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某电厂输煤系统的煤尘和噪声两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估,并与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比较,探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利弊。[方法]选择某电厂的输煤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和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的检测结果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2.63 mg/m~3和73.0%,均低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4 mg/m~3和100%),但第95百分位数的单侧95%可信上限却分别达到6.01 mg/m~3和144.0%,均超过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直接得出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水平有90.7%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接触剂量有80.1%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评估结果直观、明确,对于检测样本数量较少的职业危害因素,贝叶斯决策分析法较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64.8~82.1 d 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某车床铸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振动是车床铸造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13个接尘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0.3~11.8 mg/m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7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有4个工种工人接触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接触高温工种作业工人WBGT指数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手传振动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_(hw(4))]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某安全气囊产气药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某安全气囊产生药剂生产企业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类比企业固体称量配料工、混合机操作工、压片机操作工、整粒机操作工、片剂抽粉工及清扫工人接触粉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50%接触限值;固体称量配料工、混合机操作工、压片机操作工、整粒机操作工、片剂抽粉工、空压机巡检工和灌装机操作工接触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均低于接触限值。预计本项目操作工接触粉尘浓度低于50%接触限值;接触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均低于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某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毒物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噪声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触噪声1、4、8周(W)后,敏感型大鼠(A类)下丘脑CGRP含量明显低于A类对照组。暴露8W后,不敏感型大鼠(B类)接触组下丘脑CGRP含量也明显低于B类大鼠对照组。本研究还观察到噪声接触4、8W类反应大鼠接触组大脑皮层中CGRP含量均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接触8W后,A类反应大鼠接触组血浆中CGRP浓度明显低于A类反应对照组。以下丘脑为主的CGRP含量降低早于血压升高(8W后升高),所以它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油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打包机套袋操作位工人及白土投加工接触的粉尘的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分别为4.088、2.600,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粉尘、化学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榨油厂巡检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其他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O对钢铁企业噪声接触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某大型钢铁企业1 64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接触噪声组(B组)、同时接触噪声和CO(C组)、单纯接触CO组(D组),进行听力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CO浓度、噪声声级、年龄、工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听力损失率为11.6%,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工人听力损失率升高,但在C组内各年龄、工龄段之间听力损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听力损失率在B组和C组出现相反的趋势;C组接触高浓度的CO工人,听力损失率比接触较低浓度CO的工人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影响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噪声声级、工龄、性别。结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接触CO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低于49.6mg/m3时,CO对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某松香树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粉尘、噪声等,除四楼松脂下料口、四楼原材料下料口处甲醛最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点化学物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作业岗位仅包装机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生产区域现场的噪声强度范围在55.2~90.7 dB (A)之间,其中制氮机、成品包装、3#反应釜、破碎机附近噪声强度大于85.0 dB (A)。破碎机岗位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粉尘、噪声,应参考所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以整改和治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4~5.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63.9~88.7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掌握某焦耐咨询公司实验室改造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评估实验室改造效果。结果显示,实验室改造后,化学分析员接触的氟化物、氟化氢、氯化氢、硫酸及三氧化硫、氨、氢氧化钾浓度及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物理检验员接触的粉尘浓度为3.6mg/m3、噪声强度为86.7 dB(A),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提示,该实验室物理检验员工作的场所还应进一步改造和完善,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对某金矿凿岩、爆破、扒装、运输等工序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结果显示工人接触化学毒物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凿岩工接触矽尘浓度和噪声值较高。对62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发现凿岩工3人、扒装工1人X射线胸片异常,提示井下作业矽尘危害防护有待改善,凿岩工尤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分析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为该行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佩戴个体采样器的方法,获得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噪声强度数据。结果接触粉尘的12个工种有6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接触噪声的12个工种中有6个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除汽水化验员接触氨超标外,其他工种接触的毒物均不超标。结论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煤尘、噪声等。控制职业病危害重点保护的工种有皮带运行工、筛分和碎煤运行工、灰控巡检工、锅炉值班员、汽水化验员等。  相似文献   

17.
对某洗选煤厂职业病危害关键岗位人员作业方式、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洗选煤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煤尘,受煤环节及洗煤、压滤、浮选工序是关键控制岗位,受煤棚皮带工接触煤尘的总尘浓度和呼尘浓度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27.5%和21.6%;受煤棚皮带工、洗煤主厂房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Lex,40 h等效声级在90.2~103.0 dB(A)之间,均属于噪声超标作业岗位。该企业未采取有效的喷雾降尘、密闭、局部排风、隔声、吸声、减振措施,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和管理措施,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根据企业管理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北京市某塑料制品厂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CO浓度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助剂3间称量投料工接触矽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等级为Ⅳ级;42.9%噪声岗位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完善,防尘设施有待改进;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对上述岗位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9.
经现场调查,对某厂锅炉房加装通风设施前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声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输煤栈桥加装局排通风装置后,粉尘浓度降低到职业接触限值以下;输煤工和司炉工接触的噪声声级明显升高,可通过佩戴耳塞解决。  相似文献   

20.
接触不同浓度苯对女工月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接触不同浓度苯及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的女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和低于最高容许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女工月经及妊娠均有一定影响。提示,对接触低浓度苯及同系物的女工,也应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和妇科健康监护,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