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效果。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IBT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儿和成人各42例尿HCMV DNA和血清HCMV IgM。结果 42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小儿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57.14%,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35.71%。前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42例成人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14.29%,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71.43%。后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P〈0.005);84例患者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38.10%,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48.81%。2种方法检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1)。结论 FQ-PCR检测HCMV DNA是早期诊断小儿HCMV感染的有效的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对于判断成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做人群HCMV普查时,免疫印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54例PCR与ELISA检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及不同的标本检测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阳性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定量法分别对154例疑感染HCMV住院患儿进行HCMV DNA和HCMV IgM抗体的定量检测,其中对73例患儿的血及尿标本同时进行HCMV DNA的检测。结果:血和尿HCMV DNA同时检测,尿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血和尿HCM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HCMV IgM;两种方法的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阳性率。结论: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可提高HCMV的检出率;尿标本HCMV 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标本,采用尿标本更方便,且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3.
收集31例白血病患儿晨尿,10例患儿EDTA抗凝血。对照组取自未患白血病且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包括10例晨尿和12例EDTA抗凝血。用PCR法检测HCMVDNA。结果白血病患儿晨尿中检出2例阳性,对照组检出1例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和10%,两者之间无差异(0.75>P>0.5)。白血病患儿血液中,检出3例阳性,而对照组血液无1例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0%,两者之间有差异(0.025<P<0.05)。认为白血病患儿在急性期易出现HCMV活化现象,用PCR法检测HCMVDNA,可在临床表现出现前作出HCMV感染的诊断,但要注意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肺癌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88例肺癌及117例肺非癌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CMV-IgG,IgM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尿HCMV-DNA。同时检测其中64例肺癌及67例肺非癌患者的病灶局部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HCMV-DNA。对肺癌组中抗癌化疗的患者于每一化疗周期复查血清HCMV-IgM,尿HCMV-DNA。结果:肺癌组血清HCMV-IgM阳性率26.1%,病灶局部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HCMV-DNA阳性率26.6%,均显著高于肺非癌组(P<0.01);血清HCMV-IgG及尿HCMV-DNA阳性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别。42例肺癌到化疗第二周期时,血清HCMV-IgM16例由阴性转阳性,尿HCMV-DNA6例转阳性。结论:肺病与HCMV感染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抗癌化疗使肺癌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明显增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新生儿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新生儿痰中Uu,比较两者阳性检出率,及治疗后Uu含量的变化。结果FQ—PCR法、液体培养法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87%、22.69%,FQ—PCR法明显高于液体培养法(χ^2=5.58,P〈0.05)。治疗后Uu阳性检出率为8.33%,且拷贝数明显下降。Uu对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敏感率最高,为93.88%;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9.80%。结论FQ—PCR联合液体培养法检测Uu对诊治新生儿Uu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和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 PCR对236例 IHS 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婴儿行尿 HCMV DNA 检测,并对254例 HCMV 感染阳性的患儿行肝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 IHS 患儿尿 HCMV DNA 阳性率为62.7%(148/236)。 IHS 患儿 HCMV DNA 和 HCMV IgM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4例 HCMV 感染阳性的患儿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 )、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广西地区 IHS 患儿 HCMV 检出率高,HCMV 是 IHS 的重要病原体,对婴儿肝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7.
