TSA与精子在附睾内成熟即精子受精能力的获得与维持关系密切,精浆GPC和TSA的变化可能与部分男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体重2.5~3.0kg的日本大耳白雄兔,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术后4、8、12、18、22月经耳静脉采血。同步检测代表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及血浆睾酮、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1.代表T淋巴细胞功能的IL—2、IL—6活性,术后8月VG均明显低于SOG(PM0.01,P<0.05)。术后12、18、22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代表巨噬细胞功能的IL-1活性和TNF含量,术后第8月均明显高于SOG(P<0.02,P<0.01),12月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3.血浆睾酮含量与IL-2活性的变化趋势一样,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4.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IL-1是一致的,二者是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IL—2活性呈有意义的负相关关系(P<0.01);5.IL—1活性与血浆睾酮含量的相关检验,r=-0.350,P<0.01。故推测,输精管结扎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反复自然流产与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6、IL-8、IL-10的水平。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20例作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组升高明显。IL-6与IL-8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与IL-10呈负  相似文献   

13.
妊高征孕妇的脂质代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34例妊高征孕妇、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及35例正常孕妇的血脂代谢进行了检测,分别测定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LDL-C/HDL-C比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正常妊娠中期血脂水平与非孕妇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晚期与非孕妇血脂水平及妊高征轻、中度与妊娠晚期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重度妊高征TG和AI明显增高,其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3小于4。血脂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及胎婴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提示:(1)高脂血症分Ⅳ型,重度妊高征属Ⅳ型高脂血症。(2)妊娠期脂质代谢为妊娠晚期有大量胎肪积留,妊娠晚期血脂水平高于妊娠中期,可能为正常生理变化或与易发妊高征有关。(3)妊高征脂质代谢为重度妊高征TG和Al水平明显增高,胎盘血管粥祥硬化与TG增高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或与免疫反应有关,其原因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06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和54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中度妊高征25例,先兆子痫18例,子痫11例)血浆D-二聚体。结果:轻、中度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27±0.92mg/L,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晚孕期(1.45±0.38mg/L,P<0.01);先兆子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09±1.65mg/L,显著高于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1);子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62±1.34mg/L,显著高于先兆子痫患者(P<0.01)。结论:临床上动态检测中、晚孕期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监测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31例卵巢癌患者血清及腹水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提纯腹水中的sIL-2R,以观察其对正常者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P<0.001),其中粘液性癌患者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浆液性癌患者(P<0.01),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此外,在多数腹水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颗粒淋巴细胞(LGL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全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油镜下计数LGLs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数检测妊高征39例(妊高征组),正常孕晚期40例(正常妊娠组)和健康育龄非妊娠40例(对照组)外周血TNF-α含量和LGLs数量。结果:妊高征组外周血LGLs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以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增高最为显著(P<0.05),其中合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者外周血LGLs和TNF-α水平与未合并IUGR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免疫,特别是LGLs和TNF-α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机制,妊高征发病与异常免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 和沙眼衣原体(CT) 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0 例早产胎膜早破(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 和CT检测,并对分娩后的胎盘和胎膜分别进行UU 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分别选择30 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和40 例正常孕妇作对照。 结果 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UU 阳性率(77 %) 明显高于PROM(43 %)(P< 0.05) 和正常组(30 %)( P< 0.01) ;CT 阳性率(53 %) 高于PROM(23 % )( P<0.05)和正常组(10 %)( P<0 .01);UU 和CT 同时感染的阳性率(43 % )高于PROM(13 % )(P< 0.05)及正常组(0 %)(P<0 .01)。胎盘UU 检出率在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中明显增高(71 %)(P<0 .01) 。结论 PPROM 的发生与UU 和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炔诺酮、三苯氧胺对人早孕绒毛鞘糖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翔  张夏英 《生殖与避孕》1996,16(1):16-21,T001
应用Ladisch分离及微量分析方法,对服米非司酮、炔诺酮、三苯氧胺及正常妊娠妇女的绒毛神经节苷脂(Gg)和中性鞘糖脂(N-GSL)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证明,正常及各服药组Gg和N-GSL组成相同;各服药组Gg总量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各服药组绒毛GM3、GMI与GD3、炔诺酮及三苯氧胺组GTlbtb正常组均减少(PMO.01和P<0.05)。米非司酮及三苯氧胺组的N—GSL总量均比正常组升高,其中米非司出组织毛CDH、CTH增加(P<0.05);而炔诺酮组则PG升高明显(P<0.O1)。  相似文献   

19.
妊高征患者外周血清及单核细胞内镁,钙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镁、钙代谢在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火焰原子化法),测定了26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产前外周血清及单核细胞内镁、钙含量,以27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对照(对照组)。结果: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1)妊高征组外周血清镁、钙含量显著降低(P<0.01及P<0.05);(2)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镁含量显著降低(P<0.001及P<0.01);(3)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内的钙含量显著降低(P<0.01及P<0.05)。结论:镁、钙含量降低可能在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CT-DNA)方法,检测57例输卵管妊娠之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及胚胎组织中的CT,同时取同期因卵巢囊肿行附件切除或输卵管结扎病例32例作为对照Ⅰ组,取正常早孕妇女29例作为对照组Ⅱ组。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为40.4%,高于对照组Ⅰ组的12.5%和对照Ⅱ组17.2%(P<0.05);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4.6%,高于对照Ⅰ组的6.3%(P<0.05);输卵管妊娠组胚胎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6.3%,高于对照组Ⅱ组的6.9%(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