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省蜱莱姆病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巢式PCR和RFLP方法分析研究陕西地区不同蜱种感染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及基因型.结果共检测蜱样1 116只,检测出阳性138只,阳性率为12.35%.嗜群血蜱B.b.s.l.阳性率为30.06%(107/356),其中84只为B. garinii基因型,23只为B. afzelii基因型 达吉克斯坦革蜱B.b阳性率为3.88%(29/747),24只为B. garinii基因型,5只为B. afzelii基因型 日本血蜱B.b.s.l.阳性率为15.38%(2/13),均为B. garinii基因型.3个地区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36.16),其中以富县林区阳性率(17.44%)为最高.研究证实陕西地区嗜群血蜱、达吉克斯坦革蜱和日本血蜱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以伯氏疏螺旋体B.garinii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及媒介蜱种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及基因型,采用拖旗法采集蜱样,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PCR法和RFLP分析对莱姆病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当地人群血清68份,检测出阳性血清4份,阳性率5.88%.检测蜱样本990只,阳性112只,阳性率11 31%,其中森林革蜱Dermac...  相似文献   

3.
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阳性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参照菌株PD91作抗原,建立WB检测方法。采用Gel—Pro凝胶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组蛋白条带的频数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WB检测莱姆病阳性诊断标准确定采用ROC曲线。结果共检测127例莱姆病病例和504例对照的血清标本,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我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检测中WB阳性诊断标准为:对于IgG P83/100、P58、P39、P30、OspC、P17、P66、OspA中至少有一条蛋白条带显色即可诊断为阳性,此标准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9.4%;对于IgM P83/100、P58、OspA、P30、OspC、P17、P41中至少有一条蛋白条带显色则可诊断为阳性,此标准敏感度为50.4%,特异度为93.1%。结论建立了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WB阳性诊断标准,用于莱姆病的WB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ELISA检测莱姆病特异性抗体Ig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 (Lymedisease)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feri简称B .B) ,该螺旋体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 ,建立特异、敏感的莱姆病诊断方法 ,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必要手段。我们以全菌抗原加重组蛋白P39,用ELISA检测莱姆病特异抗体IgG方法进行了研究。血清标本 ,收集临床已确诊莱姆病患者血清 5 6例 ,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清 2 0例作为对照组。ELISA的操作步骤同常规方法 ,结果判定 :以正常对照A值的 x± 3s为正常上限 ,高于此限者判为莱姆病IgG抗体阳性。抗原包被浓度 :全菌抗原 6 0 0…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从内蒙获得2个分离株,对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CHY13p与CHNM4有2个碱基差异,CHY13与CHNM5只有1个碱基差异,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 garinii.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在我国北方莱姆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全沟硬蜱为对照,在实验室内对它们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可保持活的螺旋体到下一发育阶段,并且其体内的莱姆病螺旋体具备感染敏感KM鼠的能力.长角血蜱和草原革蜱虽然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但它们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期较短,不能跨越蜕皮阶段,因而不具备经期携带、传播的能力.所以它们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在长角血蜱或草原革蜱体内检测到的莱姆病螺旋体可能是它们与全沟硬蜱共同吸血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些常见蜱种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CHY13与CHNM5只有 1个碱基差异 ,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 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garinii。  相似文献   

8.