肝、肾移植术后受者人巨细胞病毒巢式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巢式PCR(Nest PCR)检测器官移植术后受体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并与传统ELISA法作方法学对照。方法 巢式PCR针对HCMV AD169株IEA基因设计内外两对引物,对59例肝、肾移植术后受体(肝移植27例、肾移植32例)血、尿标本进行HCMV DNA检测。分离血清作ELISA检测IgG、IgM。结果 血液Nest PCR阳性率肝移植62.9%,肾移植46.8%;ELISA法阳性率:IgG35.5%,IgM27.1%,IgG IgM18.6%,IgM阳性标本(16例)DNA检测皆为阳性,6例IgG、IgM皆阴性标本DNA检测仍为阳性。结论 巢式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HCVM感染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传统ELISA,能弥补ELISA的假阴性,更适用于临床检测器官移植术后HCM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弓形虫 (TOXO)抗体以及生殖道HCMV和TOXODNA。结果 病例组血清HCM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31 9% ,明显高于对照组15 8% (P <0 0 5 ) ;HCMVIgM抗体、TOXOIgG、IgM抗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病例组宫颈、宫腔及输卵管组织中均分离到HCMVDNA和TOXODNA ,且宫颈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14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输卵管妊娠与HCMV感染有关 ,TOXO感染为输卵管妊娠的可疑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血浆与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60例HI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分析比较患者血浆与尿液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率、HIV感染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及HIV感染者巨细胞病毒阳性检出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情况。结果: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低于血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HCMVDNA(+)与单独尿HCMVDNA(+)、血、尿HCM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25例阳性患者共出现14例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论:HIV感染者血浆中HCMV检出率高于尿液,由于HCMV造成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且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可直接影响HIV感染者预后的恢复,所以,需严密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W)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K)联合检测176例RAU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HCMV和HSV血清IgM抗体及溃疡组织或脱落上皮细胞中的病毒DNA,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RAU患者组病毒阳性率(71.0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50%,P〈0.05)。其中单项HCMV的阳性率为47.16%,HSV的阳性率为52.27%,二者复合感染的阳性率为28.41%,三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CMV与HSV二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和HSV感染与RAU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其病因中的重要致病因素。RAU患者不只是一种病毒感染,而且存在着不同病毒感染状态,病毒的复合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联合检测HCMV和HSV的IgM抗体与病毒DNA。可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RAU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并探索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献血者血清(450份)中HCMV-IgM和.IsG抗体,并对12份疑似HCMV感染(HCMV-IgM、HCMV-IgC双阳性)、278份HCMV-IgM阴性而HCMV-IgG73性及10份HCMV-IgM、HCMV-IgG双阴性的血浆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HCMV-IgM、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2.7%和93.8%;FQ-PCR对HCMV-DNA的检出率高于HCMV-IgM阳性率(P〈0.05)。结论: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HCMV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学者所报道相近,FQ-PCR定量检测血清HCMV-DNA的方法能够更灵敏地反映HCMV活动性感染,FQ-PCR对献血者HCMV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HCMV—IgM,酶法检测血脂4项,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61例)、健康对照组(44例)和其他疾病组(48例)的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8.20%、2.27%和4.17%,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血脂4项和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莉平  方小龙  资捷  吕琪  万虹  杨凤莲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13-1513,1517
目的比较检测孕妇HCMV-DNA与HCMV-pp65对诊断HCMV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孕妇血浆HCMV-DNA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抗原,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100例孕妇HCMV-DNA的阳性为9例,阳性率为9%,HCMV-pp65阳性为8例,阳性率为8%,两者均阳性为6例。两检测方法一致率为95%,两者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64,P〉0.05)。结论应用HCMV-DNA及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两种联合监测,能更有效地提高孕妇早期H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水平,对预防及降低胎儿宫内感染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几种常见病原体进行血清学检测,从而评价血清学IgM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调查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IgM进行检测,测定患儿血清中CMV-IgM、HSV-IgM、EBV-IgM、RSV-IgM、MPM-IgM的情况,分析抗体阳性率、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检测出IgM抗体阳性率为76.7%,其中,CMV-IgM阳性率为17.2%,HSV-IgM阳性率为9.7%,EBM-IgM阳性率为9.2%,RSV-IgM阳性率为20.8%,MPM-IgM阳性率为19.7%,各类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5.98,P〈0.01)。男性患儿阳性率为72.4%,女性患儿阳性率为82.7%,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1岁组检测各类抗体合计IgM阳性率为85.3%,1-〈4岁组为85.3%,4-6岁组为62.3%,〉6岁组为78.0%,不同年龄组间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4,P〈0.01)。