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HTLV-Ⅰ/Ⅱ)是1980年和1982年先后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已知HTLV-Ⅰ是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及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HTLV-Ⅰ相关脊髓病(HAM)的病原体。HTLV-Ⅱ目前看来,似乎也与TSP/HAM的发生有关。HTLV-Ⅰ流行于日本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和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
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HTLV-Ⅰ/Ⅱ)是1980年和1982年先后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已知 HTLV-Ⅰ是引起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及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HTLV-Ⅰ相关脊髓病(HAM)的病原体。HTLV-Ⅱ目前看来,似乎也与 TSP/HAM 的发生有关。HTLV-Ⅰ流行于日本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和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日本南部  相似文献   

3.
Ⅰ型人类T细胞亲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脊髓病有关,HTLV-Ⅱ首先从一个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而来,尚未肯定其与任何一种疾病有关。1988年4月~1990年1月,研究人员在参加美国国家HIV监督的8个卫星城进行了HTLV血清血调查,调查对象是静脉内药物应用者和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的病人。他们对病人血标本测定了HTLV抗体,对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了合成肽基酶联免疫试验以区别HTLV-Ⅰ和HTLV-Ⅱ。  相似文献   

4.
亲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流行地区的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抗HTLV-Ⅰ抗体的发生率比预料的高。为了证实患这种白血病病人的细胞是否已为恶变的HTLV-Ⅰ抗原限定下的B-淋巴细胞,作者曾进行了试验。2名HTLV-Ⅰ血清阳性的牙买加CLL病人的细胞与人B-淋巴母细胞株融合。病人甲某CLL细胞融合后所得的杂交瘤细胞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IgM),这种球蛋白与HTLV-Ⅰ、HTLV-Ⅱ和HTLV-Ⅲ(现称  相似文献   

5.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ropiec Virus type Ⅰ;HTLV—Ⅰ)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现了小的流行区。为了了解ATL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中的抗体携带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人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是第1个被发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的病原体。HTLV-1感染后潜伏期为20~40 a;2.1%女性和6.6%男性HTLV-1感染者最终发展为ATLL。尽管我国HTLV-1感染者较少,但近来有报道国内感染者有增加趋势。由于HTLV-1的感染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似,因此对于该病毒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主要导致T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并且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我们对上海周围地区与HTLV-Ⅰ有关的部分病例进行检测。运用免疫荧光法从临床白血病患者中筛选了6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用病理切片诊断出28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56例SLE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血清样品,运用ELISA和Western蛋白印迹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从上述9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明胶凝集颗粒试验对801份血清(包括正常成年人和病人以及在形态上具有典型曲核白血病细胞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抗体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结果表明福建省尚未发现在病因上有与HTLV-1病毒相关的T细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本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并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1.
二种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和HTLV-Ⅱ可引起人体血细胞恶变,造成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自5年前首次确定HTLV以来,病毒如何能引起细胞恶变仍是一个谜。哈佛医学院及其公共卫生学院的William Haseltine及其同事在《Science》杂志(1984;第225卷,第4600期)中报道了新近研究的结果,对于病毒可使细胞转化的机制首次提出了线索。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Myron Essex说,这是首次具体地解释病毒如何引起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82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 (HuT 10 2 )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培养细胞株MT 1分离出C型逆转录RNA病毒 ,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又称为嗜人T细胞病毒 1型 (HTLV Ⅰ )。诊断HTLV Ⅰ感染主要依据有血清学、病毒分离、RNA检测、抗原检测等。检测HTLV Ⅰ抗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明胶凝集试验 (GPAT)、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免疫印迹法 (IB)及放射免疫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TLV Ⅰ感染呈典型的地区群集性 ,世界上主要流行区为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美…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对4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7例对照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进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并对9例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酶(RT)活性分析,结果:患者培养前后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检出辜为53.66%(22/41)和82.92%(34/41)(x~2=8.1098,P<0.01);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为8.45%±1.86%((?)±(?)%)和46.54%±4.53%(t=4.464,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者均阴性。9例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标本RT活性随培养后抗原表达增加而增高(r=0.90,P<0.001)。提示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含有与HTLV-Ⅰ有亲缘关系的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14.
国内发现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与流行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报编辑室(100050)李汝正报道 由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在我国发现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感染者与流行区,并在该病毒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HTLV-1感染情况以了解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各类型与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Ⅰ型(HTLV-1)的关系。方法根据2008年WHO分类法对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提取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人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HTLV-1前病毒。结果收集到的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HTLV-1阳性8例,其中HTLV-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NK/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成人T细胞淋巴瘤中(ATLL)中HTLV-1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0%、7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存在HTLV-1感染,HTLV-1除与ATLL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HTLV-1感染情况以了解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各类型与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Ⅰ型(HTLV-1)的关系.方法 根据2008年WHO分类法对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提取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人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HTLV-1前病毒.结果 收集到的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HTLV-1阳性8例,其中HTLV-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NK/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成人T细胞淋巴瘤中(ATLL)中HTLV-1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0%、7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存在HTLV-1感染,HTLV-1除与ATLL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6):479-483
人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Tax蛋白是HTLV-1的转录激活蛋白,是病毒感染细胞恶性转化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HTLV-1 Tax蛋白主要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HTLV-1 Tax蛋白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NF-κB的活性,进而影响CD4+T细胞转化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本文对Tax蛋白调节NF-κB活性的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HTLV-Ⅱ)约于五年前发现,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的形式是RNA,不是DNA。逆转录病毒分为二类。一类是快速转化正常细胞,使其发生癌变;一类是慢作用的。HTLV并有二类逆转录病毒的特点(附表),但关于快转化和慢转化逆转录病毒的理论都不适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一般认为是引起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的病毒)可能与慢性脊髓病,或原因不明的脊柱疾病有关。巴黎一家医院的Olivier Gout医师及其同事检验了167名神经病患者的HTLV-Ⅰ抗体。37名慢性脊髓病病人中,10名病人(全部患痉挛性麻痹,称热带痉挛性麻痹)经检验结果,HTLV-Ⅰ病毒均呈阳性。研究人员说,更重要的是,在患病期间的不同时间里,从病人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