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逐鹿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君阁与和平药房并称重庆连锁双雄,其门店数量在全国连锁药店中遥遥领先。到2003年1月,和平药房的门店数量已近800家,而桐君阁由于与供销社采取合作加盟战略,目前其门店数量已达到1500家,跃居全市17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首。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一个现象却耐人寻味—— “和平药房的门店有43%都放在农村。”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世荣在日前的一个会议上透露。而另据了解,桐君阁旗下供销社的加盟药店有622家,也绝大多数分布于区县农村地区。看来,和平与桐君阁“英雄所见略同”,都争相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市场。在这块处女地上,一场战役正悄悄打响……  相似文献   

2.
杨泽 《中国药店》2006,(4):118-118
一项被工商双方认为是双赢之举的终端合作项目,于一片叫好声中风风火火地展开,渐渐却变得难以为继,众多门店店员怨声载道,最后偃旗息鼓。这是为什么?重庆桐君阁等几家企业一年来的团队促销实践经历,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3.
百年桐君阁     
《中国药店》2005,(12):74
2008年,新奥运走进新北京;2008年,桐君阁也将迎来百年华诞. 桐君阁始建于1908年,历经百年风雨,这个老品牌不仅没有像有些老字号一样走向衰败,反而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桐君阁"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桐君阁     
2008年,新奥运走进新北京;2008年,桐君阁也将迎来百年华诞。 桐君阁始建于1908年,历经百年风雨,这个老品牌不仅没有像有些老字号一样走向衰败,反而赢得 了“北有同仁堂、南有桐君阁”的美誉。 桐君阁全称为“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是太极集团在商业领域的战略平台。走进新时代,这家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西部药城喊出了要做“重庆最大的平价药房”的口号,桐君阁同时宣布各门店全线降价,使山城的价格战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6.
"多快好省",是桐君阁当下的四字发展方针:既要保持规模的扩大与发展的速度,又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面对医改与金融危机,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7.
每一年,在本刊的药店连锁百强榜上,重庆和平与桐君阁都会以远远超出其他地区药店数量的优势跻身于门店数排名前十强。而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川渝地区又出人意料地杀出几匹黑马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08,19(34):I0002-I0003
一百年前.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桐君阁熟药房”在战乱中问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桐君阁变身国有企业;198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6年在深交所公开上市,证券代码000591。1998年.太极集团控股桐君阁.桐君阁至此得到飞跃发展。如今.已成为年销售额为80亿.集医药物流配送、医院销售、零售连锁、中医药经营、医药进出口贸易、药厂等六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医药企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业态的延展、顺应多种消费人群不同需求的门店的设立、商圈的复杂性带来门店属性的多样化等,门店与门店的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对商品的"统一管理"已经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门店分级管理,并在门店分级管理模式上进行越来越精细化探索,力求做到"一店一个经营目录"。门店分级管理的价值,还有一点易被忽略的是,更在于构架起"金字塔式"的门店结构,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当门店分类达  相似文献   

10.
徐国 《中国药店》2012,(6):51-53
在浙江省的本土连锁药店中,浙江天天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主流企业之一,2003~2005年期间曾刮起平价旋风,一度北上扩张至河北、沈阳和北京.遭遇"滑铁卢"的2005~2008年被董事长陈金良称为失败期,天天好收缩网络退回至杭州大本营.外埠仅留下北京天天好一家门店.  相似文献   

11.
杨黎 《中国药房》2001,12(3):192
重庆桐君阁大药房前身为“桐君阁熟药房” ,始创于清光绪34年 (公元1908年 )。桐君阁大药房自创建以来以“修合虽无人见 ,诚心自有天知”为信条 ,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的经营方针 ,选料讲究 ,加工精细 ,注重质量 ,从而赢得“北有同仁堂 ,南有桐君阁”之盛誉 ,蜚声海内外。1998年 ,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公司。公司主营中西成药、滋补保健品等 ,常年经营包括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的产品在内的各种名、优、特、新中西成药5000余种。为方便广大市民 ,桐君阁大药房开设了名医应诊、用药咨询、礼…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桐君阁乃至太极集团均被业界贴上了“整合”的标签,9月底,桐君阁以零售品牌重组回应了各种猜疑,同时也开启了整合的序幕. 2012年,桐君阁将“整合”深化至管理与业务新阶段.那么,整合对于桐君阁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近几个月以来,部分连锁纷纷开设慢病生活馆,以深度服务慢病人群,内部挖潜增值。慢病生活馆首先要对门店销售数据及相关信息梳理,以选择合适的门店,同时还要依据服务规模设计考虑成本投入,对服务区做一定氛围的装修,以打造第一视觉的服务形象。下面以糖尿病生活馆为例,对门店的选择与专区设置做简单介绍,希望可以有所借鉴。门店选择标准糖尿病生活馆就是一个慢性病种的服务项目,以病种教育服务为核心,发现客户的正确需要,合理对接核心  相似文献   

