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复合材料成骨细胞载体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在复合材料的表面生长和增殖情况,为成骨细胞载体研究和材料表面改性提供直接依据。方法:进行原代人髓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至第3代后,将hBMSC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碱性磷酸本科了解分化情况。结果:hBMSC在HA/TCP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见细胞向材料孔内生长,对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影响。结论:HA/TCP复合材料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nano-hydroxyapatite,nHA)与体外培养的胎鼠颅顶骨源性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nHA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情况及细胞形态。评价其细胞增殖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胎鼠颅顶骨源性成骨细胞培养于标准培养基中,每个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A颗粒,37.5℃、5%CO2孵箱内培养120 h。并以两个无添加物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2、6、8、24、72、120 h测定成骨细胞的数量,并用透射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显微结构。结果:实验1、2、3组在24、72、120 h时MTT吸光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1、2、3组在2、6、8、24、72、120 h时成骨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成骨细胞的细胞突中吸收了纳米颗粒。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传代细胞在6 h内贴壁,细胞形态为长梭形、鳞片形、短梭形、圆形。结论:nHA材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利用传统固相复合工艺难以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粉体与聚苯硫醚进行复合,从而无法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并且目前缺少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和片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利用接触角测试仪评估材料的亲水性,利用兔血及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材料的溶血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结合紧密;聚苯硫醚粉体的接触角为81.25&#176;,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接触角为16.1&#176;;聚苯硫醚片材的接触角为83.5&#176;,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片材的接触角为42.5&#176;,对比可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单纯聚苯硫醚材料的亲水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为1.66%(〈5%),提示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生长良好,CCK-8法检测提示体外细胞毒性属无毒范畴(0至1级)。以上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制备成功,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射频磁控溅射是在陶瓷(金属)基体上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成熟技术,具有基体温升低、沉积速度快、涂层成分均匀、性能稳定、结合强度高等优点。
目的:探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织结构以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试样基体为30mm&;#215;30mm&;#215;3mm Ti-6A1.4V板材;JGP500超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仪。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9在江苏大学材料试验中心完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涂层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利用能量分散谱仪分析涂层的Ca/P比,采用环氧树脂E-7对接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微观形貌。②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成及后处理影响。③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及结合强度。
结果: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较为粗糙,呈凹凸不平状,呈现出较多的孔隙和网状结构,其孔隙面积约占30%-40%。②溅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Ca/P比为1.7。后处理生物涂层主要成分为晶化程度高的羟基磷灰石,不存在其他钙磷杂质相。③羟基磷灰石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为51.2MPa。
结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形貌良好,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珊瑚羟基磷灰石与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传统的骨缺损修复方法,如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合成替代品等,由于存在种种弊端,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技术完全摆脱了以往的模式,通过体外构建、体内重组技术使传统的植骨术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组织工程实验室进行。抽取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置于含100g/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的实验组和单纯细胞的对照组,两组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的成骨细胞生长状况观察及复合培养细胞功能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成人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有利于细胞贴附、生长与增殖。不同时间点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江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5)
背景: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克服了单一的生物陶瓷作为骨替代材料使用的脆性及加工困难的缺陷而成引起广泛的重视.目的:基于当前已发展的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方法有共混法、原位复合法、纤维复合法、仿生矿化法、电化学沉积法等,现对这些制备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做一综述.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 hydroxyapatite(HA) ,composites, preparation";中文检索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制备",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Elsevier数据库1996-01/2009-12有关文章,纳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1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仍不完全能满足骨组织工程对材料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加工性能;同时,精确控制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骨材料结构相近,使从而使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背景:射频磁控溅射是在陶瓷(金属)基体上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成熟技术,具有基体温升低、沉积速度快、涂层成分均匀、性能稳定、结合强度高等优点。目的:探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织结构以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试样基体为30mm×30mm×3mmTi-6Al-4V板材;JGP500超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仪。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9在江苏大学材料试验中心完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涂层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利用能量分散谱仪分析涂层的Ca/P比,采用环氧树脂E-7对接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主要观察指标: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微观形貌。