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支架后国产氯吡格雷(泰嘉)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泰嘉组80例,波立维组88例.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治疗及术后服用泰嘉75mg,1次/d,6个月后改为50 mg,1次/d;波立维组患者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MI)、靶血管重建(TVR)及脑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停药.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心源性死亡、MI、TVR及脑卒中发生率泰嘉组分别为4.20%、0、12.50%和1.25%,波立维组分别为3.70%、0、10.00%和1.13%,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联合应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或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与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共210例,随机分为泰嘉组103例,波立维组107例。所有入选患者术前1天均应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首次300mg,以后75mg,1次/d,1年,术后如为三支血管病变,硫酸氢氯吡格雷服用150mg,1次/d,2周后改为75mg,1次,d,至少服用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以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作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联合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的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氯吡格雷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NSTEACS并接受急诊PCI的患者176例,分成国产氯吡格雷组(接受泰嘉治疗,89例)和进口氯吡咯雷组(接受波立维治疗,87例)。PCI治疗前两组分别接受泰嘉、波立维每日600mg。PCI后每日分别接受75mg至1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与进口氯吡格雷组达到的完全血运重建率(79.8%比89.3%.P=0.477),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9.0%比6.9%,P=0.60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6%比8.0%,P=0.523)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氯吡格雷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帅泰)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患者分成两组,PCI术前口服帅泰600 mg(帅泰组,n=64)或波立维600 mg(波立维组,n=67),继以每日75 mg维持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测定两组服药后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结果随访1年,帅泰与波立维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49%、1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帅泰组和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停药。帅泰组、波立维组的ADP抑制率分别为56.8%、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帅泰)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帅泰费用较低,是进口氯吡格雷的很好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5例18~75岁,3个月内未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患者。入院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300 mg),B组(国产氯吡格雷600 mg),C组(进口氯吡格雷300 mg),D组(进口氯吡格雷600 mg)4个治疗组。分别于患者服药后2 h和6 h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主要终点为服药后2 h及6 h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途径下的血小板抑制率,安全性终点包括1个月内的各种出血、支架内血栓、死亡及心肌梗死。结果 A、B、C和D组患者服药后2 h 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是42.18%±23.98%、42.76%±29.05%、51.46%±31.11%以及54.56%±25.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服药后6 h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5.54%±22.72%,44.38%±24.71%,56.54%±27.60%以及59.23%±23.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D组患者住院期间1例发生鼻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各组患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负荷剂量分别为300 mg及600 mg的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2~6 h内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氯吡格雷、进口氯吡格雷在支架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8例患者分为波立维组和泰嘉组,术前连续服用5d拜阿司匹灵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在行颅外段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继续服用上述剂量药物6个月,观察两组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术后6个月复查颈动脉CTA均未发现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加之国产氯吡格雷价格低廉,且支架术后须长期服用,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氯吡格雷两种给药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氯吡格雷给药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于术前48h及24h分别给予氯吡格雷300mg、225mg双重负荷量,以后按常规口服75mg/d;对照组(34例)于术前6h给予氯吡格雷300mg单负荷量,以后口服75mg/d。随访2~40个月,统计两组出现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晚期血栓形成以及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9比3/34,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冠心病患者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术前给予双重负荷量氯吡格雷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剂量氯吡格雷用于选择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确诊冠心病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173例,分成氯吡格雷强化组(波立维600 mg,87例)和氯吡格雷标准组 (波立维300 mg,86例).PCI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波立维600 mg和波立维300 mg治疗;PCI术后每日分别给予150 mg和75 mg,共 7 d;以后均服用波立维75 mg至1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强化组和氯吡咯雷标准组达到的完全血运重建率分别为93.8% 和 87.2%(P<0.05);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2.0%和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比1.7%,P>0.05).结论 氯吡格雷强化组PCI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氯吡格雷标准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4%)(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增加,建议老年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改用替格瑞洛60 mg 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2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其中常规剂量组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采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维持量),而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维持量),对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应用氯吡格雷1、3、6个月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8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梗)以及胃肠道出血和皮疹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维持剂量相比,患者于PCI术后应用150 mg/d氯吡格雷能够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胜强  李震  王晓刚  袁磊  张俭 《山东医药》2012,52(29):74-75
