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党参与潞党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山西产的台党参和潞党参中植物甾醇而萄糖甙、植物甾醇、蒲公英萜醇乙酸酯和蒲公英萜醇等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几种成分,两种党参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白条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 HY  Wang R  Liu Y  Shi YP 《中药材》2011,34(4):546-548
目的:研究甘肃省渭源县大宗种植药材白条党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技术(NMR)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渭源产白条党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橙皮苷(Ⅰ)、β-槐糖正己醇苷(Ⅱ)、苍术内酯Ⅲ(Ⅲ)、党参炔苷(Ⅳ)、lobetyolin in(Ⅴ)、蒲公英萜醇(Ⅵ)、蒲公英萜醇乙酸酯(Ⅶ)、α-菠甾醇(Ⅷ)、9,10,13-三羟基-反-11-十八烯酸(Ⅸ)、β-谷甾醇(Ⅹ)、β-胡萝卜苷(Ⅺ)和蔗糖(Ⅻ)。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Ⅸ为首次从党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研究蒲公英萜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蒲公英萜醇(12. 5,25,50,100,200μmol·L-1)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O),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蒲公英萜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影响;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蒲公英萜醇用药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蒲公英萜醇组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萜醇组MCF-7细胞内酸性溶酶体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到用药组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自噬体结构;蒲公英萜醇用药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MCF-7细胞中出现较多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绿色荧光分布;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萜醇可上调LC3-Ⅱ和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升高(P 0. 05,P 0. 01);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与蒲公英萜醇组比较,3-MA+蒲公英萜组LC3-Ⅱ/LC3-Ⅰ降低(P 0. 05)。蒲公英萜醇用药后可显著下调细胞内p-mTOR和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p-4EBP1)蛋白表达水平(P 0. 05,P 0. 01)。结论:蒲公英萜醇能够诱导MCF-7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藏药脉花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了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制备总浸膏,利用各种色谱分离其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蒲公英萜醇(3,亚油酸(4,咖啡酸(5,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7,1、3-二亚油酸甘油酯(8,5、7、3′、5′-四羟基黄酮-7-O-β -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3-O-咖啡酰奎宁酸(11和党参炔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今后该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愈伤接骨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石嫱 《中成药》2008,30(2):287-289
愈伤接骨胶囊是新开发的中药复方制剂,由蓝刺头、杜仲、珍珠、红花和三七等5味药组成。蓝刺头为处方中主药,文献记载其主要含有蒲公英萜醇乙酸酯、3.16-二羟基蒲公英萜醇-3-单乙酸酯,  相似文献   

6.
黄背越橘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复层析从黄背越橘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蒲公英萜醇(taraxerol,Ⅲ),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Ⅳ),木栓酮(friedelin,Ⅴ),木栓醇(friedelinol,Ⅵ),19,24-d ihydroxyurs-12-en-3-one-28-oic ac id(Ⅶ).  相似文献   

7.
任启生  余雄英  宋新荣  陈黄实 《中草药》2005,36(12):1773-1775
山海螺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以根入药,有消肿、解毒、排脓、催乳、抗疲劳等功效。为了开发山海螺的药用价值,笔者对山海螺的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山海螺干燥根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物理常数测定为蒲公英萜酮()、蒲公英萜醇()、α-菠甾醇()、顺丁烯二酸()、二十六烷酸甲酯(a)、正二十九烷(b)、二十四碳酸二十一烷醇酯(a)、四十四烷酸甲酯(b)、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a)、△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苷(b)、豆甾醇-β-D-葡萄糖苷(c)。其中a、b、a、b、a、b为首次从该植物…  相似文献   

8.
驴驴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蒿属植物驴驴蒿全草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鉴定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异皮定,东莨菪素,东莨菪甙及华良姜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植物三叶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东  杨峻山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11-612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植物三叶青的化学成分 ,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酮 ,蒲公英萜醇 ,β-谷甾醇和麦角甾醇。 结论 :4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扁桃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扁桃叶中分离得到11个结晶性成分,经测定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其中5个,分别是蒲公英萜醇,木栓酮,β-谷甾醇,芒果甙和槲皮素,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11.
臭牡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金兰  傅长汉 《中草药》1997,28(7):395-396
从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nbungei茎的甲醇提取物中,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得3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lin),蒲公英萜醇(taraxerol),■桐甾醇(clerosterol)。  相似文献   