②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成及后处理影响。③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及结合强度。结果: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较为粗糙,呈凹凸不平状,呈现出较多的孔隙和网状结构,其孔隙面积约占30%~40%。②溅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Ca/P比为1.7。后处理生物涂层主要成分为晶化程度高的羟基磷灰石,不存在其他钙磷杂质相。③羟基磷灰石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为51.2MPa。结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形貌良好,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研究的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9-01/2005-12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文献,检索词有“hydroxyapatite(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toxicity(羟基磷灰石毒性)”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学评价、体内毒性和细胞毒性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①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评价。②羟基磷灰石稳定性研究。③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体内迁移特性的研究。④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癌活性的研究。资料提炼:粗选有几百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方面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2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39篇文献。资料综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虽然具有良好的骨相容性,并且根据ISO10993系列标准进行试验的结果也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已有报告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在体内迁移,并且目前人们还不了解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杀死癌细胞的机制。结论:虽然纳米羟基磷灰石已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还存在隐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理想的修复材料是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任何一种生物材料必须具备使用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是生物材料获准临床使用的前提.目的:探讨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TiO_2-Ag-nHA/PA66)骨修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7/2009-07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材料:清洁级3周龄昆明小鼠40只,同窝同系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粉末状TiO_2-Ag-nHA/PA66复合材料10 g,直径5 mm×长度25 mm和直径3 mmx长度5 mm的TiO_2-Ag-nHA/PA66复合材料各32根,由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提供.方法: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粉末状复合材料制各材料浸提液,将浸提液注入实验组小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肌内埋植实验: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兔左、右竖脊肌各植入2根直径5 mm×长度25 mm复合材料,对照组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植入任何材料.③骨内埋植试验:取剩余16只兔,每只兔左、右外上髁各植入1根直径3 mm×长度5 mm柱状复合材料.④溶血试验:取抗凝兔血8 mL,分别加入复合材料粉末0.1,0.15,0.2 g.主要观察指标:TiO_2-Ag-nHA/PA66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结果: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小鼠活动及进食良好,呼吸正常,无瘫痪、惊厥及死亡发生,小鼠体质量稳定.肌内埋植试验和骨内埋植试验结果显示,植入前及植入后4 d,1周,2周,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肌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材料周围炎性演变转归与对照组基本相似;骨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围绕材料出现新骨.溶血试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梯度的TiO_2-Ag-nHA/PA66复合材料其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结论:TiO_2-Ag-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接近自然人骨的强韧度和优越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力学性能却较差。目的:制成并研究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质。方法: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红外光谱、微观结构及XDR衍射分析,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不同SWNT含量的SWNT/HA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备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抗弯强度最大增幅将近50%,达到73MPa;而断裂韧性的最大提高幅度为3倍,达到2.6MPa?m1/2。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接近自然人骨的纳米级磷灰石骨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从而克服传统支撑骨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 相似文献
11.
Jin-Yun Liao Taylor
W. Smith Raja R. Pandey Xiaoqing He Charles C. Chusuei Yangchuan Xing 《RSC advances》2018,8(16):8929
Na2Ti6O13 (NTO)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for lithium ion storage and showed very promising result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substantially enhanced rate capability in NTO nanowires by Ti(iii) self-doping and carbon-coating. Ti(iii) doping and carbon coating were found to work in synergy to increas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material. For 300 cycles at 1C (1C = 200 mA g−1) the charge capacity of the electrode is 206 mA h g−1, much higher than that (89 mA h g−1) of the pristine NTO electrode. For 500 cycles at 5C the electrode can still deliver a charge capacity of 180.5 mA h g−1 with a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9%. At 20C the capacity of the electrode is 2.6 times that of the pristine NTO.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Ti(iii) self-doping and uniform carbon coat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kinetic processes in the NTO nanowire crystal, making it possible for 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in Li-ion batteries.Ti3+ self-doping and carbon-coating are efficient approaches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ability of Na2Ti6O13 nanowires for lithium storage. 相似文献
12.