目的 探讨高负荷剂量的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39例、进口氯吡格雷组40例,均在PCI术前口服高负荷剂量600mg/次、术后75 mg/d.分别观察两组PCI基本特征,30 d、9个月的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支架置入部位、置入支架个数、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30 d、9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负荷剂量的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效果相当,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并根据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以评价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在PCI术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用药组(88例)和常规用药组(94例),两组术前3天起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或术前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两组均予氯吡格雷75 mg/d。常规用药组使用氯吡格雷75 mg/d维持至术后一年。而个体化用药组则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调整氯吡格雷的用量。结果个体化用药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用药组(2/88比12/94,P〈0.01)。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比3/38,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PCI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而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剂量能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国产氯吡格雷(泰嘉,Talcom)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行择期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各79例。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进口氯吡格雷组心源性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例、脑卒中1例。国产氯吡格雷组心源性死亡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脑卒中1例。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06%比5.06%,P〉0.05)。药物不良反应:进口氯吡格雷组胃肠道反应5例、出血1例、血小板减少1例。国产氯吡格雷组胃肠道反应7例、出血1例、血小板减少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8.86%比12.66%,P〉0.05)。结论:与进口氯吡格雷相比,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利辛县人民医院行PCI的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国产氯吡格雷,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口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效果(随访21 d时主要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远期效果(随访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随访21 d、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随访21d、随访12个月时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粒细胞或血小板计数减少,两组患者出血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用于PCI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与进口氯吡格雷相似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长期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周飞  朱幼玲  穆燕芳 《山东医药》2012,52(36):64-6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确诊TIA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3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氯吡格雷5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对照组42例,单用氯吡格雷50 mg,1次/d.随访10个月.对比10个月内两组血脂变化、颈部血管斑块的性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脑梗死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患者发生脑梗死上明显优于单用氯吡格雷组,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91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应用氯吡格雷)和B组(65例应用噻氯匹定),对比观察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监测凝血指标),随访有无心血管事件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的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和随访的心血管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08)。结论氯吡格雷在PCI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16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A组95例(50mg/d氯吡格雷),B组121例(75mg/d氯吡格雷)。记录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细胞色素P2C19基因型,以及应用氯吡格雷后血栓弹力图中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等指标。随访6个月,观察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服药6个月血栓弹力图中ADP抑制率[(67.85±13.23)%vs(69.42±14.78)%]和血小板抑制率[(33.36±12.78)%vs(26.96±1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37%vs 4.9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16%vs 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低剂量氯吡格雷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发挥抗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泰嘉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阿司匹林剂量不变,波立维或泰嘉加量)。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血管重建(TVR)、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外周动脉闭塞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波立维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7%、1.20%、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1.64%、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分别为0.67%、3.48%、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3.28%、0.8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3,P=0.958,P=0.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波立维组与泰嘉组累积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波立维组及泰嘉组CR患者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CR患者PAR在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治疗后分别为(78.2%±11.9%,76.2%±10.5%)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80.8%±13.2%,81.8%±12.2%,P〈0.001)。结论PCI术后接受波立维或泰嘉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年龄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Bu 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Bu MA支架)后,缩短氯吡格雷用药时间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年龄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患者100例,均置入Bu MA支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9个月)和对照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12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4例(8.0%);术后12个月复查CAG患者45例(90.0%),原支架均未见明显狭窄,余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稍有进展。对照组术后4个月再发心绞痛3例(6.0%);术后12个月复查CAG患者42例(84.0%),均未见异常。随访12个月内两组均无临床出血事件、迟发性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原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年龄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Bu MA支架后,缩短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在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对血小板聚集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心内科2010-01-2010-12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氯吡格雷低反应者60例,随机分为维持量150mg组(30例)和75mg组(30例),共服用6个月,测定2组患者1个月和6个月时的血小板聚集性能,并随访临床预后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在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中,应用双倍维持量氯吡格雷能够显著增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反应。在150mg组患者中,1个月时有13例(43.3%)最大血小板聚集性回复至50%以下,6个月时有18例(60.0%)最大血小板聚集性回复至50%以下。而在75mg组患者中,1个月及6个月时均无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回复至50%以下。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50mg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增加氯吡格雷维持剂量可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解决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