12.
杜江  高林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56-357
自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叶中分离到石吊兰素(A),贝壳杉烯酸(B),蒲公英萜醇(C)及其乙酸酯(D)。其中A、B在该植物中是首次分离到。药理实验表明A具有祛痰、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咸虾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中的化学成分 ,为PC-12细胞生长促进剂的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90%乙醇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IR ,NMR和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并鉴定了 4个三萜化合物 ,分别为降香萜醇乙酸酯 (bauerenylacetate,I) ,无羁萜酮 (friedelin ,Ⅱ ) ,表无羁萜醇 (epifriedelanol,Ⅲ ) ,20(30) 蒲公英烯-3β ,21α-二醇 [20(30) taraxastene-3β ,21α diol,Ⅳ ]。结论 :化合物I和Ⅳ为首次从斑鸠菊属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咸虾花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 ,这 4个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生长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淑云 《中医杂志》2007,48(4):376-376
答: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药,它们的功能主治不同,用量用法、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如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苷,党参的根主要含蒲公英萜醇乙酸脂和木栓酮等,太子参的根主要含糖果糖氨酸等。此三药来源不同,科属不同。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味均甘平,主要归肺、脾经,都有补气之功能。人参大补元气,有补脾养肺,生津安神,复脉固脱之功能;党参则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太子参则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能。三药都有补血作用。中医学十分重视气血的关系,气能生血,又能行血也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所以对于血虚、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均可用补气生血之法。临床用药关键在于对证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心形叶柿(Diospyros cordifolia)是生长于热带地区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文献报道其叶子被用作鱼毒素,该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解痉作用,但也产生心搏徐缓和低血压,乙醇提取物的不同部分还有显著的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但它的化学成分过去未曾研究过。作者从该植物的叶子中分离到8个化学成分,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为:熊果酸(ursolicacid)、羽扇醇(lupe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α-香树素(α-amycin),β-香树素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6.
雀梅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雀梅藤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测定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木栓酮(Ⅰ),紫丁香酸(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葡荡糖紫丁香酸(Ⅴ)和蒲公英萜醇(Ⅵ)。其中Ⅴ,Ⅵ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菊苣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通过对菊苣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个,分别为α-香树脂醇、蒲公英萜酮、baurenylacetate和β-谷甾醇。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鹤藤氯仿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Ⅰ)、十八醇(Ⅱ)、豆甾醇(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江程  顾琼  徐峻 《中草药》2019,50(7):1546-1550
目的研究黄苞大戟Euphorbia sikkim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黄苞大戟地上部分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黄苞大戟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epi-blumenol C(1)、blumenol A(2)、4-hydroxy-2,3-dimethyl-2-nonen-4-olide(3)、耳壳藻内脂(4)、硬骨霉素(5)、脱肠草素(6)、巨大戟醇(7)、樱花亭(8)、柚皮素(9)、木犀草素(10)、蒲公英萜酮(11)、黏霉酮(12)、叶绿醇(13)、9,12,15-亚麻油酸(14)、9,12-亚麻油酸(15)、α-棕榈精(16)。结论以上化合物除了9、14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5类新药苍术总萜醇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苍术总萜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苍术总萜醇中鉴定出20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1%的组分为茅术醇、β-桉叶醇、γ-桉叶醇、榄香醇和2,3-Dihydro-1-oxo-phenalene,且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两组分的相对含量之和为87%.结论:苍术总萜醇中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两组分含量最高.苍术总萜醇除含有倍半萜醇类成分外,还含有倍半萜烯类成分.茅术醇是质子泵抑制剂,β-桉叶醇是组胺H2受体阻断剂,两个倍半萜醇类化合物协同作用而抑制胃液分泌,从而发挥抗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