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姆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sensulato),可引起皮肤、内脏组织、神经、大脑等多系统感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该病广布亚、欧、美、非、大洋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报道43个州发病13000例(Hubbardetal.,1998),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分布和发病报告,每年有万余病例报道,其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万康林等,1998),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蜱是传播莱姆病的主要媒介,目前已确定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基因种参照菌株PD91的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表达 ,对重组鞭毛蛋白作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抗原进行初步的研究 ,并进行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 设计引物 ,用PCR技术获得PD91的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片段 ,经酶切、连接 ,插入质粒pET 30a中 ,构成重组质粒pET30a mfl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提取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鉴定 ,诱导表达 ,筛选高效表达株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及其抗原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片段和基因重组 ,重组蛋白在宿主菌BL2 1中高效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鞭毛蛋白的中央区与PD91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经测序显示该中央区基因片段为鞭毛蛋白基因的 4 0 9~ 786bp ,与北美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B31的DNA碱基序列比较分析 ,同源性 92 %。结论 成功地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基因种的鞭毛蛋白中央区进行了克隆表达 ,并证实具有抗原性 ,为我国莱姆病血清学诊断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螺旋体60kD抗原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质粒pAT153为载体,构建了莱姆螺旋体全细胞DNA基因文库,用菌落原位固相酶斑法从文库中初选出一株表达60kD抗原的克隆子,命名为pLW227。经免疫印迹分析、核酸杂交、连续亚克隆分析,证明此重组菌株表达了莱姆螺旋体60kD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表达单位为2.2kb或更小,位于莱姆螺旋体的染色体上。该抗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莱姆病的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莱姆病人工宿主模型进行实验传播研究,用从我国全沟硬蜱分离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人工感染4种实验动物.结果表明,以0.1×106条/mL的剂量皮下注射3日龄昆明小鼠是比较理想的方案.由此建立的动物模型既能用作全沟硬蜱的血源动物,又能在15天内保持所感染螺旋体对全沟硬蜱的感染力,可作为人工宿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社区居民莱姆病人群感染状况,2013年11月在门头沟区农村随机抽取5个村常住人口310人,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试验测定人群莱姆病抗体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莱姆病既往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血清学调查结果推算门头沟区农村莱姆病实际感染人数。截至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无莱姆病临床诊断病例报告,但血清学调查显示人群莱姆病阳性率为7.7%(ELISA和Western Blot均阳性),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7.9%和7.6%;农民、待业人员阳性率分别为8.4%和5.0%,两人群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5个村村民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各年龄组村民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门头沟区农村存在广泛的莱姆病社区内感染,无地区、职业、性别、年龄组分布差异。根据血清学调查结果及2013年人口学资料,估计该地区农村20岁以上居民中,至少有3495人曾罹患过莱姆病,估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0%。本项调查结果提示,门头沟区虽然无莱姆病病例报告,但人群莱姆病感染水平较高,应通过多种形式在当地开展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天然林保护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西部大开发中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特征的影响,选择了天然林保护区和苗圃林保护区两个样区,从媒介、宿主以及人群感染等自然疫源地特征方面分析了自然环境变化对莱姆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区内,莱姆病的媒介、宿主在种群数量、种群多样性指数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区;媒介和宿主潜能以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可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宿主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提示了对进入天然林保护区的人员加强防护与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蜱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媒传染病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国内外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研究热点进行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并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态度进行调查。根据地形、经济水平、行政区划等综合情况,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首先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村调查居民250人,同时采集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法)检测肠道蠕虫卵(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虫卵。结果共调查居民1000名,检出蛔虫卵1例,蛔虫感染率为0?1%,未检出其他虫卵。被调查居民中,58?60%听说过土源性线虫,知道蛔虫、鞭虫感染途径者占30?20%,3?80%的调查对象知道钩虫感染途径,50?20%知道寄生虫能对人造成危害,42?90%知道如何预防寄生虫病。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者占91?70%,26?70%有饮用生水习惯,7?40%用新鲜粪便施肥,1?2%赤脚下地劳动。在就诊意向方面,愿意花钱购买驱虫药服用者占98?10%,70?40%愿意改掉寄生虫感染风险不良行为习惯。延庆区居民对土源性线虫防治的健康行为持有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电镜下观察3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糖原的改变。结果表明:先天性心肌细胞内糖原丰富,肌浆游离糖原呈β型,分布在正常心肌相同。4例心肌(占13.3%)观察到线粒体内β型糖原颗粒沉积,16例心肌(占53.3%),出现了髓鞘样结构,其内多含有β型糖原颗粒。线粒体内糖原沉积和贿鞘样结构的出现可能表明心肌慢性局烂性缺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云南省分离的一株Nam Dinh病毒(NDiV)进行鉴定,并对其全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2009年在云南省采集的蚊虫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Mega 5软件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一组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出一株NDiV.该病毒为球形颗粒,直径约100 ~ 160 nm;基因组全长为20 126bp,包括6个开放读码框架,与越南NDiV 02VN178株和中国深圳SZ11706Z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 ~ 100%和97.4% ~ 100%,同属于套式病毒目Mesoniviridae病毒科.本研究获得的NDiV毒株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系云南省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我国重要蜱媒病的复合感染情况,本文选择黑龙江林区蜱媒疾病高发区域,以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等蜱媒病原为目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可能感染的蜱媒病原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些蜱媒疾病在媒介全沟硬蜱体内的复合感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全沟硬蜱感染有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斑点热等5种疾病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在1.05%~10.5%之间;在这些感染个体中,将近40%的个体属于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的类型有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其中,莱姆病螺旋体和其他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比例很高;没有发现埃立克体和人巴贝西原虫的复合感染现象。我国蜱媒病原的复合感染情况,理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公共卫生相关人员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