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据统计约2/3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我国,康复治疗还包括传统医学的针刺疗法等。常规体针、头针、电针、穴位注射疗法及其它一些特殊的针法的临床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然而,在综合康复治疗中,针刺疗法是否有其独特的优势,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这两种治疗手段有无结合的必要,它们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在哪里。这些都是针刺在脑卒中康复治… 相似文献
3.
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视力、认知、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的全程干预中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ADL、QOL的影响,以及早期针刺介入是否可行。方法: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29例)和单纯康复组(28例)。针刺康复组在Bobath疗法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观察两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对比两组的QOL。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单纯康复组(P<0.05),ADL能力改善也略优于单纯康复组。两组间痉挛级别分布和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针刺康复组的痛肩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P<0.05),但两组间肩手综合征和足下垂或足内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的叠加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医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49-150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 ,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达 15 0— 2 0 0万 ,发病率高达 12 5— 180 10万 ,现在脑卒中患者 6 0 0万 ,约有 4 5 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 。祖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对“偏瘫”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描述 ,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 ,取得了许多成果。康复医学引入中国后 ,我国中医学者又在康复医学思想的指导下 ,探索了中医疗法在康复中的应用问题。1中药辩证论治中医对脑卒中的早期研究多偏重于急性期的救治 ,并有“内风”、“外风”之争 ;金元之后则以风、火、痰、瘀辩证为主 ,研究重点开… 相似文献
11.
气动技术由于其具有安全性、柔顺性等优点,在康复医疗领域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气动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的MRI技术,能够识别传统CT和MRI难以发现的脑微观结构改变,特别是神经纤维束的变化和方向,可以从评估、恢复机制、预后等方面量化反应神经束的结构和连续性,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和认知方面。 相似文献
13.
压力疗法因其简便易行、确实有效,在临床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目前压力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运动想像疗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想像疗法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通过运动意念,促进损害的运动传导路重建,从而实现神经系统修复.运动想像疗法符合脑卒中的康复模式,与许多运动疗法结合用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运动想像疗法的研究进展,从背景、机制、方法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弥补目前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部分缺陷。本文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以大剂量、高重复的方式提供特定任务训练,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肌力,促进运动分离,但对减少上肢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尚不明确。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与一些康复手段相结合,效果更佳。虽然上肢康复机器人具有无疲劳、定量化、个体化、客观评价等优点,但也存在训练不具有整体性、不能纠正代偿动作、无同理心等缺点。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治疗频率和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起源与发展及在康复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其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及其疗效,同时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综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介绍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基础(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介入时机、方法学及主要治疗技术,包括Bobath、Brunnstrom、Rood、PNF、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生物反馈疗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经穴刺激)疗法、减重训练法、运动想像疗法、康复机器人训练法以及综合康复方法等。以便为临床正确进行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丰富环境指的是能增加感觉、认知、活动及社交刺激的居住条件。动物实验显示丰富环境引起分子、细胞和行为学上的改变。实验性缺血后饲养于丰富环境可提高功能性结果,修饰基因的活化,改变N-甲基-D-天冬氨酸盐(NMDA)及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增加树突分支和损伤对侧Ⅱ/Ⅲ皮层椎体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同时,丰富环境可以影响损伤所致神经祖细胞的分化,增加移植干细胞向损伤区域转移。丰富环境理念在脑卒中康复中得到一定应用并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将总结丰富环境对实验性梗死后康复的作用及丰富环境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康复研究已从寻找经验性证据向神经生理学证据方向转变。本文根据神经生理学研究理论分别论述大脑、脊髓和骨骼肌的可塑性,并提出各自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