14.
药房变脸 连锁药房的第一个庞然大物近日在重庆诞生。桐君阁大药房宣布,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932个医药网点将集体“变脸”,加盟“桐君阁大药房”。“桐君阁”药店数家发展到上千家,一步跨上全国老大的宝座。到今年年底前,供销社系统的932个网点将全部挂上“桐君阁大药房”的牌匾,与桐君阁连锁药房实现品牌、标识、配送、价格、管理和服务的“六统一”,而双方人员、效益、资产“三不变”。  相似文献   

15.
何丹 《中国药店》2009,(1):40-43
“多快好省”,是桐君阁当下的四字发展方针:既要保持规模的扩大与发展的速度,又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面对医改与金融危机,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店》2008,(10):96-97
假如在你眼里,你的门店布局最美,面积利用率最高;假如在你眼里,你的门店陈列风格独特,最符合消费者心理。那么请拿起相机,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加上你有专业深度的文字说明,一并发送到jyyang001@sina.com,我们将通过网络 专家组的评选、投票方式,于2009年初评出2008年"中国药店年度魅力门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业》2006,15(13):8-8
据《中国医药报》2006年7月11日发表记魏小刚的章《卖掉桐君阁太极集团壮士断臂为哪般》报道,拥有G太极、G西南、桐君阁三家上市公司的太极集团现已把桐君阁这个“壳”卖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太极集团此举颇有壮士断臂的壮志和勇气,但也透露出几分无奈。7月5日,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桐君阁”全部7157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桐君阁总股本的65.15%),桐君阁全部的资产、人员和负债置换出来后交给太极集团,  相似文献   

18.
黎涛 《中国药店》2007,(9):71-73
桐君阁零售的发展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桐君阁的零售连锁不一定称得上优秀,也不一定称得上很规范,但是却不能否认它是非常有特色的。 5大品牌优势互补 作为桐君阁商业板块的5大业态(零售连锁、物流配送、医院批发、中药材经营、进出口贸易)之一存在的桐君阁零售连锁,  相似文献   

19.
新圈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岚 《中国药店》2002,(6):28-32
随着今年本刊第四期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的推出,连锁药店新的座次排定,在新的连锁格局中,重庆依然举足轻重,除了传统两强——和平和桐君阁门店数大幅上升外,名不见经传的时珍阁科技开发公司和明星大药房也赫然名列前茅。排名刊出后,记者接到了时珍阁连锁公司董事长甘奇志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这位年轻董事长踌躇满志的调侃:“你们的统计有误啊,我们现在已经有210家连锁店了。”仅仅一个月之内,就新增了20多家门店。而去年10月中旬,记者与甘相遇于本刊举办的“中国连锁药店高峰论坛”时,时珍阁还只有三、四十家。当时甘奇志说起时珍阁的宏伟计划是至2002年底使连锁规模达到200家,记着还有些将信将疑。 这样的扩张速度并非时珍阁所独有。从和平药房传来的消息说,据确切统计,截至2002年4月16日,重庆和平药房已有连锁门店601家。而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电活乃至手机都一直没人接,好不容易接通了,记者被告知,公司主要领导都在参加对加盟店的培训,因为到了“五·一”,将有几十家加盟店同时开业。种种反馈的信息汇总,记者仿佛听到了山城重庆医药零售跑马圈地的嘶嘶马鸣,而以这样的速度、规模圈地的路径只能有一个——加盟。  相似文献   

20.
假如在你眼里,你的门店布局最美,面积利用率最高;假如在你眼里,你的门店陈列风格独特,最符合消费者心理。那么请拿起相机,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加上你有专业深度的文字说明,一并发送到jyyang001@sina.com,我们将通过网络 专家组的评选、投票方式,于2009年初评出2008年"中国药店年度魅力门店"。详情请点击www.ydzz.com,或致电:010-51667828-212,131617377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