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9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9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与精心护理,如急救护理、针对性护理和一般性的饮食和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在发病第2~14天均并发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和护理后好转70例,因大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9例.认为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及时的救治与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减少急性血管病的病死率,探讨联合使用巴曲酶(立止血)与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性。方法:采用立止血lku iv bid与洛赛克40mg iv qd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5例,与常规止血药治疗症状相似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5例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显效率分别为76%与58%,总有效率分别是94%与83%。结论:巴曲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俞红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26-727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加强病情监测 ,实施整体护理 ,早期给予止血药物治疗。结果 :2 5例患者好转 2 0例 ,自动出院 3例 ,死亡 2例 ;抢救成功率为 92 %,病死率为 8%。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 ,早期留置胃管 ,使用止血药物 ,可显著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作者于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15例使用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5例病人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7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科行ERCP1018例患者资料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内镜术中的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四大方面。认为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控制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脑血管病类型、出血时间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7 d内;病情越重消化道出血率越高;H.pylori感染及服用NSAID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一旦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信号;H.pylori感染、服用NSAID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血出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396例,对其中7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与上消化道出血河北省廊坊市医院魏向东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重症病人,对预后影响较大。我科1992年以来收治各类急性脑血管病572例,其中脑出血307例,脑梗塞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9.
包兴昌  田向阳 《临床荟萃》1995,10(5):231-232
作者观察了1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胃泌素的含量,现分析报告于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组 本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54.2岁;脑出血5例,脑梗塞5例,均在病程2周内有呕血和/或柏油样大便。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竞争.营养条件改善.老年人比例增加等因素.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逐渐增加,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我院于1998年~2002年收治26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中3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8例.占50%。现将36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对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确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等。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其中痊愈6例,不同程度恢复3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此类患者护理难度大,恢复周期长,需要专科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2例。结果:呼衰、重症感染、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应用、精神因素等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在。结论: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好转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巴曲酶(立止血)与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立止血每次lku 静推,每天2次,与洛赛克每次40 mg静推,每天1次,连用3 d;对照组以常规止血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与40%,总有效率分别是84%与7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0例予奥美拉唑40 mg静滴,2次.d^-1;对照组60例予西米替丁0.6 g静滴,2次.d^-1。2组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 0.01)。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疾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和病的死亡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病的观察作护理,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临床特征及观察要点作了探讨。通过护理成功的病例,重点讨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对结局进行观察.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60例,未愈自动出院7例,死亡1例.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起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约占脑出血病人的19%左右,死亡率很高其一般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并发者较少见。本文报告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内科护理,提高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内科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急救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在进行内科治疗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治愈40例,好转2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0例,3例患者出现病情恶化,2例死亡.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严格对患者的出血、呕血、便血情况进行观察,控制患者病情,寻找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方法,配合医生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除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外,均效果满意。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分期进行饮食护理,结果病人临床止血效果良好。提示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