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卵巢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90例女性新生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方法,观察了卵巢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3组,每组各30例(60侧)。第1组:由卵巢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每个卵巢发出4~10条集合淋巴管,沿卵巢动、静脉上行,注入腰淋巴结。右侧卵巢的集合淋巴管多是注入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一部分人腔静脉外侧淋巴结、腔静脉前淋巴结及主动脉下淋巴结。左侧卵巢的集合淋巴管多是注入主动脉外侧淋巴结;一部分入主动脉前淋巴结。第2组:先结扎两侧卵巢悬韧带,然后进行注射。有26侧(43%)卵巢发出的1~2条集合淋巴管,经过子宫阔韧带,注入髂间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第3组:同时结扎两侧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然后再进行注射。有19侧(31%)卵巢的1条集合淋巴管,经过子宫阔韧带,注入髂间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本文研究表明,卵巢的淋巴可通过上、下两条路径。在正常情况下,都向上汇入腰淋巴结;当结扎卵巢悬韧带后,则可向下进入盆部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在32例足月胎儿尸体上,用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睾丸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两组。第1组16例,由睾丸实质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见到集合淋巴管沿睾丸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结,但一部分在途中直入髂总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第2组16例,先在第3腰椎高处结扎沿睾丸血管上行的集合淋巴管,然后再进行注射,结果见到上行的淋巴管在结扎处终止,有少数管也直入髂总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但在21侧睾丸,1、2条集合淋巴管沿输精管向下入盆腔,至膀胱底处消失或注入该处的髂内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膀胱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5具童尸上,用30%普鲁士兰氯仿溶液进行器人洲射,观察了膀胱各区域的淋巴流向,来自膀胱前壁的淋巴管行向外上方,直接或经膀胱外侧淋巴前淋巴结后间接注入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来自膀胱后壁的淋这向后上方,直接或经膀胱外侧淋巴结后间接注入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骶淋巴及主动脉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鲜童尸50例上,用普鲁士蓝氯仿溶液向睾丸实质内注射后。观察该器官的淋巴流向。右侧睾丸的集合淋巴管主要注入腔静脉前淋巴结、腔静脉外侧淋巴结、主动脉腔静脉闻淋巴结。部分注入主动脉前淋巴结,偶而注入右髂总淋巴结,右髂外淋巴结、主动脉下淋巴结、左侧睾丸的集合淋巴管主要注入主动脉外侧淋巴结、主动脉前淋巴结。部分淋入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偶而注入左髂总淋巴结、左髂外淋巴结、主动脉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盆腔淋巴结(髂总、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肌层受侵、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因素对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结果存在子宫外受侵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0.01);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与患者的OS、DFS缩短密切相关(P0.05)。结论肿瘤侵犯至子宫外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6.
胰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0例足月胎儿及婴儿尸体,以器官内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胰腺的淋巴流向。胰头上部的集合淋巴管入胰十二指肠前、后上淋巴结。胰头下部的,入胰十二指肠前,后下淋巴结。胰体左上部的,大部经胰上淋巴结入腹腔淋巴结,小部分入胃左淋巴结和主动脉前、外淋巴结。胰体右上部的,入肝淋巴结。胰体下部的,入中结肠淋巴结或肠系膜上淋巴结。胰体后面的,入主动脉外、前淋巴结,及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以及腔静脉前、外淋巴结。胰尾的集合淋巴管入脾、胰上及中结肠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指导学生局解操作过程中见到一例左侧髂总静脉缺存,左髂外静脉直接上行注入下腔静脉,现报告如下:童尸、男性,约四岁,身长78.5cm。左髂外静脉起端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髂外动脉内侧。它经左髂外动脉背侧至第五腰椎体外侧,继沿主动脉腹部左侧上行至第二腰椎水平处斜向右上方,经腹主动脉腹部前面,在第一腰椎体下缘汇入下腔静脉。左髂外静脉全长14.5cm、口径0.7-1.0cm,汇入前接受左肾静脉及左肾上腺静脉。左髂内静脉位于左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在50例新生儿标本上,观察了鼻的淋巴管及其局部淋巴结。外鼻的淋巴管多是注入下颌下淋巴结,一部分注入耳前淋巴结、耳下淋巴结及面淋巴结。鼻腔前部粘膜的淋巴管,向前与外鼻的淋巴管汇合,而入下颌下淋巴结。鼻腔后部粘膜的淋巴管,注入咽后  相似文献   

9.
