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修复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创面应用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或复合部分背阔肌皮瓣进行修复9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10 cm×6 cm.皮瓣转移前创面经彻底清创,有污染或感染者经更换敷料干净后再行皮瓣手术.术前用血管多普勒探侧仪探测皮瓣的轴心动脉,以利皮瓣的设计和转移操作.术后经2~15个月随访.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创面;1例皮瓣转移覆盖巨大创面后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二期清创后能拉拢缝合,创面完全修复.近、远期随访所有皮瓣外观、颜色、质地均与受区周围皮肤一致或接近.结论 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血供丰富,供区隐蔽,修复创面效果好,是修复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壁软组织缺损修复三例熊世文,程新德,李光早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腹壁上动脉为蒂的上腹直肌肌皮瓣移位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3例。均为男性,年龄39~53岁。胸壁外伤后形成慢性溃疡1例;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致胸壁软组织缺损1例;胸壁刀伤后致慢性溃疡,肋骨骨...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利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借助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猪骨脱细胞基质作为可降解支架材料 ,同时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修复实验用北格犬双侧胸壁各 5cm× 5cm缺损 ,同时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中设计“辅助灌流系统” ,定时注入DMEM培养液、BMP等细胞因子和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 ,即保证组织工程化骨中细胞早期营养 ,又维持了局部成骨微环境 ,并同时保证了种子细胞来源。结果  5只实验动物胸廓未见反常呼吸 ,病理切片证明局部骨组织形成 ;单纯材料对照组可降解支架材料基本吸收 ,伴纤维组织形成。结论 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可防止反常呼吸 ,是一种理想的胸壁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钛网、重建钢板及背阔肌带蒂肌皮瓣,修复上胸壁乳腺肉瘤样癌切除后巨大缺损1例,观察术后早期效果。方法于2006年2月收治1例56岁女性上胸壁乳腺肉瘤样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缺损约20cm×15cm,钛网覆盖胸壁缺损,重建钢板连接双侧锁骨残端,右侧背阔肌带蒂肌皮瓣约20cm×15cm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患者术后3d脱呼吸机,反常呼吸较明显。2周皮瓣血运稳定后,用胸带固定胸廓,反常呼吸渐消失,皮瓣血供良好。复查胸片,钛网及重建钢板位置良好。术后1个月转入肿瘤科化疗。随访3个月,局部及全身无不适;双肩活动度前屈90°,外展90°;肿瘤未见复发。结论胸壁巨大缺损重建时应选择质地较硬的材料,重建钢板维持双侧锁骨的解剖位置,肩关节功能恢复好,背阔肌带蒂肌皮瓣可适当扩大切取。  相似文献   

5.
胸壁大块缺损外科重建7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壁大块缺损后不同外科技术重建的效果.方法 1995年9月至2005年9月对71例不同病因的胸壁大块缺损患者采用多种方法 进行胸壁重建.骨性胸廓重建采用自体组织(肋骨条、阔筋膜、肌瓣)或人工材料(Dacron片、聚四氟乙烯网片 钛合金条、金属丝支架加大网膜片、Dacron和骨水泥构成的三明治式复合体).皮下软组织修复主要应用转移皮瓣、肌皮瓣或大网膜瓣.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局部肿瘤复发,2例因感染摘除金属植入物.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 背阔肌瓣和大网膜瓣修复软组织效果较好,后者对因感染引起的胸壁缺损效果更佳.Dacron片和骨水泥构成的三明治式复合体适用于大块骨性胸廓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片层,探讨其对组织工程骨成骨的作用.方法 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向成骨方向诱导,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片层,光学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将经过预处理的三维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注射BMSCs悬液并复合干细胞片层后植入犬左侧下颌骨缺损,为实验侧;将未复合细胞片层的支架植入右侧,为对照侧.16周后,对新生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 片层中细胞排列紧密,生长活跃.实验侧吸光度值高于对照侧(P<0.05),并可见较多哈弗系统及板层骨样结构.结论 经温度反应性培养皿制备的干细胞片层结合PLGA支架可形成具有板层状结构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胸三角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对侧胸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侧以第2、3肋间前壁穿支为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期修复胸壁缺损10例。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2年,伤口愈合稳定,外形恢复满意。结论以第2、3肋间前壁穿支为血管蒂的对侧胸三角岛状皮瓣是一期修复胸壁缺损创面简便易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胸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策略。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胸壁肿瘤术后巨大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在纳入的23例患者中,19例进行了骨性重建,其中8例钛网,11例钛棒。23例患者均接受了软组织重建,其中12例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4例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4例采用胸大肌肌皮瓣,2例采用局部皮瓣,1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96±22.85)个月,11例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另外7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例良性肿瘤患者存活。12例存活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局部伤口愈合不良,采取扩大清创,二期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缺损区域,其余患者皮瓣完全成活。结论 胸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复合组织缺损修补需要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修复的基本思路是分层重建,骨性重建采用钛棒、钛网,软组织修复重建则应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皮瓣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14例巨大胸壁缺损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44.2岁。左侧8例,右侧6例。晚期乳腺癌5例,胸壁原发肿瘤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骨坏死4例。胸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6 cm~22 cm×22 cm。切取大小为26 cm×8 cm~35 cm×14 cm的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胸壁缺损面积将其制备成面积基本相等的两个皮岛,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域后重新拼接,具体方式:7例低位对侧皮岛位置不变、高位同侧皮岛旋转90°,7例两侧皮岛均分别旋转90°后重新拼接。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外观及活动无影响。所有肿瘤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灵活设计并切取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运,充分利用皮瓣组织修复巨大胸壁缺损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分化型软骨肉瘤、肋骨分化型骨肉瘤、肋骨骨巨细胞瘤及肋骨骨旁骨肉瘤各1例,肺癌胸壁转移癌2例,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1例。行扩大根治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2例,限制性切除1例。切除肋骨1-3根,胸壁骨性缺损面积(4 cm×15 cm)-(15 cm×15 cm)。胸壁缺损重建6例:用部分膈肌修补加固下胸壁缺损1例,应用钢丝支架并腹壁转移肌皮瓣修补缺损1例,应用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4例。1例限制性切除患者仅行拉拢缝合,未行胸壁重建。结果应用双层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的3例术后胸壁稳定性满意,限制性切除的1例胸壁外观正常,余3例均出现反常呼吸。术后随访6例,时间5月-6年,4例原发性肋骨肿瘤患者均健在,3例转移癌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健在1例。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应用双层聚丙烯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腓动脉穿支为蒂小腿远端骨皮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小腿创伤后骨皮肤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通过解剖学观察,设计了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远端骨皮瓣顺行转位术,该骨皮瓣以穿支的升支及降支分别供应皮瓣及骨瓣。