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7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2篇文献涉及的47例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7%的患者在输注清开灵1h内发生不良反应,6.4%的患者在用药24h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药物热18例(占38.3%),皮肤反应16例(占34.0%),过敏性休克7例(占14.9%),血管神经性水肿3例(占6.4%),精神症状3例(占6.4%)。结论在临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时要注意合理用药,并在用药过程及用药后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前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有些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识不足,滥用现象普遍存在,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和耐药苗不断增加。下面就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问题报告如下。(一)临床上滥用抗生素表现在:1.上呼吸道感染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疾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90%以上是病毒感染。这类病人在投给对症药物的同时也多投给抗生素。2.将发热作为投给抗生素的指征,如投抗生素后热不退就要更换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生素逐渐升级,而不考虑发热的原因。3.当病毒感染特有症状已出现,临床诊断已明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情况,本人查阅120份住院患者病历,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我院在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过程中基本上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选择用药合理,联合配伍合适。大部分严重感染能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来调整给药方案,用法用量上基本合理。同时查阅120份病历中发现使用抗生素出现二重感染4例,占3.3%;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6例,占5.0%。提醒临床:警惕过敏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松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57-1259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ADR)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本身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有害或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死因分析及用药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糖尿病死亡病例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用药合理性评价。方法 对2001-2005年我院90例糖尿病住院死亡病例,根据合理用药及“ADR”判断标准确定有无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并分析它们对病情的影响。结果 41.1%(37/90)的病例用药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降糖药应用不当、抗菌药的滥用等方面。44.4%(40/90)的死亡患者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占60.0%(24/40)。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严重ADR有14例,主要为降糖药应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及高渗性昏迷,抗菌药不合理应用所致的不可控制的二重感染和严重的肝肾损害等。结论 目前降糖药应用不合理情况多见;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应用肝肾毒性大、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应加强监测,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09年我院上报的221例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51~80岁老人居多(67.4%)、男性患者比例高(54.3%)、静脉剂型为主(87.8%),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结论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重视喹诺酮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1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29例ADRs报告中涉及药品43种,其中儿童比例(27.13%)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81.2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9%)居多。结论:应重视开展ADRs监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便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头孢曲松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7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儿科头孢曲松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17例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病例中,排名前3位的药品种类分别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30.88%)、抗病毒类药物(20.74%)、中药注射剂(18.89%);排名前3位的伍用药品分别是利巴韦林(21.05%)、氯化钠(20.53%)、地塞米松(16.84%)。8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的3例死亡,分别为三联或四联用药。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科头孢曲松的联合用药,警惕可能因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诱发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2007年~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8年收集的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03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7%(43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5.2%(98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34.9%(36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24.2%(2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5.6%(47例)。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的合理治疗方法,减少治疗时间。方法 1992-07-2004-12期间救治的397例小儿烧伤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收治小儿烧伤患者397例,占间期收治病人的28.7%,治愈368例(92.7oA).死亡5例(1.3%),余24例为好转(6%)。结论 加强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旌,合理的创面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均可缩短患儿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该药治疗各种抑郁性障碍46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1)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总有效率为91.6%,临床痊愈率为48.6%。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因药物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为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14周岁以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儿科疾病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高于成人的6.9%,新生儿ADR的发生率高达24.4%,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耳聋及其它不良反应,约有70%的聋哑儿童是因不合理用药所导致。小儿合理用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报告的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6类35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1例(49.39%)居榜首,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86例(42.57%),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138例(84.15%),不良反应病例痊愈、好转率为100%。结论: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很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科学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闭。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刘玉强 《大家健康》2016,(12):34-3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0例,分析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发病年龄阶段为>60岁(21.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46例(76.7%)发生在用药当天,31例(51.7%)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涉及6类,其中理血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45.0%)。共累及6个系统,其中以皮肤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均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50例(83.3%)治愈、10例(16.7%)好转,无后遗症与死亡病例。结论: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合理用药、加强预防与监测。  相似文献   

16.
37例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结核中断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37例中断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37例中断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中,因家庭经济困难11例(29.7%),辅助药品及检查过多9例(24.3%),药物不良反应6例(16.2%),结防医生服务态度差1例(2.7%),对疾病缺乏认识3例(8.1%),外出2例(5.4%),其他5例(13.5%)。结论家庭经济困难、辅助药物及检查过多是引起肺结核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药物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把本单位住院部和门诊部所有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汇总起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29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9例(占15.00%),胃肠道不良反应15例(占25.00%),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7例(占11.67%)。结论 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以21~40岁青年组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率最高(44.29%),其次是中成药(11.43%)。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43.01蚴,其次是喹诺酮类(25.81%)。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6.55卿,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7.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00%),其次是12I服给药(13.71%)。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我院800份手术科室病例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占总调查病例数的93.75%,所有手术病例包括70例一类切口病例均使用了扩展力药物预防感染。术前2h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仅有5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维持时间<3d的有50例(合理使用),占12.82%;<7d的有165例(基本合理),占42.31%,>8d的有145例(不合理),占41.03%,配伍用药方面,两种以内配伍的有605例(合理使用),占80.7%。配伍药物之间起协同作用的有500例,占66.7%,配伍不当或有禁忌证的45例,占6.0%,所有病例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记录,反映了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不重视情况,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为主,偏向于广谱的新药,甲硝唑在产科中的使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华  舒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4-14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尽可能少地出现不良反应(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