背景: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有与天然骨成分接近,结构和形貌图谱分析与天然骨相似,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且材料多孔,孔径较大、孔隙率及孔隙交通率高,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6-03/09在江苏大学医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1月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提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②复合培养5,10 d后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③复合培养5,10 d时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上结合的细胞数量.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 d时黏附于纳米晶胶原基骨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明显高于5 d时黏附的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背景: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来源,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鉴定成骨细胞的标志进行总结.方法:以"Osteoblast,cell culture,identific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0/2010),以"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鉴定"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 分析后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骨、骨膜、骨髓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了成骨细胞,经鉴定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的特征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为常用的体外实验模型,成为研究骨生理、病理及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研究成骨细胞生长代谢及骨组织工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来源,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鉴定成骨细胞的标志进行总结。方法:以"Osteoblast,cell culture,identific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以"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鉴定"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后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骨、骨膜、骨髓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了成骨细胞,经鉴定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的特征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为常用的体外实验模型,成为研究骨生理、病理及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研究成骨细胞生长代谢及骨组织工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为优化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前期实验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等离子喷涂制备了压电陶瓷涂层,但此种新型材料的细胞毒性还不明确。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将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上,接种5 d后,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上细胞黏附情况。分别以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浸提液、羟基磷灰石试件浸提液、含5%二甲基亚砜和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溶液、只含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1,3,5 d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表面增殖旺盛,达到复层生长,伪足与细胞之间连接很紧密,胞体丰富,表明两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80%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拥有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及良好抗疲劳性能的镍钛合金成为封堵器支架核心部分的最佳选择,但镍钛合金含50%的镍元素,其生物相容性仍有争议。目的:通过体外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测试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镍钛合金多弧离子镀改性前后的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在镍钛合金表面形成具有纳米梯度的TiN/Ti多层薄膜,通过镍钛合金在PBS中静态浸泡1个月,检测镍离子浓度;采用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和极化曲线观察镀膜前后镍钛合金抗腐蚀性能。结果与结论:在PBS静态浸泡中镍钛合金在1个月时释放量达到顶峰,而经过多弧离子镀改性后的镍钛合金没有镍离子的释放。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和极化曲线表明改性后的镍钛合金的抗腐蚀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拥有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及良好抗疲劳性能的镍钛合金成为封堵器支架核心部分的最佳选择,但镍钛合金含50%的镍元素,其生物相容性仍有争议。目的:通过体外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测试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镍钛合金多弧离子镀改性前后的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在镍钛合金表面形成具有纳米梯度的TiN/Ti多层薄膜,通过镍钛合金在PBS中静态浸泡1个月,检测镍离子浓度;采用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和极化曲线观察镀膜前后镍钛合金抗腐蚀性能。结果与结论:在PBS静态浸泡中镍钛合金在1个月时释放量达到顶峰,而经过多弧离子镀改性后的镍钛合金没有镍离子的释放。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和极化曲线表明改性后的镍钛合金的抗腐蚀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及复合培养生长状况。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并接种于三维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上,观察其体外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容易存活,可向成骨细胞转化,并能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向成骨细胞转化,并能在三维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上贴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背景:淫羊藿苷性质稳定,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骨诱导活性因子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将载药量分别为10^-7,10^-6,10^-5 mol的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材料置于盛有PBS的密闭玻璃离心管中,37℃恒温振荡,分别于1,2,3,10,15,20,30,60,90 d定时收集全部溶液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通过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加样回收率实验、稳定性实验考查实验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淫羊藿苷的稳定性,通过标准曲线换算供试品每次释药量,并将其进行累积绘制成释药曲线,采用Logarithmic模型对释药行为进行曲线拟合。结果与结论:实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与重复性良好;淫羊藿苷性质稳定,可在室温避光的环境下保存至少90 d;在1-2000 ng质量范围内,淫羊藿苷的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释药初期(0-3 d),药物从支架材料中突释,约达载药量的25%,而后释药速度迅速下降,至第20天有40%-60%的药物释出,之后以低速持续释放,90 d后仍有部分药物存留于支架材料中。3种载药量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释药行为遵循一级方程模型,所有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表明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对淫羊藿苷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方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