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刃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对 5例AMI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5例AMI患者中 ,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 4例 ,左回旋支 1例。共置入支架 5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 99%~ 10 0 %降至术后 10 %~ 5 % (P <0 0 0 1)。手术成功 10 0 %。随访 1~ 6个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的 ,早期效果好且可降低再梗死发生率 ,并明显减少再次的靶血管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连续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 (37例 )和非老年组 (94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女性、高血压和无血流现象显著多于非老年组 ,而吸烟、术后TIMI 3级血流和支架植入数显著少于非老年组。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病死率 (10 .8%)高于非老年组 (0 %) (P <0 .0 1) ,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10 .8%)亦高于非老年组 (1.1%) (P <0 .0 1) ;而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 6个月时 ,老年组患者总病死率 (16 .2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2 .1%) (P <0 .0 1)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 1.2 %)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4.3%) (P <0 .0 1) ;但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 ,但不如非老年AMI。  相似文献   

4.
5.
邝日禹  覃远文 《广西医学》2003,25(4):520-522
目的 :观察急诊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2 0例 AMI患者在发病 12小时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Stent) ,其中有 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梗塞相关动脉 (IRA)共 2 2支 :左主干 1例 (4 .5 5 % ) ,前降支 14例 (6 3.6 4 % ) ,回旋支 3例 (13.6 4 % ) ,右冠脉 4例 (18.18% ) ;TIMI血流分级 (2 2支 ) :0级 17支 (77.2 7% ) ,1级 3支 (13.6 4 % ) ,2级 2支 (9.0 9% )。全组病例共处理病变血管 2 6条 ,植入支架 2 9枚。结果 :2 0例患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达 10 0 % (2 0例 ) ,其中 IRA支架植入成功率 90 .9% (2 0 / 2 2 ) ,IRA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均 <2 0 % ,IRA血流全部达到 TIMI3级。有 4例患者行 IRA支架植入后同时行其它非 IRA的支架植入成功。住院期间有 1例死于脑出血 ;1例术后第 8天送上级医院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 ,2天后死于上级医院。其余 18例术后至出院均未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平均住院 (16± 4 .5 )天。结论 :急诊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研究证实 ,冠状动脉内支架 (ICS)急性期植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有效方法。因此 ,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我们自1999年 4月以来为 4例AMI患者施行了急诊ICS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 2 .2 5± 6 .0 2 )岁(47~ 6 0岁 )。胸痛发作时间 >30min ,ECG显示相邻的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ST抬高 >0 .1mV。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2例 ,下壁心肌梗死 2例。入院时心功能Killip’s分级Ⅰ~Ⅱ级 3例 ,Ⅲ级 1例。发病至行介入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现将我院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7月实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病人 4 6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9~ 78岁 ,平均 4 9 6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6例 ,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 8例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 2 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单支病变 2 9例 ,双支病变 10例 ,三支病变 7例 ;前降支病变 2 3例 ,回旋支病变 15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8例。1 2 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 ,无严重…  相似文献   