结果:临床应用8例用于修复小腿中远段骨皮肤缺损,全部取得成功,效果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远端骨皮瓣可以治疗小腿中、下段骨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18只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雌雄不限),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20 mm骨-骨膜缺损模型,常规钢板螺钉固定;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8、12、16和2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实验组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和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带蒂组织瓣转移手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肌瓣、岛状皮瓣、岛状肌皮瓣转移 ,直接修复缺损或转移肌瓣表面植皮覆盖。结果  2 9例慢性骨髓炎和 6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肌瓣、岛状皮瓣、岛状肌皮瓣转移修复疗效满意。结论 带有营养血管的肌瓣、皮瓣肌皮瓣转移手术 ,一期修复肢体创伤、骨髓炎等所致的骨缺损腔及软组织缺损创面 ,效果好 ,因不需吻合血管 ,手术相对简单 ,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4年~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皮瓣最大范围3cm×5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共修复下睑外翻、鼻部、面部瘢痕及色素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2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2年,疗效良好.皮瓣宽在3cm以下时供区均可直接缝合,术后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结论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血管供血的肌肉,以其眶部肌肉为蒂的同侧颞部无毛区岛状小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可行方法.但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时,供区缝合困难,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2月龄山羊 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 2 0 mm的骨 -骨膜缺损 ,其中 33只 ,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 ,将其植入右侧缺损处 ,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作为对照组 ,另 2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2、4、6、8、12、16及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以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 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  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 ,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 ;8周时 ,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 ,骨缺损部分修复 ,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 ,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 ,但 8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2周时 ,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 ,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 ,与骨端连接紧密。 12~ 2 4周实验组弯曲应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能力较强 ,成骨迅速 ,且量大 ,同期新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6只,B、C组各22只。制备长1.5 cm的右尺骨长段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B、C组在骨缺损邻近处制备一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后植入骨缺损,B组将筋膜瓣蒂部切断形成游离筋膜瓣,C组为带蒂筋膜瓣。术后4、8、12、16周,每组随机取4只实验动物,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8、12、16周B、C组各另取2只实验动物行腋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示,术后4、8周A组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B、C组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纤维组织,其中B组有软骨样组织形成,C组有新生骨形成;12、16周A组骨痂形成少,B组新生骨较多,C组骨干形成。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8周A、B组新生血管和骨小梁极少,C组血管丰富且成熟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12、16周A组新生血管及骨小梁仍较少,B组血管数量较多且成熟骨小梁显著增加,髓腔结构形成但闭阻;C组血管数量减少,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各时间点CD105、CD34、Ⅷ因子表达均高于A、B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新生骨小梁体积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除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图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骨修复区内血管再生面积比值明显大于A、B组(P<0.05)。墨汁灌注检查示,各时间点B组成骨区为稀疏的墨染区;C组成骨区墨染数量多且较密集,8周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ARBM的组织工程骨,早期以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后期血管化成骨作用逐渐消失,以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胸腹带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的效果.方法 电击伤、炭火烧伤、热压伤等造成的手部深度烧伤,早期行清创术后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肌腱、血管、骨质外露的创面.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良好,且手的部分功能恢复.结论 早期采用皮瓣修复,能最大的保留了手的外形和功能,且带蒂皮瓣安全可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patient was a 54-year-old woman with a dermatopleural fistula and necrosis of the third to the fifth anterior ribs after postoperative adjuvant radiation for right breast cancer. After resection of the chest wall and combined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right upper and middle lobes of the lung, the thoracic cage defect was stabilized by titanium micromesh and the soft tissue defect was covered by an ipsilateral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ulocutaneous flap. The dorsal skin defect was covered by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3 weeks later. The advantages of titanium micromesh lie not only in it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but also in its light weight and low radiological interference. No paradoxical movement or other prosthe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us, we consider that titanium micromesh is a suitable material to us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chest wall defect.  相似文献   

19.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3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1例获得成功并恢复足功能与外形,2例失败。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及时修复;皮瓣供区选择应就近避远,修复方法应就简避繁;正确处理创面、合理设计皮瓣、加强术中监护有助于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验证三维打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裸鼠颅骨缺损。方法共10只裸鼠,其中实验组(n=5只):颅骨缺损区植入BMSCs/脱钙骨;材料对照组:颅骨缺损区植入单纯脱钙骨,采用实验组自身对照(n=5只);空白对照组(n=5只):双侧颅骨区造成缺损后旷置。术后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骨钙蛋白)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侧组织质地较硬,组织学表现为骨结构,骨钙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对照侧质地较软,组织学表现为结缔组织,骨钙蛋白免疫组化阴性;空白对照组仍表现为颅骨缺损。结论采用BMSCs可修复裸鼠颅骨缺损,验证了三维打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