CMV-IgM、HSV-IgM及EBM-IgM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V-IgM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χ2=11.37,P〈0.01),1-〈4岁组的阳性率(37.04%)高于其他年龄组;MPM-IgM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也有差异(χ2=28.48,P〈0.01),〉6岁组的阳性率(49.30%)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血清学IgM检测能够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早期指标,在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不必要经济损失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并分离60例SLE患者和11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标本,建立细胞内HCMVUL55及UL138基因高度敏感特异的PCR方法,并检测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UL55及UL138基因,以确定HCMV感染情况,利用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检测血清HCMVIgG和IgM,比较SLE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UL55、UL138检测及血清IgG、IgM检测的阳性率和相关性,统计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感染与SLE常见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UL55及UL138基因;血清HCMVIgG及细胞内HCMVUL138基因检测几乎全部呈阳性,SLE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MVIgM检测阳性率低,SLE患者血清HCMVIgM检测阳性率(为6.67%)略高于健康体检者(为0.90%)(P=0.052);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UL55基因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HCMV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内HCMVUL138检测结果与血清HCMVIgG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HCMV感染状况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显示,与UL138基因不同,细胞内HCMVUL55检测呈阳性的SLE患者与检测呈阴性的SLE患者比较,存在多项明显差异的临床指标。结论:HCMV感染与SLE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中、小学生血清三项乙肝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对三项标志全阴性者再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测定血清二项感染标志(HBsAb、HBcAb)。结果血清三项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全阴性者其HBsAb阳性率为81.27%,中学生阳性率为80.27%,小学生阳性率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HBsAb有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5.12%,中学生阳性率为8.82%,小学生阳性率为0.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64.58,P〈0.01)。HBsAb无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21.14%,中学生阳性率为19.73%,小学生阳性率为7.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7.70,P〈0.01)。HBsAb有应答者和HBsAb无应答者其HBcAb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13.48,P〈0.01)。结论该地区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免疫效果不理想,小学生HBsAb阳性率较高,中学生HBcAb阳性率较高,提示学生中乙肝疫苗接种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主要病原体及其流行特点,分析本地区小儿ALRI病原体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评价呼吸道九联检IgM检测对ALR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ALRI患儿625例,按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1岁(婴儿组),~3岁(幼儿组),>3岁,~ 10岁(儿童组).同时,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九项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及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 625例ALRI患儿中,检出病原体感染345例,总检出率为55.2%.单一病原体感染132例,占阳性病例数的38.26%,以MP最多,其次为IFV、RSV和ADV,检出率依次为62.88%、27.27%、5.30%及4.55%;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48例,阳性检出率为69.48%;3种及以上混合感染65例,阳性检出率为30.52%.单一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随着年龄增长,MP和IFB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RSV和AD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3个年龄组间仅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3,P=0.017);而在2种/≥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中,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9,P< 0.001)/(x^2=6.138,P<0.046);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总的混合感染(2种及≥3种)趋势更明显,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x^2=30.930,P<0.001).结论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明确昆明地区ALRI的病原体种类、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具有经济、高效、便于操作和易于判读结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实时荧光PCR(FQ-PCR)及培养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同时采集158例患者2份泌尿生殖道标本,提取其中1份标本NG-DNA,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反向线点杂交;同时运用FQ-PCR检测NG的感染情况;另1份标本及时进行NG巧克力培养。结果 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的片段长度为412b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LB检测158例标本中NG阳性为45例,阳性率为28.48%;FQ-PCR检测NG阳性为50例,阳性率为31.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养法检测NG阳性为25例,阳性率为15.82%,明显低于RLB和FQ-PCR(P〈0.01)。结论与培养法相比,RLB与FQ-PCR在检测NG方面具有简便、快速且敏感性高等优点,且二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2在喉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喉癌84例、不典型增生5例及声带息肉5例组织中VEGF和Ang-2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喉癌84例中VEGF总阳性率70.2%。增加不同组间表达率,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3, P<0.05);不同分期喉癌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9, 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48, P<0.05)。Ang-2总阳性47例(56.0%)。高、中、低分化喉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8.8%、68.8%和100%;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0, 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48.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0, P<0.05)。结论:喉癌中VEGF与Ang-2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揭示喉癌发生、发展、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