8.
周玉珍 《华夏医学》2005,18(5):733-734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因此,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灌注,尽早、充分开通IRA可减少梗死面积,保存左室功能,提高生存率。而在开通IRA的再灌注疗法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快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且使病变血管的残余狭窄较静脉溶栓者显著减低,这更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更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减少出血并发症。自2001年5月以来,我院导管室成功地为4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施行了此项手术,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诊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邢炜  李佩璋  李雄  徐坚  吴欣  凌峰  马辉  许轶洲  周亮 《浙江医学》2001,23(11):647-64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施行急诊PTCA术,PTCA术后再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7例.结果37例患者术后残余狭窄均<10%,冠脉再通率达100%;术后6h死亡1例.结论急诊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本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ICA)和支架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急性心梗22例,陈旧心梗10例,心绞痛28例。治疗方法: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用特制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位,再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到病变部位,以8个大气压扩张球囊30~60秒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结采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接受介入治疗距胸痛发作的平均时间为4.2h。经股劝脉采用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在38例患者42支血管共植入55个支架,1例患者仅行右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结果: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者36例(92.3%),TIMI血流2级者3例(7.7%)。术中6例(15.4%)在便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出现心室颤动,1例(2.6%)死于继发性心室颤动。术后平均随访8.1个月,除1例死于术后2周非梗塞相关动脉择期支架植入术外,无心肌梗塞、做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再次做梗塞相关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结论: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可以迅速获得便塞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 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 (初期支架组 :4 8例 )和静脉rt 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 (溶栓加支架组 :5 0例 )。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 ;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 4 7例 (97 91%)溶栓加支架组 5 0例 (10 0 %)IRA血流TIMI2 3级 ,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3级者明显增多 (分别为 93 8%和 6 0 0 %,P =0 0 0 0 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 ,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 2 0 1%± 14.0 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 (5 0 0 1%± 132 %) ,P =0 0 0 0 1。结论 与静脉rt PA溶栓加补支架治疗相比 ,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 ,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滕军  尹作民 《河北医学》2004,10(6):487-48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 ,在无球囊预扩张情况下 ,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及其再狭窄的探讨。方法 :对 30例AMI病人在发病 12h内 ,未经球囊预扩张采用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TIMI血流Ⅲ级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死亡率 ,术后 6个月再狭窄率、死亡率、左心室功能情况。结果 :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30个 ,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 10 0 % ,TIMI血流Ⅲ级 2 9例 (96 .7% ) ,TIMI血流II级者 1例 (3.3% ) ,术后残余狭窄为 4 .5± 3.0 %。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 5 6 .5 %± 11.2 % ,住院死亡率 3.3% (1例 )。术后 6个月再狭窄率为 12 .5 % ,无 1例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 5 8.2 %± 9.8%。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在无球囊预扩张情况下 ,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 ,TIMI血流Ⅲ级发生率高 ,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PTCA+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2组:A组64例行择期PTCA+STENT术。B组39例在发病12h内行直接PTCA+STENT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梗死相关动脉(IRA),多导心电生理仪监护再灌注性心律常,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给予相应处理。术后10-20d作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结果:(1)首次CAG显示A组IRA8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42支,右冠状动脉(RCA)25支,左回旋支(LCX)14支。B组IRA有44支,其中LAD24支,RCA12支,LCX8支。2组冠状动脉分支阻塞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A,B2组行PTCA+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6/64),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6%(10/64)。B组为79%(31/3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4%(21/3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2组心室颤动患者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3)住院10-20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VEF≥60%者,A组为64%(41/64),B组为90%(35/39)(P<0.05)。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TCA+STENT术与择期PTCA+STENT术相比较,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但急性期过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16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30×104~50×104U,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18例患者(地尔硫卓艹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艹0.5~2.0mg,15~30min内注完;注射完毕15min再行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无明显变化,地尔硫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增加(1.0vs.2.44,P<0.01)。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地尔硫组高于尿激酶组(2.44vs.1.43,P<0.05),达TIMI3级患者地尔硫组明显多于尿激酶组(66.7%vs.12.5%,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0.5~2.0m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TCA/Stenting术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陈灵芝  周乐  季晓君 《浙江医学》2016,38(11):862-864,8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5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T3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A、B、C、D4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A组(重度低T3组)TIMI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G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T3水平(1.00±0.05)nmol/L、TIMI3级比例(32/46,69.6%)、MBG3级比例(24/46,52.2%)均低于男性患者,后者分别为(1.19±0.02)nmol/L、(143/159,89.9%)、(110/159,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女性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较男性患者低。AMI患者T3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监测T3可以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直接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症状发作后2~14小时施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所有患者冠脉再通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到3级。无残余狭窄,血管再通距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7小时,所有患者胸痛均在术后2小时内明显缓解;除2例ST段持续抬高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2小时ST段下降〉50%;心肌酶峰明显提前。1例左主干病变于术后1周发生严重泵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拟行急诊PCI术STEMI患者随机选入替罗非班IV组(仅静脉内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22例)和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21例),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组织灌注,住院期间心脏超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术后30 d的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和术前冠脉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TIMI 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27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sumSTR)百分比≥70%,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左室收缩功能、MACE、大量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近期疗效与单纯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相当。  相似文献   

19.
孙欢  于波  闫明洲 《吉林医学》2013,34(19):3759-376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梗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行PCI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应用抽吸技术的患者及对照组的临床及造影资料。结果:对于行血栓抽吸的直接PCI患者,其心肌灌注水平高于常规PCI治疗组,但其心功能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直接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方法,通过血栓抽吸可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