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①亚低温组54例,均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32℃~35℃,维持3~8d;②常温组48例,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d及第8d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疗效评估,6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结果入院第1d,两组GCS评分结果(P〉0.05),第8d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GOS标准随访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伤后24h内接受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脑幕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小脑幕切开术。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的显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12个月后患者良好率、中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物生存率、重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方面,小脑幕切开术可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情,疗效好于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更低,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迎辉  陈安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76-207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效果。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根据麻醉药物选择分为舒芬太尼组(治疗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各16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清醒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麻醉时间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旸 《河北医学》2013,(11):1704-170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于治疗急性重度额颞叶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将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手术方式及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的术前时间为发病至手术〈6h,对照组的术前时间为发病至手术〉6h。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2.0%,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急性重度额颞叶挫裂伤患者应尽早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章艺华 《中外医疗》2011,30(2):47-47
目的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3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姜秋霞 《中国医疗前沿》2012,(8):75+78-75,7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患肢F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患肢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进入ICU内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行ICU监护治疗,接受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观察二组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记录二组患者从发现高热到实施降温治疗时间;对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二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措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定为良好发生率(61.2%,19/31)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53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牟凌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26-3527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率33.3%,对照组痊愈率为15.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患者19例,占42.2%,对照组生活自理患者12例,占26.7%;观察组重残患者5例,占11.1%,对照组重残患者13例,占28.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适合病例选择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痊愈率,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陶望红 《中外医疗》2010,29(14):163-163,165
目的对重型颅脑导致脑疝的成因进行分型,并总结和归纳急救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观察组实施精心护理,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在致残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尽管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只要实施有计划的整体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近5年间收住的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术后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脑疝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原发病的同时,应当警惕脑梗死的出现,针对各种相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体疗法通过提高脑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东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平衡液+胶体液+脱水剂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剂。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脑灌注压(CPP)、GCS评分并进行比较,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液体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平均CPP升高了(10.80±4.84)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平均CPP升高了(7.13±3.29)mm Hg。两组治疗后CPP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PP[(70.13±4.52)mm Hg]高于对照组[(66.47±3.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60±1.35)分,对照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13±0.64)分。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PP,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死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7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脑疝前手术组病死率低于脑疝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2、4~48 h组和〉48 h组各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前手术组功能恢复好于脑疝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24~48 h组和〉48 h组各组间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疝前进行手术,可明显降低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死率和改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时机和疗程,并对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住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依据伤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成≤30d组和〉30d组,依据高压氧治疗次数的不同分成≤30次组和〉30次组,比较不同组间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考虑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既往史、脑部手术、气管切开、脑疝、合并伤的种类、脑损伤的类型等,在伤后半年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组,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0d组治疗后DRS评分明显低于〉30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0次组和〉30次组治疗后D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合并肺挫裂伤、合并脊柱骨折、发生脑疝、发生原发脑干损伤(P〈0.05)。结论年龄超过45岁,发生脑疝、原发脑干损伤,合并肺挫裂伤、脊柱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伤后30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时机,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4--48h)及延迟肠内营养组(〉48h)组,比较肠内营养后7,14d各组血浆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4周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14d时两组患者ALB、PA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1或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两组肺部感染并发率比较,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早期组优于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时国兵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75-76,7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12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SLTC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脑组织氧摄取率、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结果治疗前两组ICP、CCP、脑组织氧摄取率、VA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本组上个时点ICP、C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6 d ICP降低、CCP增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VADL均明显减低(均P〈0.05),但治疗后6 d时观察组VADL降低程度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脑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及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飞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6-147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72 h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 d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22),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侧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3月对比2组患者GCS评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为(10.21±0.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64)分(P〈0.05);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35.2%、21.6%,对照组为18.2%、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于单侧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瞳孔散大与转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0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的诊断和急救 ,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着重分析瞳孔变化和持续时间与转归关系。结果 :5 1例恢复良好 ,中残 2 5例 ,重残 4例 ,植物生存 4例 ,死亡 2 6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瞳孔散大患者要及时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并配合脱水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