心脏的淋巴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63具胎儿及小儿尸体上,用心外膜下淋巴管注射的方法,观察了心外膜下毛细淋巴管的配布情况,以及心外膜下淋巴管的走行及所注入的淋巴结。2.在心室外膜下可分出深浅两层毛细淋巴管网;但在胎儿及新生儿则仅有一层。心室外膜下毛细淋巴管注入心室外膜下淋巴管;后者最后合成左、右淋巴干。心房的外膜下仅有一层毛细淋巴管网,注入心房外膜下淋巴管;后者注入冠状沟内的淋巴管,而合入左、右淋巴干,一部分可直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或气管前淋巴结。 3.左淋巴干多是经过肺动脉后淋巴结(14例),而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权淋巴结及气管右侧的气管旁淋巴结;一部分直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9例)、气管权淋巴结(4例)及右支气管肺淋巴结((1例)。 4.右淋巴干多是注入主动脉弓淋巴结(15例),或经主动脉前淋巴结(4例)再入主动脉弓淋巴结;少数例入肺动脉后淋巴结(3例)及右支气管肺淋巴结(1例)。 5.有3例,右淋巴干在肺动脉的后方合入左淋巴干。另外3例,左、右淋巴千在左支气管肺淋巴结、肺动脉后淋巴结或右支气管肺淋巴结相遇。 6.左淋巴干收纳左心大部分及右心室靠前纵沟部分的淋巴,右淋巴干收集右心大部分及左心室靠后纵沟部分的淋巴;但心房及动脉圆锥处的一部分淋巴管,可不入左、右淋巴干,l}接注入局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闭孔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为骨盆创伤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个防腐固定的成年骨盆标本 ,仔细解剖观察双侧闭孔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其吻合情况。同时通过 5个盆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闭孔动脉与髂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系统的侧支吻合情况。结果 :闭孔动脉起源分散 ,可分为盆内段和盆外段 ,其分支分布至盆腔脏器和骨盆。 86.7%的闭孔动脉与旋股内动脉浅支间存在直径 ( 1.2 8± 0 .2 2 )mm的血管吻合 ,3 6.7%与对侧闭孔动脉间存在直径 ( 1.12± 0 .0 8)mm的血管吻合 ,2 6.7%与腹壁下动脉 (或髂外动脉 )间有直径( 1.0 2± 0 .3 2 )mm的吻合血管 ,11.7%与旋股内动脉深支有直径 ( 1.5 6± 0 .3 4)mm的血管吻合。此外 ,闭孔动脉分支的终末毛细血管与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第四腰动脉、阴部内动脉、膀胱上、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 (或子宫动脉 )等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固定的毛细血管吻合网。结论 :闭孔动脉与髂内动脉其他分支及髂外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主要吻合类型为终末支直接吻合和终末支网状血管吻合。在骨盆创伤骨折需阻断出血动脉时 ,应特别注意终末支直接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肌瘤病( lymphangiomyoma ,LAM)是一种少见的,由淋巴管及其周围增生的淋巴管及细胞所组成的进行性肿瘤性疾病。 LAM常发生于肺,肺外LAM可见于肠系膜、子宫、阔韧带、网膜及纵隔、腹膜后等部位沿淋巴管分布的淋巴结。累及多部位或广泛发生者,则称为淋巴管肌瘤。原发于肺外的LAM十分罕见,我们报道1例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后偶然发现的、原发于盆腔淋巴结内的肺外LAM,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活体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家兔的淋巴流向。用29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3只家兔,由每侧睾丸实质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第二组16只家兔,先结扎睾丸头侧端的集合淋巴管,然后进行注射。第一组家兔睾丸的集合淋巴管主要是沿睾丸血管向头侧走行,经过腰淋巴结或是直接进入腰淋巴干;但在8侧睾丸(30.8%),存有走向盆腔的淋巴流路。第2组阻断头侧端的淋巴流路后,则于29例睾丸(90.6%),出现走向盆腔的淋巴流路。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行一成年男性盆腔解剖时,发现其左侧闭孔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共干起源于髂外动脉,且闭孔动脉还发出膀胱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闭孔动脉直接或与腹壁下动脉合干发自髂外动脉属于异常闭孔动脉,国人的出现率为17.95%±1.21%。而异常闭孔动脉发出膀胱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情况少见,为积累国人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将该变异报道如下。左侧髂外动脉于骶髂关节处由髂总动脉分出后,沿腰大肌表面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由髂外动脉前壁内侧发出一短干,该干即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规范化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2月127例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根治+e-PLN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7~78岁,平均66.2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3.1 μg/L, Gleason评分平均6.8分。按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级:低危组49例、中危组46例、高危组32例;盆腔淋巴结按解剖部位分为5组9区:髂外、髂总、闭孔、髂内淋巴结组左右两侧分别为1个区,骶前淋巴结组为1个区。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下腹正中切口行前列腺根治+e-PLND。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不同解剖部位淋巴结组的转移率。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每3个月复查PSA,观察生化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非参数法,统计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结果 本组127例,104例5组9区淋巴结均清扫,23例清扫闭孔、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4组8区。共切除淋巴结2 727枚,每例切除淋巴结13~41 枚,平均21.5枚。127例中,共有26例(20.5%)发生56枚淋巴结转移,平均每例转移淋巴结2.2(1~9)枚。低危、中危、高危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1/49)、23.9%(11/46)、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9, P<0.01)。2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不同解剖部位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髂内组57.7%(15/26)、闭孔组50.0%(13/26)、髂外组30.8%(8/26)、骶前组11.5%(3/26)、髂总组3.8%(1/26)。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19/127),其中术中静脉损伤2例,术后淋巴瘘5例、淋巴囊肿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均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无一例下肢淋巴水肿。术后根据UICC肿瘤TNM病理分期:pT1期13例,pT2期50例,pT3a期49例,pT3b期15例。术后1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23个月,平均42.7个月。发生生化复发27例(23.1%),其中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死亡3例,其他原因死亡5例。本组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9%(56/63)、78.0%(32/41)、11/18。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规范化e-PLND能较彻底地清除转移淋巴结,较准确地定位易转移解剖区域,病理分期较准确,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闭孔动脉的起源及股环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320侧中国成年人闭孔动脉的起源和股环与邻近血管的比邻关系。每侧有一支闭孔动脉的共309例,其中起源于髂内动脉系的254例,起源于髂外动脉系的55例。每侧有两支闭孔动脉的共11例,两动脉均起源于髂内动脉系的二例,两动脉分别起源于髂内动脉系和髂外动脉系的九例。闭孔动脉在髂内动脉系的起源点比较分散,与髂内动脉的分支类型没有什么关系。起源于髂外动脉系的异常闭孔动脉,按侧别计,其出现率为20%;按尸体计,其出现率为33.13%。中国人的异常闭孔动脉的出现率与日本人接近,而低于欧美人。异常闭孔动脉的出现率在左、右侧之间和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析了异常闭孔动脉的行程及其与股环的位置关系,其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是闭孔动脉行经股环的内侧、紧贴陷窝韧带的后方下行,出现率占总数的5%,较其他作者所报导的出现率高,值得重视。此外,在42.5%的标本中,有较大的静脉行经股环内侧汇入髂外静脉。  相似文献   

16.
解剖新生儿和婴儿尸体103具。胃胰襞左部内胃胰淋巴结群中的后中淋巴结(4.5×3×1.2毫米)为最大的一组结;接受胃左淋巴结群的输出淋巴管。胃胰襞右部中的肝总动脉结(5.7×5×2)和门静脉后淋巴结(10×3.5×1.8);接受胃幽门部,十二指肠上部、胰头部、胰体部和肝胆部淋巴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CCR7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入侵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病例6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4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4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CR7在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观察卵巢癌组织内肿瘤淋巴管入侵的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CR7表达于卵巢癌细胞浆和胞膜内,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D2-40表达于卵巢癌组织内淋巴管内皮细胞,肿瘤淋巴管入侵在CCR7阳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CR7阴性组的发生率,CCR7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入侵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CR7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肿瘤淋巴管入侵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CR7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狗肾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剖观察了33只狗肾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肾器官外淋巴管分3组:第1、2组起始于肾的头端、尾端、分别注入腹主动脉左侧头端淋巴结、后腔静脉背面头端淋巴结和腹主动脉左侧尾端淋巴结、后腔静脉腹面淋巴结;第3组起于肾门,行于肾蒂内,分别注入腹主动脉左侧中淋巴结和后腔静脉背面淋巴结.此研究为医学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30例女性新生儿尸体上,用器官内多色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卵巢和输卵管的淋巴流向以及两个器官淋巴系间的联系。卵巢和输卵管的集合淋巴管主要是向上注入腰淋巴结,仅少数集合淋巴管可洲入骼总淋巴结和骼外淋巴结。输卵管和卵巢的集合淋巴管可在卵巢系膜内或在腰部上行中相吻合,所以输卵管与卵巢的淋巴管流向基本相同,都注入同群的腰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舌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例尸体上,用间接的淋巴管注射方法,观察了舌的集合淋巴管及其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舌前部集合淋巴管多为1~2条,主要注入颏下淋巴结。舌中央部集合淋巴管多在两侧颏舌肌间吻合成网,再合成1~2条集合淋巴管,主要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总动脉分歧处的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群。舌侧部的集合淋巴管多为3~4条,主要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舌后部集合淋巴管多为2~3条,几乎全部注入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